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思想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因素中,三大因素最重要:一是紧迫的民族危机,一是社会变迁,一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融。研究晚清思想不能不研究晚清社会思潮。《晚清社会思潮》一书从社会思潮去研究晚清思想,可以说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晚明社会由于学校教育的松弛和科举道路的壅滞,客观上促使了士人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士人与普通百姓的交往变得平常而广泛。作为知识和礼仪的代言人,士人在与普通百姓的交往中处于优势地位,在交往中发挥组织、引导作用,从思想、文化上劝善戒恶,从经济上济贫扶弱,热心于社会公共事务建设,在普通百姓心目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体现了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士人与普通百姓交往中表现出的积极作用也昭示了晚明社会中央对地方社会控制和调适能力的疲软。  相似文献   

3.
晚清文学的繁荣是晚清士人在科举之途堵塞之后的一种创造。在晚清士人走向文学活动的路途中充满了种种社会的、心理的复杂动因。东南沿海口岸城市开放的文化氛围、发达的工商业经济培育了最早的文学读者,也为穷途末路的晚清士人提供了以文学活动谋生的职业机会。因此,考察晚清士人生态的变化,对于把握晚清文学活动的主流、了解文学生产的规律有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谈文通过对郭汉民先生《晚清社会与晚清思潮》一文的简要评析,分析了晚清社会思潮逻辑起点界定的合理性以及作者宏观上对社会思潮梳理的准确性。原文立足于晚清社会转型这一时代特征,在注重每一种社会思潮发展演变过程的同时兼顾其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比较研究,这种思潮研究的整体性构成原文的一大特色。此外,笔者从思潮的概念界定及其范围、鸦片战争对经世思潮的影响、关于“立宪”和“革命”的表述问题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的域外书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西学东渐之际,在这一变局下,晚清人的域外写作发生了不同于古典域外书写的近代转型:其一,体现为现代地球观念的形成,即从“中国天下”观转向现代地理观;其二,体现为“夷夏之辨”观念的转换,即从“华夷之别”转向“天下一家”;其三,体现为书写心态的转换,即从追求异国情调到着重于问政求学;晚清域外书写具备了丰富的现代内涵与文化意味,成为触摸晚清士人思想嬗变的重要文本。  相似文献   

6.
士在传统社会为四民之首。西潮冲击下,晚清士人为御侮求强,以“中体西用”为核心与西方进行了广泛的学战,最终却走入中学不能为体,西学不能为用的困境。从思想史的社会学意义上讲,学战是晚清士人再造新的社会中心的努力,但随着学战的失败,却促成了士阶层自身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7.
试论晚清士人阶层的经商潮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中国社会的大变局下,绅士阶层的社会职业发生了分化,新的社会职业层出不穷,绅士阶层由于得天独厚的知识背景和特殊的社会角色及社会地位,在这一社会转型当中处于社会潮流的领导者地位,由于西方侵略的加剧以及国内重商思想的兴起,绅士阶层大量投身于商业领域,近代中国工商业因此而兴起。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今,英语教学是神州大地最受重视的一门学科,但人们很难想像,在清朝末年英语教学刚刚引入中国时,遭受了怎样的冷遇,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才在中国近代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苏州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顾卫星博士所著的《晚清英语教学研究》,阐述了英语教学在晚清发生、发展的不同寻常的历程,以溯中国英语教学之源。  相似文献   

9.
简评《晚清社会思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社会思潮》是郭汉民教授近期出版的一部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专著。该书的主要特点是从宏观上对社会思潮进行科学的梳理与准确的把握,同时立足于晚清社会的转型这一时代特征,注重每种社会主流思潮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其他社会思潮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对于前后不同时期社会思潮之间的承启关系的深入考察,也构成了本书的特色。此外,作者注重某些社会思潮的整体的研究,还原了这些社会思潮发展的历史全貌。总之,该书对于晚清的社会思潮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思考,是近代思想史研究方面的力作。  相似文献   

10.
《天演论》介绍的进化思想,以及其后的各种学说,在晚清士子中的接受程度颇为不同。透过对吴汝纶和孙宝瑄的研究,发现《天演论》并非使他们产生一个崭新的进化世界观,而在他们身上形成一种与传统自然知识相当奇妙的融合,他们似乎皆有以传统自然知识,尤其是理气论、气化论和易学思想为基础理解《天演论》的倾向。《天演论》所介绍的进化思想、原子机械论思想和对种种事物变化的叙述,则基本上被两人视为对宇宙秩序及其现象的更深刻描述。然而,《天演论》不能完全使晚清士人认同进化论;相反地,它所介绍的进化论同时遭到部分晚清士人的强烈质疑。之所以会造成这种两极化的理解,原因之一是《天演论》中已然蕴藏了大量的传统自然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导致了吴汝纶与孙宝瑄对进化论的误解。  相似文献   

11.
12.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西学的输入与传播,是近代思想发展的两大前提.救亡图存与争取国家富强成为先进中国人思考的核心问题,社会的剧烈变化,又促使人们的思想此呼彼应,形成云涌风起的社会思潮,百余年间社会思潮的主流沿着经世--变革--洋务-维新--立宪与革命的轨迹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3.
评《晚清淮系集团研究》徐凤晨陆方、李之渤两位同志所著《晚清淮系集团研究》一书,已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他们20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它的出版,无疑会进一步推动学术界对淮军、淮将以及李鸿章的研究。读这本书,使人感到具有下面一些特点:第一,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的博士学位论文<晚清学部研究>,主要是以清末教育改革与政治变革为背景,通过学部酝酿产生及其决策和运作的个案分析,从历史学、政治学、教育学及行政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争度,探讨教育行政与政治体制、教育体系变动的相互关系,比较新旧体制运作方式的差别,反映不同派系与利益集团对于改革的态度,研究清末社会力量的分化组合及其对社会变革进程的制约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晚明士人生计与士风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晚明社会变迁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士人生计的贫困化 ,并对晚明士风的嬗变产生了极大影响。于生计促迫下 ,士节的沦丧、士心的尚利与士行的污贱构成了晚明士风的主要内容。这一方面导致了晚明士人自身人格精神的消解与没落 ;另一方面也促动了其生存观念的转化并走上了世俗化的生存道路。这对晚明士人健全经济人格的形成与社会出路的拓展也起到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方社会关注《大清律例》始自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小斯当东更是将之于1810年翻译成英文。随后在近百年中,英美人士对《大清律例》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化,这不但促进了英美人士了解中国法律制度,而且也为其攫取在华利益提供了方便。与西方在华利益和西方社会思潮变化相一致,英美人士在不同时期对《大清律例》的关注点不同,其认识和评价也是各异。  相似文献   

17.
18.
程二奇 《东方论坛》2010,(6):123-124
晚清以降,一向被视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令发此感慨者所不能逆料的是,此变局直至民国都不曾谢幕,以至演为常态。近代中国就在"变"与"不变"的缠绕交织中,颠簸行走了百数十年。其间,作为中国传统学术核心内容的理学与经学,在纷繁复杂的场景中,以怎样的姿态因应着变幻莫测的世界?张昭军教授新著《晚清民初的理学与经学》(以下简称《理学与经学》)一书,便致力于解答这些问题,并尝试为我们描绘一幅学术格局变动的新图景来。  相似文献   

19.
20.
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古代工作记载经典,因其在经学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造诣,成为一类别具特色的工艺书写典范文本。近代以来,西洋机器工艺进入中国,引起国人的关注,洋务运动时期翻译了大量的西洋工艺类书刊,成为新知识的主要来源。《考工记》也成为士人认识和书写西方器艺的参照物。晚清时期"格致"成为西学的代名词,格致书院的考课最早开始涉及西方机器工艺内容,书院课艺中的工艺策问,引导士人发挥格物致知之义,比较《考工记》中的六工与西方机器工艺异同,并通过追溯《考工记》重叙本土的科技工艺制造传统,由此进一步接纳西方近代工业及其知识体系。早期中外人士合作翻译西方工艺书籍,从传统中汲取资源,又超越传统之外,奠定了近代专业化的科技文体形态。在晚清社会现实需求的推动下,传统工艺书写文章,重新焕发生机,促进了戊戌以后西学翻译话语的普及,开风气之先,对中国近代文学演进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