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雷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23,(2):164-174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地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该地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实践已开展了七十余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法律规范性文件的相继出台,黄河流域系统修复框架下的水土保持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为解决相关实践在大流域尺度、生态脆弱区域、小流域单元、林草管护领域存在的问题,未来应在水土保持工作选择性纳入生态修复大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自然恢复为主”原则的确立、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的落实、地方河湖长制的职能拓展、适应性管理方法的逐步推广,实现流域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的制度优化。 相似文献
2.
徐祥民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118-127
环境调查是以监测、统计、分析等手段系统全面获取环境信息,为环保决策提供依据的基础性环境保护制度。以往的环境立法反映了对环境调查的制度需求,但却没有完成环境调查制度的建设任务。《黄河保护法》是保护黄河流域环境的基本法、综合法,它有条件也有必要开展包括环境调查在内的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建设。《黄河保护法》应为建立环境调查制度设立专章,明确环境调查制度以为政府环保决策提供依据为宗旨,确立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开设重大环境保护工程,分配黄河水量,实施环保规划制度、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等,必须以环境调查结论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浔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3):85-88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使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成为一个新兴的法律问题。但是从我国现有法律规定来看 ,尚不完善。为此 ,应当在尊重实际的基础上 ,借鉴国外经验 ,对我国制定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并对之作出初步的论证和设想 相似文献
4.
5.
论生态文明视野下技术的生态伦理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困境的必然选择。现代科技革命以来,"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下技术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为此,必须运用生态伦理对技术进行调控,促使技术生态化。本文探讨了生态文明视野下如何利用生态伦理对技术进行调控,从而使技术更好地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提要]绿色教育是全方位推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育。我国目前在绿色教育领域的专门立法仍是空白,绿色教育缺乏必要的法制保障。通过科学、合理的绿色教育立法的顶层设计适应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实现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多赢,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针对我国目前绿色教育专项立法缺位,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绿色教育人才及资金匮乏的现状,我国未来专项绿色教育立法应设立专门机构以形成全社会参与的互动格局,建立健全绿色教育监管与评价制度,构建全民绿色教育体系以及保障绿色教育人才培训和资金制度,从而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教育法》尽早出台,为绿色教育事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霍秀兰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宏观金融调控是我国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宏观金融调控效果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改革和完善宏观金融调控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和紧迫的。在实现金融调控机制重塑时应注意整体与区域的关系,供给与需求的关系,金融调整与其它调控手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腾延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7-93
黄河治理不仅是一项系统的水利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老子以水观道,主张人类的行为要尊重和遵循“道”和事物的原初或原本状态,体现的是一种遵循自然、宽容平等、物尽所用的和谐法治思想。《道德经》为黄河的治理提供了道家哲学的支撑。黄河生态保护是老子天道思想的现代表达;黄河高质量发展是老子人道思想的实践路径。黄河治理中要强调“天道”与“人道”的“天人合一”,要善用“无为之有为”和“有为之无为”思想来指导黄河治理,以“谦下”和“不争”来进行黄河治理责任和权利义务的配置。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或试验区制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具有先行先试立法的性质,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之一。2015年立法法修改,设区市获得立法权,使这一任务更具可行性。《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是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小宪法”,条文宜粗不宜细,在其制定过程中应对生态文明概念有全面把握,注意与环境保护立法的区分。其框架体系应包括总则、生态规划、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制度建设与保障和法律责任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10.
人类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既有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价值层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价值观念的因素.每一次环境运动都是对旧价值观的扬弃,从而使人类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不断扩大.而这种价值观的变革也为立法提供了伦理基础,并最终反映在法律制度中.本文在探讨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立法理念的演变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历史反思,试图通过建立"生态主义"的环境法法理基础,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法价值取向,并围绕人与自然的共同利益之保护重新构建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黄河流域水资源概况,探讨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的意义,提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法制建设对策: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建立严格公正的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执法和司法体系、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执法检查监督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法系统研究、培养和增强黄河流域内政府民众水资源保护的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12.
王仰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1-35
黄河三角洲在环渤海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进一步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保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贯彻实施,做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条例》的立法工作,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态立法的制度现状,认真反思区域生态立法的制度实践,更新生态立法指导理念,梳理区域生态立法文本,细化生态立法内容,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区域生态立法资源、建立完善生态鉴定制度,强化生态破坏的违法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的水体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制定一部《长江法》实施对长江的严格管理和有效保护。长江立法的核心问题在于流域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我国目前的流域管理体制存在机构设置重叠、多头管理、多龙治水等现状,现有的流域管理机构的性质和权限不足于实现综合统一管理的职能。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流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改革流域管理体制的客观要求,初步构建其体系,从创设新型的流域管理机构、流域监督机构、流域管理委员会以及明确地方政府职责等方面提出建议,从而为《长江法》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30-34
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是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重点,也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备一些有利条件,但也面临许多问题,如农民生态农业观念淡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农业缺乏技术支撑和社会支持等。为此,应发挥农民在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选择适合黄河三角洲地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把农业结构调整、改善生产条件、发展无公害农业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大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5.
江伟钰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3):31-34
21世纪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使中国经济形成了转型且区域布局发生了变化,其中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特点和经济发展是中国转型区域的组成部分之一。为实现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立足世界贸易竞争和本区域发展,本文提出了需要有相配套的长江三角洲准区际统一资源环境保护法和区际可持续发展立法,完善中国国际私法的若干建议,目的为使该区域经济贸易具有持久发展的法律保障作为基石。 相似文献
16.
我国黄河流域分布着7个省会城市,它们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托和城市群建设的核心。文章运用城市竞争力模型,比较分析了黄河流域7个省会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及其变化趋势。同时,依据城市竞争力的分项指标,对比分析了7个城市20项竞争力指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黄河流域城市群建设构想,旨在推动黄河流域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凤兰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9,(5):122-126
在历史上,对黄河渊源的探求不仅大量地表现在历代典籍中,而且也散见于历代文人雅士的“咏黄”诗歌中。通过以诗吏互证的方法,可以勾勒出历代探求黄河渊源的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18.
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如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1):44-46
黄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供求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水资源不足已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文章在简要阐述黄河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浅析了黄河断流现象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消费者保护法立法的未来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严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1)
对中国现行消费者保护立法体系进行回顾,中国未来消费者保护法的立法构想,应当考虑采用系统化、一体化的立法模式,拟含消费者政策(法)、消费者合同(法)、消费者安全(法)三部分;中国未来消费者保护法的理论创新应从立法指导思想及性质定位上探讨;制度创新拟确立消费者反悔权及“强行持续”制,建立经营者惩罚性赔偿制、强制缔约义务的规定及强化对不公平条款控制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而生态治理越来越走向法治化轨道必将成为今后重要的治理方式,同时生态法治化也是推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通过梳理并阐释国家对西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的规范文本及其释义,透视国家对黄河流域发展的理念转变,进而指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法治发展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没有充分体现生态法治体系化发展的理念,缺乏地方立法对生态保护政策的落实,环境政策没有与其他政策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再从健全黄河流域生态法治规范体系出发,实现法律与环境政策之间协同保障生态环境,达致环境政策一体化实施的目的,进一步完善法律规范与环境政策协同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生态法治化保障进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