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经济转轨中过渡阶梯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一系列中间途径或过渡阶梯 ,是发展中大国———中国经济转轨的突出特色。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过渡阶梯 ,主要包括 :农村阶梯 ,以农村改革突破取得市场取向改革的经验 ;特区阶梯 ,以特区试点取得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经验 ;先富阶梯 ,以部分地区先富探索先富带后富 ,全国共同富裕的新途径 ;价格阶梯 ,以价格闯关促进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渐进阶梯 ,以渐进攻关实现改革的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2.
客观而言,网络技术带来了人的"虚拟生存",由此又引起了人们现实生活状况的全面改观;理论而言,虚拟生存的深层次影响则是哲学视域中当代人的生存方式及走向问题的凸现。马克思关于人的生存方式思想,对互联网时代人的"虚拟生存"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助于构建当下人"虚实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3.
夏珑  刘敏卓 《南方论刊》2014,(11):13-15
作为一种权威性的社会价值分配方案,政策只有通过具体实施执行才能使其效能得以发挥,而政策执行本身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在其执行过程中往往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此对阶梯电价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解决阶梯电价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以期能够对我国现阶段阶梯电价政策执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全球网络技术在今天的迅速发展和日臻完善,给人的影响带来的最直接后果便是,把人类生存的广度和深度从物理世界引向一种网络化的虚拟世界,进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虚拟生存方式.《虚拟生存论》一书将虚拟生存这一关涉人的发展的重大人学理论问题放到数字化时代这一语境中来展开分析,力图实现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数字化发展的二者结合,并通过对这种结合的研究,从生存的场域、生存的主体、生存的境界三个层面揭示了人的生存方式虚拟性转向的三重维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5.
张守奎 《江汉论坛》2007,7(12):40-43
人及人的本质问题是贯穿于哲学史的根本问题.传统哲学或人学在这一问题上的根本问题在于,把人的本质看成相对于人之存在而言的先验的、外在的悬设,致使人的本质与人的存在相疏离.因而,要深化并推进对人及其本质的理解和研究,必须把人的本质真正归还给人,立足于人之现实的实践生存论立场,把人的本质内在地理解为是在人之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的过程性存在,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人之实践活动的敞亮与展开.  相似文献   

6.
人的生存既是一种有限生存,又是一种无限生存.在有限与无限之间寻求人的生存价值与意义、探索超越生存有限性的可能与途径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历史上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超越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宗教救赎模式、自然认同模式、理性超越模式、本真生存模式和实践唯物主义超越模式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超越模式有效克服了宗教救赎模式的虚幻性、自然认同模式的直观性、理性超越模式的抽象性及本真生存模式的无助性,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实践的,是实现人的生存有限性超越的惟一科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视野探求人的生存之本、之根,必然是以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为关注对象.这种关系性视野及价值论的展示必然是生态性的,其关注的终极视点并不是停留在对环境自然状貌的解析与体验上,而是需要追思于人的存在,求解人的生态性生存机理,体现人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性的生存及发展路向,进而展示生态性生存的意义及意向性.为此,我们应该从生态合理性的角度体验生命的价值,科学把握人文生存向度,关注生态公平指向与效率,生态性地认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盖光 《江淮论坛》2007,(6):160-165
生态文艺关注的人的生存之“和”是生态化的“和”,是由生命的动势之促生的“和”。和谐生存呈现人的诗意性生存,人在诗意的生存体验中真正认识到人的存在本性,并在家园共生中体验到生命存在的自由感。生态文艺通过人的精神一文化生态的运演,经由社会生态运作机制而运行“人化”的“生生”节律,进而构建和谐生存的基础。生态文艺不仅要调动人的生命机能的全体总动员,进而合力打造精神生态的平衡机制,而且是促生、活化以及丰富精神生态的健康性生存结构,使人的生存更加充裕,更加顺畅,更加具有诗意性,更加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9.
亢安毅 《天府新论》2006,3(4):17-21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是理解和连接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的中介和平台。主体条件通过个人生存自觉的注重、个人生存空间的扩大、个人生存感受的丰富等奠定实现的基础;生产实践条件则主要通过消灭旧式分工、增加自由时间以及生产劳动同智育的结合等途径提供实现的可能;外部客观条件通过物质发展及其运用方式、周围人的发展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榜样及同化作用等达到实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81-86
目前我国的阶梯电价体现不出居民用电差异,不能体现电力负担的公平合理,阶梯电价模式过于单一。分档次数是整个阶梯电价方案的基石,只有确定好合适的分档次数才能确定分档电量与分档电价。本文选取基尼系数和居民生活用电量离散系数两个指标,运用秩和比法,对阶梯电价分档次数进行优化,提出适应不同地区分档次数划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确立阶梯电价的分档次数应结合各地用电情况,充分体现居民生活用电和收入水平差异;分档次数的确定要有利于节能初衷的实现,应基于公平和效益的原则确定具体的分档次数;阶梯电价分档次数应保留动态调整的空间,应根据居民收入、用电量的变动和电力供求的状况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11.
阶梯电价是指把户均用电量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个阶梯分段,并按不同的分档来进行电费的定价,并以此为标准收取电费。阶梯电价可以做到电力市场细分,并根据不同的市场客户进行差别定价,达到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最终实现提高用电效率的目的。但阶梯电价改革也面临着"阶梯电价"只升不降、电价区间划分不合理、电费核算不科学、新的电价不公平再现等诸多风险。本文围绕阶梯电价的目的,坚持节能减排、公平负担的电改原则,探究阶梯电价的形成方式和机制,并从微观、宏观两个角度提出风险化解措施。  相似文献   

12.
旅游日渐成为现代社会人们重要的活动内容。旅游活动蕴涵着深刻的人学内涵,它体现出人的生存方式的本真性、自由性、文化性与审美性等特征,是人向自我生成和发展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尊严观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现实的转变。在"现实"和"应有"的尖锐对立中,马克思"转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从人的社会性以及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之中去理解人的尊严。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马克思扬弃了西方传统的尊严观念,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尊严观。马克思尊严观的转变,标志着马克思着眼于现实社会关系和特定时代人民对于尊严的吁求,从而科学地揭示了尊严的本质特征,为人类尊严生存的构建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人权观的“生存实践论”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人权观以生存实践为现实基础,以对劳动本质的异化的揭示为基础,批判了资本主义人权观的现实,颠覆了西方近代人权观以抽象的、普遍的人性为基础的形而上学,解构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劳动异化及其人的丧失之间的关系,建构了以生存实践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人权观,即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一个立足于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过程。只有把劳动者的生存实践由维持自身的生命存在变成人的自由自觉的追求个性的活动,真正的人权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陆烨  张桂芝 《学术探索》2013,(11):58-61
以云南省弥渡县红岩镇及样本村的县乡村三级新农合筹资成本发生额为测算对象,采用典型性案例研究的方法,对阶梯分摊法用于新农合筹资成本测算的探讨,论证阶梯分摊法测算筹资成本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为该方法运用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成本及成本结构的测算提供方法学借鉴。通过研究测得新农合人均筹资成本为人民币4.62元,成本结构为七项。  相似文献   

16.
17.
社会资本--就业及职业阶梯上流动的"有力工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莉 《江汉论坛》2003,(4):121-123
社会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它是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包括规范、信任的网络等形式.它为社会结构内的行为者提供便利.社会资本的特征是它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是一种纯粹的公共物品.由于中国社会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因而,社会资本的拥有者就会有许多便利条件,特别是在就业及职业阶梯上流动方面成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伴随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展开,人类网络生存的日益广泛化,网络社会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应该从社会发展理论出发,对"网络社会"进行社会学定位.  相似文献   

19.
对于风险不能仅仅局限于从人的自然生存方面去理解,亦即从对人的自然生命的威胁这一方面去理解,还要从人的社会性生存方面去理解,这样才能透视并把握当代风险社会的历史本质。单一的理解会在理论观念上造成一种意识形态神话。这种理解的缺陷在当代城市建构问题上较为充分地表现出来。就人的自然生存而言,当代城市建构与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人的生命质量;就人的社会性存在而言,当代城市建构给人的终极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