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艺术性。作者在作品的题材选择、人物塑造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三个方面都别具匠心,具有不朽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话语的关联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锦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8):118-119
英国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作品《傲慢与偏见》是最能反映她反讽风格的作品。文章以关联理论反讽回声解释论为指导,运用认知语用学和文学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话语,进一步验证了关联理论反讽话语观理解文学作品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关联理论对反讽话语的强大阐释力。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反讽话语是对先前某种意义的回声式解释,从而传达说话人对该话语意义的贬抑态度,以达到讽刺效果。从关联理论视角分析这部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名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野出发,通过分析<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这两部世界文学巨著所体现出来的女性的处境和地位、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以及主人公在爱情婚姻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帮助人们了解18、19世纪中西方的社会婚恋观,对女性主义的形成及其在婚恋观中的体现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6.
影像媒介的发展促进了小说与电影之间的互动,电影从小说的内容和手法中得到题材与借鉴,小说作品通过电影传播得到发展与传播。电影与小说互动的模式及因素直接影响到互动的结果。文章以“是否忠于原著”为支点,通过1940版、1995版、2005版的影片《傲慢与偏见》与小说《傲慢与偏见》之间的比照,归纳出电影与小说作品互动的三种模式与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登云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5)
长期以来,<傲慢与偏见>中的二线人物夏洛特·卢卡斯总是以负面形象存在,被看作是作者为了批判当时金钱至上的婚恋观而树立的反面典型.本研究认为,这并不是作者的本意,相反,作者把夏洛特作为一个智慧女性来加以塑造.同时,这个人物形象还带有寓意深刻的现实意义--揭露当时女性真实的生存状况.所以,从正面解读这个人物,可以还读者一个真实的夏洛特·卢卡斯. 相似文献
9.
10.
从违背合作原则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权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瑞琴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5):115-117
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以高超的话语技巧为自己在现代文学史上争取到了话语权。本文从会话合作原则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在交际过程中违反会话合作原则而体现的权势关系,揭示了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给读者观察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特征提供了新的社会政治视角。 相似文献
11.
王登云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5):118-119
长期以来,《傲慢与偏见》中的二线人物夏洛特.卢卡斯总是以负面形象存在,被看作是作者为了批判当时金钱至上的婚恋观而树立的反面典型。本研究认为,这并不是作者的本意,相反,作者把夏洛特作为一个智慧女性来加以塑造。同时,这个人物形象还带有寓意深刻的现实意义——揭露当时女性真实的生存状况。所以,从正面解读这个人物,可以还读者一个真实的夏洛特.卢卡斯。 相似文献
16.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