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策与信息》2004,(10):48-48
近年来,纳溪区实施“兴工富区”战略,全力打造“绿色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今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4.10亿元.同比增长22.1%,实现工业增加值5.12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销售收入17.76亿元,同比增长26.4%,利润和利税分别增长48.5%和46.5%。一批成长型企业正在崛起,工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效益逐步凸现。  相似文献   

2.
吴冰 《决策导刊》2007,(2):15-16
2006年工业经济发展回顾 2006年,重庆工业发展马力更足,实现了连续第8个年头的两位数增长,拉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主要表现:一是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155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净资本回报率首次突破10%,达到10.3%左右,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内,达到58.7%;全员劳动生产率8.7万元/人,增长24.8%。  相似文献   

3.
2003年,黔江工业经济保持稳健快速增长,是黔江工业历史上成绩最突出的一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8.8亿元,同比增长46.2%;实现利税5.7亿元,同比增长70.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4.7%,同比提高9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0.5万元,增长43.8%;亏损面21.5%,下降8个百分点,亏损额300万元,下降2488万元;工业对全区GDP的  相似文献   

4.
《经营管理者》1991,(5):9-10
今年以来,我省工交战线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特别是继续贯彻去年省委、省政府“9.28”电话会议精神和出台的22条启动市场,搞活生产的政策措施,广泛深入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狠抓产品数量,继续调整产品结构,大力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全省工交生产继去年四季度扭转低速增长、负增长局面后,今年一季度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至3月全省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68.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59%,其特点:一是轻工业生产长幅度较大,高于重工业的增长水平,改变了去年轻工业大大落后于重工业的状况,1至3月全省轻工业增长16.96%;重工业增长14.49%。二是全民工业和集体工业全面增长,1月至3月全民工业增长15.77%,集体工业增长13.71%,其中乡办工业增长30.87%,全民工业增长高于集体工业是近几年少有的,三是能源、基础原材料、支农产品、适销对路轻纺产品生产继续稳定增长,有的增长幅度较大,四是全省21个市地州、26个主要工交厅局,除个别地区和厅局外,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有的增长较多,五是上交利税比去年同期增长10.9%,改变了去年的来负增长的状况,总的势头是好的。  相似文献   

5.
2003年,武隆县纵深推进工业富县战略,全县工业经济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伞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58034万元,同比增长13.2%;完成工业增加值36705万元,同比增长57.6%;实现利润1573万元,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文峰实际,明确思路,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推动了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2004年.全区实现三产增加值12289.58万元.同比增长17.04%:工业增加值24371万元,同比增长115.98%;农业增加值9755万元.同比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253万元,同比增长16.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58万元.同比增长70.2%。  相似文献   

7.
《决策导刊》2010,(9):4-4
市长黄奇帆在全市工业企业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上半年全市工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不仅增速高,而且效益好,全年利润可望突破400亿元。在工业带动下,上半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2.8%,其中税收增长49.5%。这说明,经济运行整体效益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公布第一季度生产资讯,数据表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罗店镇党委政府紧紧周绕“经济富镇,社会和谐”的目标,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克难攻坚,改革创新,谱写了一曲奋进之歌。2010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全社会阎定资产投资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全镇居民储蓄存款南2007年的2.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7亿元。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领导者》2009,(1):11-12
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经济建设成效显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1072.1亿元,长12.1%,按平均汇率计算,人均4749美元;农业连续6年丰收,粮食总产达到852.1亿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718.8亿元。增长13.8%;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367.2亿元,增长14.0%。地方财政收入1956.9亿元,增长16.8%。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以来,羊里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开展“三创活动”,努力建设“工业重镇,农业大镇,服务业强镇,旅游业新镇”。经济社会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预计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13亿元,增长18.9%;地方财政收入9331万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6680元,同比增长10.3%.  相似文献   

12.
发展经济要抓环境。环境不优,无异于自断前程。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全市发展的生命线来抓,以“让外商满意、让企业满意、让基层满意、让群众满意”为目标,坚持纠建并举、标本兼治,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1—6月份,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3.2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49亿元,增长3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51亿元,增长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4亿元,增长3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亿元,增长16.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1.6亿元,增长16.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2014元,增长13.6%。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以来,临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在鲁西北率先崛起,尽快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服务业活县、产业化富民“四大战略”,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7年1—11月份,全县完成GDP107.5亿元,同比增长18.1%;地方财政收入5,3亿元,增长2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5亿元,增长26.9%;出口创汇7375万美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160元,增长11.6%。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全市盐业在推进改革发展,落实专营政策法规,加强流通现代化建设,加大行政管理与执法,加强企业经营与管理,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年全市盐业经济运行质量良好,原盐产量53.99万吨,比上年增长2.87%;工业总产值31715万元,增长24。5%;盐及非盐销售收入70273万元,增长14.3%;实现税利14631万元,增长27.6%。全市盐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保持了重庆盐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15.
曾都区建区三年来,大力实施“兴工富区”战略,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规模企业工业产值平均每年以9亿元的速度递增。截止2003年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8.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2.2亿元、利税4.05亿元、利润2.55亿元,分别比建区之时的总产值61亿元、销售收入57.4亿元、利税2.82亿元、利润1.7亿元增长44.75%、25.78%、43.6%和50%,用:三年时问突破了原随州市工业经济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当阳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先发展工业”战略,以迎战的心态、完胜的决心,加压奋进,乘势而上,伞市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1至6月,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51.1%、46.6%、99.8%和23.5%。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2.8亿元,增长12.9%;工业增加值233亿元,增长2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亿元,增长48%。连续11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  相似文献   

18.
《决策与信息》2004,(10):47-47
近年来,龙马潭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化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构建工业发展大格局,着力增强一二三产业关联度和耦合度,区域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4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属地生产总值(GDP)10.98亿元,同比增长10.5%。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倍增计划,着力做大工业总量,努力提升工业经济质量,江夏工业呈现“规模质量大幅提升、速度效益兼取”的良好态势,成为县域经济强有力的支撑。2013年完成工业投资305亿元,增长56.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6亿元,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25.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规上企业达186家。  相似文献   

20.
《咨询与决策》2011,(8):43-44
今年上半年,宜昌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飚升,增速均突破50%。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85.2亿元,增长60.5%;规模工业增加值167.9亿元,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增长58.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6.4亿元,增长62.8%;出口总额1.8亿美元,增长5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