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丁勇  郑娟 《调研世界》2021,(8):51-59
资本回报率是研究投资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总结了资本回报率的不同测算方法,并利用宏观模型化方法测算了1978—2017年我国国内以及分行业、分区域的资本回报率,利用增量资本产出率方法测算了1995—2017年我国与高、中高、中低收入经济体的资本回报率.研究发现:(1)相对于我国持续处于高位的投资率,我国资本回报率波动幅度更为明显,整体呈现阶梯状下降,特别是2012年后资本回报率回落态势更为明显;(2)我国资本回报率在大多数年份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但近年来下降幅度较为明显.近年来我国高投资率伴随下的资本回报率下滑,既是当前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反映,也与粗放式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长期大规模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投入、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因素有关.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将关于中国区域资本回报率的研究从省级层面拓展到地级市层面,有助于厘清中国区域发展的“南北分化”“一市独大”等问题。通过对321个地级以上城市2000—201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城市间的资本回报率差距总体在扩大,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俱乐部收敛”现象:从城市等级看,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分别出现了俱乐部收敛;从城市群看,京津冀、长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呼包鄂榆、兰西城市群各自出现了俱乐部收敛。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有机构成的趋同是这些城市群体资本回报率收敛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意味着,在促进资源要素向资本回报率更高的中心城市、城市群集聚的同时,加强区域内、区域间科技合作,实现技术进步速度在更大范围内趋同,是改善中国整体资本回报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外向关联水平、内向关联水平和综合关联水平三个角度测度网络关联特征,同时利用共同前沿面方法测度全要素生态效率,结合中介模型分析我国省际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对全要素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层面上,三类关联水平均显著改善生态效率,其中综合关联水平的影响最大;区域层面上,综合关联水平对我国东中西部的全要素生态效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充当了省际网络关联与全要素生态效率之间的中介变量。据此,提出从加强省域合作、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和完善区域创新制度三方面促进省际网络优化和全要素生态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深度考察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作用机理与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看,金融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且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资本、劳动力转移与技术创新三条传导路径显著存在;从区域差异视角看,东部地区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资本、劳动力转移与技术创新三条传导路径显著存在,中部地区金融主要依靠技术创新路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金融主要依靠劳动力转移路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分区域层面,中介效应的值都较小,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7-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人口、经济因素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死亡率、教育投资、人均收入水平、非农产业发展和非农化水平等因素对人口老龄化存在较显著的正向效应;出生率对人口老龄化存在负向效应.从区域层面看,死亡率、教育投资、非农产业发展和非农化水平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均为正向效应;出生率在三个地区对人口老龄化均有负向影响;健康投资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有负向效应;非农产业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的效应也为负.  相似文献   

6.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分别反映了经济增长效率的静态与动态水平,由于学界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泉的认知仍然存在分歧,其中,在要素范畴的选择与度量指标上的不同,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值差异的基本理论因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测算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增长核算法和经济计量法两大类,在应用具体测算方法的实证研究中要充分考虑测算方法的约束条件、应用领域、研究目标和所测算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此基础上,今后在核算资本存量水平时要分时期和地区测算出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和资本折旧率,以便提高其测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省际边界地缘属性促成区域合作人文基础的理论依据,从文化约束和社会资本匮乏两个方面分析省际边界地带区域合作人文约束的具体内容.以湘黔两省更名共建铜仁·凤凰机场为例,分析人文因素如何影响省际边界地带区域合作.人文因素能够影响区域合作,通过改变观念消除人文约束,化人文阻力为人文动力,并提升既有人文动力的作用,达成区域合作协议,解决省际边界区域公共问题.从加强省际边界基础设施、社会资本和区域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破解省际边界地带区域合作人文约束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新古典要素分配理论为基础,构造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的经验假说,利用1997—2003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我国资本收入份额决定模型,并运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以克服内生解释变量问题。回归结果表明,由资本—产出比概括的要素相对价格、银行向国有经济倾斜的信贷配给所带来的要素市场扭曲、人均收入水平和教育投资等因素都显著地影响资本收入份额,而国外文献关注的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的影响却并不显著。利用回归结果,对各种因素对1997—2003年间全国资本收入份额增加的贡献进行测算表明,要素相对价格和要素市场扭曲不是引起资本收入份额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人均收入水平所代表的产业结构转型则是近年来我国资本收入份额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核算等都涉及资本存量的估算问题,由于估算所用方法和研究层面存在差异,其结果也不相同。运用永续盘存法以1978年年末的资本存量值作为初始资本值,对我国整体层面的资本总量进行估算发现:由于使用了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折旧处理,且折旧数据的处理采用的是分类折旧,估算结果与对资本存量进行折旧处理的测算较一致,相对于未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折旧处理的测算结果偏小。  相似文献   

10.
企业业绩评价的关键要素总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出现进行调整、有所侧重。在经济增加值理论与应用的基础上,吸收国资委的核算方法并加以改进,以我国六家汽车制造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测算出2014-2018年的EVA值及相关指标,重点围绕EVA资本回报率进行对比分析,对六家公司的业绩情况、经营中的优劣势做出评价,为企业提升EVA资本回报率提出了改善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等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汽车企业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山西省的区域经济差距显著。δ收敛检验表明,整体上看,1978年到2009年间山西省的区域经济差距呈现“趋异一趋同”的变化过程。然而,β收敛检验表明,在此期间山西省区域经济并没有发生绝对或相对β收敛。基于资本产出比分解法的增长核算分析表明,资本产出弹性是影响山西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要素投入对地区差距的影响逐渐下降,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逐渐上升。2003年到2009年,要素投入实际上是缩小区域差距的力量,山西省的区域差距完全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山西省要继续缩小区域差距,必须从提高低收入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着手。  相似文献   

12.
在引入R&D强度的扩展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基础上,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中国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区域31个省市自治区的R&D强度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表明,四区域R&D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呈正相关,但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R&D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东北地区与中部地区各要素产出弹性相差不大,R&D产出弹性均低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R&D产出弹性最低,但物质资本产出弹性相对较高。今后应继续贯彻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大R&D投入并配套相应的物质资本投入,完善区域发展带动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深化税收政策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中国2002年实施的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这一准自然试验,借助断点回归设计(RDD)识别税收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资本回报率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降低税收政策不确定性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资本回报率;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相比,私有企业资本回报率受上述政策变化的影响较小;税收政策不确定性通过税收负担和投资波动两个机制影响企业资本回报率。规范税收执法降低税收政策不确定性,有助于降低企业税负并稳定企业经营预期,因此应成为深化税收政策改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甘肃省14个贫困村的入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与拓展明瑟收入方程对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建立OLS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农户家庭的教育收益率整体显著,农户家庭年均教育收益率随着家庭平均教育年限的提高而递增;OLS回归结果表明家庭约束、家庭经济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家庭文化资本对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有一定影响;进一步分位数回归显示,家庭约束、家庭经济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家庭文化资本对不同教育收益率分布段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梳理社会折现率相关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全国及各地区的社会折现率进行了测度。测算结果表明,就全国的社会折现率而言,主要有以下5个特点:社会边际时间偏好率虽具有波动性,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中消费因素的作用在提升;资本的边际社会机会成本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投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2011年是消费与投资利率平均水平变化的"拐点"年份;各地区加权平均社会折现率稳定在6%~8%的估计区间;无论基于哪种测算方法,地区社会折现率都呈现一定的差异性特征。得到中国消费与投资利率变动的6个基本特征,进一步提出根据区域异质性有针对性地选定社会折现率、制定消费与投资的引导政策,实现创新驱动以解决投资冗余问题,挖掘消费在经济结构中的作用,培养新兴产业以提高投资收益率,实现区域间消费与投资的优势互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下,综合研究了商业银行在满足了监管资本配置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监管 资本配置的基本原则进行经济资本配置优化管理的问题,认为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于近年来得到了较 好的改良,并指出中国的商业银行今后在通过发行次级债券等渠道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同时,应进一步关注资本 收益率和股东附加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面板数据,对西部大开发前后陕西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不论是西部大开发之前,还是之后,陕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存在绝对收敛特征。在投资率、人口增长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这些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陕西与东部各省之间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西部大开发实施后,陕西与东部各省的收敛速度明显高于西部大开发实施之前。另外,投资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对收敛性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发要素是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城市舒适性是现阶段影响研发要素选址的重要因素。在深入考察城市舒适性差异引致研发要素流动,进而影响区域创新质量空间收敛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6—2018年中国大陆243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和空间动态β收敛分析技术,实证检验城市舒适性、研发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质量空间收敛三者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创新质量在地区间呈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此作用下,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市舒适性能够通过影响研发人员的流向进而促进区域创新质量的空间收敛,而城市舒适性通过影响研发资本流向进而促进区域创新质量空间收敛的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从人力资本存量和流量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与河北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边际报酬递增效应都具有初始条件的要求,并且估算出2005年全国31个地区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临界值为6.29,河北省人力资本边际报酬递增效应的临界值为0.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