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环境法与现代环境法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环境法是指经济优先,以环境污染防治为核心的传统型环境法体系。现代环境法是指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兼顾,污染防治与资源保护并重,包含可持续发展精神在内的环境法体系。两者在立法精神、保护对象、法律价值方面存在着不同,环境法应走向现代化,实现从“实然”到“应然”的转变,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保护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环境法革命"作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一种学术思潮和理论主张,以批判和解构传统法学的概念、价值和理论体系为基本理论取向,并在否定传统法学理论的同时,凸现传统法学含蕴的文化逻辑、预设观念,以此来实现对传统法学范式的超越和重构."环境法革命"理论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既包含积极合理的因素,也存在某些不足和消极影响.正确评价"环境法革命论",充分借鉴其提供的丰富思想资源,不但能促进环境法学自身理论体系的建构,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整个中国法学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和文化脉络中,"道"既指自然万物生成本原、运动规律,也标示人类社会生存方式、伦理秩序的本体规定以及道德实践的总体原则;"德"既表明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也涵指人们基于天道、人道基础上的自然本性之德和个体心性之德."道"、"德"分别指称和对应于客观世界特别是伦理世界中的形上本原实体和人文价值理念.思想家们对二者意义的相互贯通及其辩证关系的寻究,孕育"道德"范畴并赋予其深厚的文化涵蕴,使其兼含伦理与德性、事实与价值的意义,奠基中国道德理性主义精神和文化的发展.作为本然性形上本体与应然德性价值相统一的"道德"范畴及其理念由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体系的思想精粹与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4.
一、伦理:学校管理的核心价值 伦理通常是"指一定社会的基本人际关系规范及其相应的道德原则"[1]2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与"人伦"一词相通,也即"人伦之理",主要用在人事而非物理上,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客观关系,以及处理一般人伦关系所要遵循的规范与准则,或者所要达到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5.
体育是一种增进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通过身体和心理的协调,参与者有意识地塑造和美化自身,并不断完善.艺术是人类所创造的至高无上的精神产品之一,它集美学、文学、音乐、舞蹈等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于一身,具有美不胜收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民族传统艺术反映着民族的信仰和精神,是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体育与民族传统艺术相互交织、互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悬念之美、欣赏之美和精神之美.文章以体育与艺术的关系为视角,列举武术、音乐、绘画、戏曲等传统艺术因素在体育中的足迹和结合,以赛龙舟活动和那达慕大会为例,探析民族传统化体育特别是民俗传统体育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往语言学界对中动结构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传统的静态分析,多数是从组合关系入手,在句法结构上将其分为典型的和非典型的。而从认知视角进行动态研究,由聚合关系入手,中动结构可区分为"类指"与"定指"两种类型,与之对应的语义变化、语用差异以及在隐含施事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定指"中动结构表述在特定语境下,具象的客体主语在动作过程中的属性或状态;只有"类指"中动结构才有类属性、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特征。此分类方法颠覆了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的中动结构的类属性特征以及表述普遍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湖湘文化精神特质"是中国文化的普遍性与湖湘地域文化特殊性的结合,这种能够将特殊性与普遍性融合起来的"湖湘文化特质",并不是湖湘地域人群先天的、固有的文化特质,而恰恰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本文从蔡元培的以美的普遍性与超脱性为核心的基本美学观点和艺术思想,对美育的界定,对美育在教育、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以及美育实施等方面,着重阐述了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非宗教精神、“和”的根本精神、“崇德利用”精神的测源关系,并论述了其美育思想及美育实践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环境法始终的根本规则,它集中地反映了环境法的伦理价值取向.当前环境法中的"协调发展"原则面临着种种困惑,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以"人类利益中心主义"为指导的,是与"生态整体利益"的要求相矛盾的.我们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观,构建环境法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步骤、有层次地对传统的环境法律体系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0.
郑愁予诗歌的主导精神是"仁侠"精神.诗人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与"现代中国"相遇,不可避免地体验到历史的大孤独:一方面,"无常观"成为诗人的生命感受的核心,伴随诗人一生;另一方面诗人只好向中国的传统文化寻求解脱,体现了中国人普遍的文化依赖心理.自然,郑诗也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诗歌之关系的经典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