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通过对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内涵和形成要素的分析,运用熵值法测度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采用Moran指数针对2014—2018年我国31个省(市、区)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2)空间关联性分析表明,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集聚特征;(3)八大综合经济区区域间的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沿海地区与西北地区发展两极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数字化经济环境、数字化基础设施、农业数字化转型、生活数字化提升四个维度选取22个变量,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法和Moran′sI指数测度中国31个省份的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其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但呈上升态势,空间上呈现“东高、中次、西低”的分布格局,但西部地区“追赶效应”显著;区域相对差异持续缩小,但绝对差异呈扩大态势,全国及东部地区出现了“极化现象”,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根源;区域间呈现鲜明且稳定的空间正相关性,东部省份主要落在“高—高”集聚区,而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大部分省份落在“低—低”集聚区。  相似文献   

3.
以成渝经济区44个区县为研究范围,构建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三级指标体系,选取2010-2015年相关指标数据。首先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出各区县在成渝经济区成立前(2010)后(2015)两年的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值,分析了成渝经济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差异。其次,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成渝经济区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可视化研究。研究表明,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呈缩小趋势,重庆主城区充分发挥了增长极的作用,带动了邻接地区的发展;而成都市作为另一增长极,辐射作用较弱。最后,针对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2007~2015年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状况,采用变异系数、相对发展率、区位熵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2007~2015年,经济区经济发展相对差异逐年减小,整体的发展水平逐年提高;而绝对差异不断扩大,西安、咸阳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商洛和天水水平最低。研究期内,西安、咸阳、渭南一直都是经济发达地区,其经济发展相对经济区的平均经济发展速度要迅速,而商洛、天水的发展速度最靠后;西安相对经济区的平均发展速度最快,商洛的经济增长最为明显但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区产业结构已经实现了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格局,但发展水平较低;各地市间产业结构差异较大;西安、杨凌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而天水的产业结构需进一步完善。研究结果表明,为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和谐、高效发展,经济区内各地市在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的基础上,还应加大相互间的科技、人才和信息交流,充分发展与利用物流、经济信息平台等,推动经济区产业转移与合理布局,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促进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东中西三大区域以及南北两大区域的双重划分视角,在用熵值法测算全国总体及各大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应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探讨区域的差异来源及分布动态,进一步利用变异系数与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区域数字经济的收敛特征。研究发现:2012-2020年,全国总体及各大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稳定增长势态,但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异常突出,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且各区域的核密度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与极化特征。同时变异系数表明全国总体及南方和北方区域存在明显的σ收敛。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后,全国总体及东中西部、南方区域存在显著绝对β收敛;纳入区域因素后,各大区域均存在条件β收敛,但收敛速度均不同步。文章通过对我国数字经济的空间分异与收敛特征的概括性总结,为决策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政策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基于数字经济的内涵特征,将结构化数据与文本分析相结合,构建了地级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赋权法,测算了2011—2020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进一步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研究了城市群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城市群数字经济在考察期内实现了显著升级,但空间异质性分析显示十大城市群数字经济的发展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态势。从空间依赖性来看,我国城市群数字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聚集效应,并且空间相关性总体呈现增强的趋势。为量化分析城市群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分析范式与数据支撑,也为促进城市群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沈阳经济区经济综合实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了包括沈阳经济区在内的30个城市群,利用总人口、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GDP、工业总产值、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等经济指标,对沈阳经济区与其他城市群的经济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比较。  相似文献   

8.
特殊经济区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的改革开放,催生了中国众多特殊经济区域,这些特殊经济区又对于改革开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指出特殊经济区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动态历时性、静态共时性特征,对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成为未来特殊经济区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行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基于2013—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从数字化基础、数字化应用、数字化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四维视角构建我国省际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我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空间SAR分析.研究发现:(1)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2013—2018年间呈现出上升趋势;(2)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和"数字鸿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排序依次是东部、中部和西部;(3)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4)城镇化、人力资本、政府行为、经济增长水平、贸易开放度、产业结构高级化等均会对数字经济发展产生正面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测度方法,为研究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因素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方刚  李静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6):87-90,79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并借助于SPSS11.5软件,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对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各市在淮海经济区中的经济地位.旨在为其他地区进行经济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经济区域内的政府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区域内的政府间关系角度,提出区域内的政府间关系应该是合作与协调;合作的方式应该以利益与信任为基础,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把各种力量整合起来,达到互惠互利和共赢之局面;逐渐形成高效、便捷的协调机制,以实现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分析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特区应该实行何种政策,认为创办经济特区并不违背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中国“入世”与特区的“特”并不相悖;“入世”后我国经济特区政策选择的基调是: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运用工具变量估计、替换被解释变量、剔除异常值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地区创新能力是数字经济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重要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间经济增长差距的缩小具有负向的溢出效应。空间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缩小效应相比中部、西部地区更显著;南、北方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北方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缩小的积极作用比南方更显著。最后,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地区间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目前已经从科技、卫生、海关、交通和污染防治等多层面展开深入合作,但实质上的水乳交融式的推进关键在于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因此,石家庄市必须牢牢扭住园区经济这个京津冀产业协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从构建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机制、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式园区等入手,构筑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强引擎"。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生产要素化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之后,人类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资本等之后的又一重要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生产要素化的原因、难点以及由此产生的数字经济核算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数据作为数字化的载体,具有非竞争性、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和价值存在不确定性等特征;在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上,应建立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协同联动机制、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和反垄断机制。数据所有权的模糊、数据的可复制性和信息悖论导致了数据资产确权、交易和定价的困难。数据生产要素化过程中,数字经济面临统计挑战,传统GDP核算方法会产生GDP规模的漏统计和增速被低估。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数据生产要素的价值,应在个人隐私权益和经济收益之间进行合理取舍;完善数据交易机制设计,解决交易中的信用问题;转变测算思路,通过界定数字经济,识别核算主体和界定产业活动,构建新的数字经济核算体系;引入新兴技术,改善数字经济核算体系,使数据要素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比较研究表明中国经济特区的设立、特殊优惠政策及其措施,同WTO的机制并不矛盾;WTO成员国多数都设立经济特区,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特区要发展,就应继续发挥特殊政策优势,并不断调整和完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7.
从发展特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公共服务均等化、高收入规范与调节、精神生活、农村农民六个维度构建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分年度变异系数法测度出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系统考察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与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2011—2020年,我国共同富裕水平均值达到0.4652,并呈现出以2014年为底点的、不规则的“V”形波动;全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来源以区域间和超变密度为主,且超变密度的差异贡献率呈上升态势;全国共同富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且出现两极分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高新园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 ,直接影响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历来倍受重视。但目前不少高新园区普遍存在着与周边地区 ,特别是与乡镇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从而影响双方的共同发展。本文首先剖析相关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进而从发展基础、功能互补、组织建构等几个方面 ,探索有利于高新园区与乡镇联动发展的体制创新 ,并提出若干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八大区域的经济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八大区域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和“条件收敛”性质。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工业化水平对经济收敛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期初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收敛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但不显著。因此,统筹区域发展,必须扩大欠发达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提升该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这将有效地实现区域经济收敛,从而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