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和我     
吴秋 《家庭科技》2014,(4):12-12
我的父亲是个与众不同的人。小时候,我和父亲坐火车,检票员从来不验我们的票。我和父亲去商店,不管柜台前挤了多少人,父亲只要静静站在后面抬起手,售货员就会先接父亲的钱,然后递回东西。  相似文献   

2.
我父亲与周某等3人在我家打麻将时,突然昏倒在桌前。除了周某给我打电话外,其他人都一走了之。我将父亲送到医院,但经抢救后无效死亡。经法院鉴定,我父亲是因疲劳过度引发脑出血死亡。对于我父亲的死,周某三人是否应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3.
徐红 《理论界》2013,(5):136-138
鲁迅、老舍两位伟大的现代作家,对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与他们积淀在内心的“父亲情结”密不可分,“父亲情结”贯穿他们的一生。鲁迅经历了缺失父爱,寻找父爱,为父亲向腐朽的父权制复仇,重构现代父子平等之爱这一过程,鲁迅寻找父爱的过程与他“立人”的思想一脉相承;老舍幼年失去父亲,但老舍有父爱的替代与补偿,父亲的伟大人格像一棵参天大树生长在他心里。深深地影响着老舍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永不放弃     
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从小他父亲就希望他长大后能当一名出色的律师,但他在浪费掉父亲毕生的积蓄后,却从律师学校休学了。他父亲失望得流下了眼泪,并生气地对他说:“我看你这辈子都不会成功了!”  相似文献   

5.
把门关上     
小时候,我家借住在外村别人家的一个大杂院里。院子里住着6户人家,除我家外,其余5家都是村里当时很有些头脸和身份的人。其实,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很能干的人,丢下自己的房子不住而到外借居过日子,是因为父亲成分不好。  相似文献   

6.
父亲生活在农村,已近耄耋之年,见过他的人都说,顶多是个花甲之年,这与父亲的养生观念极有关系。割一篮草父亲常说,人要勤,养马种菜园。每天一大早,父亲就要到田间地头割一竹篮草,及时给家里的马上料,因为父亲是一个懂马、爱马,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道歉     
郑俊甫 《快乐青春》2014,(10):26-27
小时候,父亲对我管得很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父亲是个语文老师,在学校,在他的学生面前,他像一位慈父;在家里,在他的儿子面前,他又像一位师长。父亲总是会从各种渠道了解到我的行踪,我的谎言从来没有逃过他询问的眼睛。父亲知道真相后,就会大发雷霆,然后让我背着手站在墙根思过,直到我说出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才肯罢休。父亲虽然训起人来很凶,但从不动手打人,他也不喜欢别的家长动手打孩子。  相似文献   

8.
渴求     
王咏 《快乐青春》2011,(7):79-81
茫茫大漠中,随着逃难的人流,我和母亲艰难地跋涉着。 父亲和哥哥被美国人的炸弹炸死了,家园也成了一片废墟。 母亲含泪领着我掩埋了父亲和哥哥,踏上了背井离乡的沙漠之旅。  相似文献   

9.
我母亲去世3年后父亲再婚.当时我已年满18岁并已外出打工,完全能自食其力。我妹妹12岁。还在上小学,且随父亲和继母共同生活。我父亲是一名小学老师.继母在家种田和操持家务.他们3人共同生活了5年。妹妹中专毕业后也已外出打工。2004年,继母与父亲关系不和离婚,父亲给了继母一次性经济扶助2万元。2009年元月,继母提出要我们兄妹尽赡养义务。请问,我们兄妹对继母有必要尽赡养义务吗?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这样一个母亲”十分罕见,那么,写出“这样一个母亲”的这个“我”也十分罕见,甚至更为罕见。在这世上,无情母亲虽然很少,但总还能看到一些。而敢于将无情母亲之无情以如此方式公之于世的女儿就少而又少了,至少在笔者有限阅读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故而也可说是一个“另类女儿”。也正因此,一些熟悉并爱护李南央的人,在为这篇文章打动而表示赞许的同时,也为作者本人担着一点心,担心她很难为一些人理解。一《论语》记有孔子与叶公的一段对话:叶公说,我们这里有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就告发他父亲(吾党有直躬者:其父…  相似文献   

11.
他出生的时候,恰逢抗战胜利,父亲欣喜之下,给他取名凌解放,谐音“临解放”,期盼祖国早日解放。几年后,全国是解放了,但凌解放却让父亲和老师们伤透了脑筋,他的学习成绩实在太糟糕,从小学到中学都留过级,一路跌跌撞撞,直到2I岁才勉强高中毕业。  相似文献   

12.
吃相辨人品     
正一天,与一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寡言,饭问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合作过几次,印象还不错。父亲说:"虽然我对他不了解,但从吃相看,基本可以估摸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夹菜有个习惯性动作,总是用筷子把盘子底部的菜翻上  相似文献   

13.
我和父亲同在一个单位,父亲的工龄比我长。为得到好楼层,我以父亲的名义出全资买了一套单位房,房产所有人的名字也是父亲的。现在父亲去世,我的兄弟要求继承房产,是否可以?  相似文献   

14.
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朝继台湾首任巡抚安徽籍人刘铭传之后,又一位安徽籍人奉命赴台湾任知州和统领。并献身于台湾。  相似文献   

15.
孝心传递     
和我一起走进澡堂的是父子五人。老大模样的中年男子背着父亲,径直向我对面的位置走来,轻轻地将老人放下,在一旁直喘粗气。老二麻利地给老人宽衣解带,老三老四迅速帮其脱去身上的衣物。随后,老三吃力地背起父亲,向里问走去。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人情     
梁勇 《快乐青春》2009,(1):74-76
他生性顽皮,经常和人打架斗殴。渐渐地,他成了派出所的常客。每次在外面惹事生非后,回家总是会受到父亲的责打。时间一长,他也习以为常了。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不少40岁以上的人,"文革"是一个永难平复的情结,但对属于21世纪的新一代人,"文革"两个字意味着什么?以下是北京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父亲与女儿之间一段真实的对话。父亲45岁,现在一文化单位任职;女儿17岁,北京某中学高二文科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一远古的母系氏族社会我国人自称炎黄子孙,这是习惯说法,是从父系社会开始的,但这是错误的。事实上远在其前还存在着年代很久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于远多少年代,那就很难说,因为当时还没有记年代的工具。有人说大约有八千多年,这也靠不住,不过姑妄言之而已。我们说远古的母系社会的存在,从理论上说,女人生了孩子,必须给孩子奶吃,然后孩子才能生活,所以在有人类以后,妇女的地位当然高过父亲。作父亲的主要从事渔猎,和孩子的关系比较疏远,所以古人往往知有母,不知有父,这是很自然的并不奇怪。我们讲母系氏族社会,还不是空讲理…  相似文献   

19.
龙富鸣 《快乐青春》2010,(12):52-54
他生在山民之家,那里根本就没有音乐。12岁时,他跟父亲出山,看见一个人在拉小提琴……他的心灵震撼起来,回到家,自己用木板和铁丝做出了那玩艺。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虽然有姓,但一般习惯上只称呼名字,不道姓。为了避免与他人重名,很多人将蒙姓或父亲名字的第一音节放在自己的名字前面。比如其父名叫:“莫德”,儿子叫“照日格图”。为了避免与他人重名,儿子就将父亲名字的第一个字“莫”做为姓,称为“莫·照日格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