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社会科学系副教授朱义禄,继《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之后,推出又一部力作——《从圣贤人格到全面友展》。该书不再局限于儒家,而是从宏观上探讨中国理想人格的专著。其中既有对传统人格中独占鳌头的儒家人格的审视,又有对墨、道、法及佛、道两教理想人格的透察。于传统人格在西学东渐的文化氛围里所发生的具有近代化意义的裂变,以及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所需要的理想人格,一直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社会主义领导人所关注的问题。但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当时的历史任务不同,因此他们对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设计,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考察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探索轨迹,可以看出,从马克思、列宁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逐渐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由抽象转化为具体,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人的发现,人的个性发展与完善一直是西方文学关注的话题。从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到18世纪启蒙时代主体性的人的觉醒和探索实践无不是伟大的文学家们对时代做出的回应和反思。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歌德笔下的人物形象以及歌德本人一生的追求,展示了西方文学人性理想在精神发展脉络上的某些联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西方人在自我认识的漫长历程中逐渐由审美的人性理想转向了更具扩张性的实践体验。浮士德的形象作为现代早期主体性人格理想的实践者,同时也引发了对现代性问题的警惕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近代工业经济推动了以资本为纽带以财产为重要要素的近代法人人格的产生 ,从而推动了近代工业经济的发展。而到了现代这种人格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危机。知识经济的产生动摇了其经济基础 ,也直接导致了现代法人人格 :个体自由意志系统整合人格观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学、哲学、教育学三个视角对全面发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演变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主旨在于探讨袁宏道在人生价值观念和文学价值观念上的反封建、反理学意义。文章认为,构基于自然人性学说,袁宏道在人生价值上高度肯定了主体的个性意识和感性欲求,对作为传统儒学人格理想的伦理价值观念和功名价值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通过文学在审美特征上对“真”的倡导,导致了文学价值观念由宗经原道到表现个性、由中和之美到自然之美、由宗法古人到取法民歌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术界对于毛泽东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有关毛泽东伦理思想的论著颇丰。在青年时期,毛泽东的理想人格以“新民说”为代表。当他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之后,其理想人格以“新人说”为代表。本文认为,由“新民说”到“新人说”的演变,是以救国救民为宗旨,是伦理观上的升华和超越。  相似文献   

8.
从理想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许国理想社会主义,亦称经典社会主义,即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社会主义理论。马恩的社会主义,从它的产生和内容看,有两个特点:第一,社会主义的出现是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后,而不是在一般资本主义当中,更不是在资本...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分三步走,必须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小康社会才能到达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理论。小康战略的实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发展目标和现代化战略的阶段性目标,是社会主义理论所面临的全新课题。从社会转变和发展的意义上来说,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理想到现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发展,这个命题有两层含义:一是说社会主义从一种被人们追求的理想变为活生生的现实;二是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在建设过程中从理想到现实的发展。前者已有众多的论述,故本文仅对后者即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发展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汤用彤等学者将新人格本体的探寻视为玄学的核心。应该指出,魏晋思想学家们试图建立的人格包括理想的圣人人格与理想的士人人格两类。帝王常常象征着一种秩序一种制度,所以理想圣人人格设计乃是关于社会组织运行的政治哲学,理想的士人人格设计则表现为对古代知识分子如何在现实社会中安身立命问题的思考。郭象在吸收前人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两种人格都做出了自己的设计,代表了玄学的最高成果。  相似文献   

12.
杨昌济是中国近代教育家,他非常重视德育,其中德育目标的设计丰富了他的德育理想.他立足于对人的"善良之品性"的培养,又从社会化与个体性两个方面进行了"道德人格"的设计与探讨.他的德育理想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与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君子——孔子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君子"是孔子理想人格的典范;仁爱的宽广胸怀、中庸的处事准则、重礼的道德规范、智明而圣的自觉意识、义以为上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不欺的为人品行等是其基本特征;其价值目标是内圣外王.  相似文献   

14.
对理想人格模式的设计和构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应既继承历史 ,又构建具有时代气息的理想人格 ,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远古神话中的理想人格是“英雄”,他们身上凝结的是远古人类勇敢顽强的奋斗精神,给了人们征服自然的信心和美的享受。儒家学说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君子”通过立功、立德来超越死亡,他的人格特征往往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但对世人具有永恒的激励和警策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呼唤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和强者的合二而一,它是进取性道德品质和协调型道德品质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理性型”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现代中国人理想人格立论的原则与基础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理想人格重塑的主、客体条件;社会理想人格和个体理想人格的区别,提出在理想人格大系统中人格诸要素的充分运行是实现理想人格的内在前提。但理想人格也需要外在条件,这就是保障机制的运行。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思想自古有之,但在不同时代,以人为本有不同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形态。尤其是,以往的以人为本多半浮于虚幻的理想层面,而今天我们的以人为本,更注重其现实的实践层面。以人为本从理想到现实,历经了一个漫长而又艰难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之过程。今天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是对以往全部以人为本思想的积极扬弃。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19.
论从抽象人格到具体人格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民法根基于商品经济,秉承斯多葛哲学以来的理性传统,历经近代人文主义思潮和启蒙思想的启迪,确立了抽象平等的法律人格。但进入20世纪以后,垄断加剧、社会动荡、各种不平等加剧,保护弱势群体成为一大法律问题,遂出现近代民法抽象人格向现代民法具体人格的转变思潮。然而,在作为"宪法"地位的民法典中不能用具体人格代替抽象人格,抽象人格仍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随着保护弱者地位的法律的增多,社会法逐渐形成,由此形成了具体人格根基的土壤。这一方面显示了民法发展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法律从二元法律结构向三元法律结构发展的精细化过程。在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中,人更加受到关怀,人的尊严更加受到尊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都向女性敞开了大门,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领导行列。但由于传统观念对性别角色的区别对待,形成了对女性领导发展的阻碍。本文拟从该角度出发探讨性别差异对女性领导人格发展的影响,提出发掘女性领导潜在双性化人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