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经济收入的提高以及在家庭和整个社会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今天的中国女性,尤其是城市女性,在消费领域掌握了越来越大的自主权,与传统女性相比,中国女性的消费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女性消费者是一个潜力极大的广阔市场。20-55岁这一年龄段的女性,约占人口总数的21%。她们在购买活动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她们不仅对自己所需的消费品进行购买决策,在家庭中,也是绝大多数儿童用品、老人用品、男性用品、家庭用品的购买者。国外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家庭消费品的购买,女性占55%,男性购买的占30%,夫妻一起购买的占11%。一份以美国的一项家庭调查显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第一、二、三期数据显示,女性社会地位的进步程度不一致,教育地位和政治地位与男性的差距逐渐缩小,家庭地位上升也较为明显,但是经济地位与男性差距扩大了。经济地位获得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因素不是影响女性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社会阶层结构的日益分化使得社会中、下层女性的社会地位更加弱势化,从而造成了她们经济地位的下降,甚至政治地位和教育地位也难有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评价和使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的理论和方法,从整个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理解当前女性社会地位不一致以及推进我国妇女解放事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逐步提高,她们的传统角色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今女性比以往更独立,因为她们享有更多的权利(如选举权和婚姻自主权)。尽管更多的女性成为家庭经济顶梁柱,但她们仍是照顾家庭的主力。女性传统角色的变化究竟让她们生活得更惬意了,还是让她们的生活变得更复杂?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女性也逐渐走出家庭,走进了城市,形成了“外来女性务工人员”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为了生计,她们来到城市后,只能从事餐饮服务和清洁行业等较繁重的体力劳动,她们居住在条件简陋的住所里,远离了自己的家庭和亲人,独自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她们迫切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张勇 《现代妇女》2010,(7):41-4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西北少数民族女性社会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本文从经济生活、社会参与、家庭地位和教育状况等方面,探讨近年来西北少数民族女性社会地位的转变,并发现她们已经初步有了自我觉醒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家庭地位的提高已为众多调查结果所描述。女性的家庭地位与其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她们更多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中,通常对家庭角色投入更多,也更直接、更深切地感受到性别角色的境遇。那么,社会转型期中国女性的家庭生活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她们的家庭地位有哪些改善?还存在什么问题? 近日,妇女绿皮书《1995-2005: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其中“中国妇女的家庭生活状况”一文从各个层面描述了近10 年来中国妇女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第三次女权主义浪潮的兴起,女性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不断取得进步,已逐步摆脱了男性附属物的地位,走出了家庭的束缚,在社会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她们用自身的行动投身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并占据了一席之地,展示了她们的非凡能力和女性本色。在这些女性当中,妇女干部可以说是他们的“领导者”,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带领妇女群众解放和提高妇女地位的主力军,在提高妇女群众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等工作方面,树立了光辉的形象和榜样。但据某县调查,该县2008年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这里主要指贪污、挪用和受贿案件)19人,  相似文献   

9.
“人造美女”频频亮相媒体,引来了一场热火的整容、选美潮。当今,不少老年女性随风而动,整形美容的人数在逐渐增多。老龄“人造美女”的出现,代表着一种潮流,一种时尚消费。尽管老年女性参与整容、选美有利有弊,人们对“老来俏”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爱美是她们的权利与选择,别人不能阻止,也无法干涉。社会、家庭、子女应该理解她们对美的追求,尊重她们的选择,并尽可能提供支持和帮助,以满足她们对生活的多元化需求。不过,从敬老爱老护老的角度来讲,又不能不提醒老年朋友:生活要变,潮流也不可不跟,但一定要正确认识整形美容潜在的高风险性,充分估计可能带来的种种后果,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这类时尚消费。  相似文献   

10.
江川 《老年人》2005,(3):6-6
“人造美女”频频亮相媒体,引来了一场热火的整容、选美潮。当今,不少老年女性随风而动,整形美容的人数在逐渐增多。老龄“人造美女”的出现,代表着一种潮流,一种时尚消费。尽管老年女性参与整容、选美有利有弊,人们对“老来俏”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爱美是她们的权利与选择,别人不能阻止,也无法干涉。社会、家庭、子女应该理解她们对美的追求,尊重她们的选择,并尽可能提供支持和帮助,以满足她们对生活的多元化需求。不过,从敬老爱老护老的角度来讲,又不能不提醒老年朋友:生活要变,潮流也不可不跟,但一定要正确认识整形美容潜在的高风险性,充分估计可能带来的种种后果,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这类时尚消费。  相似文献   

11.
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女性的成才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女性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受到自我实现心理预言的暗示,致使她们的创新精神逐渐被剥夺,创新能力渐渐缺失,所以要破除自我实现的预言,促使女性成才.  相似文献   

12.
“人造美女”频频亮相媒体,引来了一场热火的整容、选美潮。当今,不少老年女性随风而动,整形美容的人数在逐渐增多。老龄“人造美女”的出现,代表着一种潮流,一种时尚消费。尽管老年女性参与整容、选美有利有弊,人们对“老来俏”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爱美是她们的权利与选择,别人不能阻止,也无法干涉。社会、家庭、子女应该理解她们对美的追求,尊重她们的选择,并尽可能提供支持和帮助,以满足她们对生活的多元化需求。不过,从敬老爱老护老的角度来讲,又不能不提醒老年朋友:生活要变,潮流也不可不跟,但一定要正确认识整形美容潜在的高风险性,充分估计可能带来的种种后果,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这类时尚消费。  相似文献   

13.
《职业》2012,(10):68
现代女性扮演着双重社会角色,她们既承担着工作的压力,也承担着大部分家庭负担。据智联招聘职场调查显示,77.6%的女性表示渴望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平衡,但62%的女性生活中工作占用的时间超过50%。伴随着女性在职场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女性也将获得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代,都有不少女性退出职场为家庭全心付出,她们往往没有家庭工作的对价薪酬,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她们囿于家务的繁杂而没有社交和自我,于是,全职太太成了“最危险的职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时候的来临,整个世界的阅读实践正急剧地从平面书刊转向数字媒介。在组成中国人口近20%(2.6亿)的新兴电子阅读群体中,男性为21.4%,女性为16.3%,女性与男性占据着较为接近的比例。女性网民的增加和对电子阅读的偏好,说明中国女性地位的改善——她们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上网所需的社会经济资源,如电脑、网络、闲暇。  相似文献   

16.
给女经营者的忠告二十一世纪是妇女独立从事经营活动的年代,她们努力从传统的家庭束缚中摆脱出来,离开物质上对丈夫的依赖,转向开创自己的一片事业,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新女性。美国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女性对适应社会竞争具有超凡的能力。她们诚实、纯洁、守信...  相似文献   

17.
借鉴消费社会学分层理论,在全球化视野、中国社会转型和阶层结构定型的大背景下,观察和分析家庭经济状况阶层化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影响。根据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统计方法,经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提供的,其家庭经济状况分层化;大学生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观念与其家庭经济状况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呈现分层化。作为家庭消费的延伸,大学生消费分层是社会分层的缩影,家庭消费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蔡建娜 《科学发展》2009,(5):99-104
本研究选取了义乌小商品市场中的女性经营户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中,女性经营者占绝大多数,本研究主要关注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整个经营业态走向高级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女性经营户这一群体的处境、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以及她们如何应对等,主要的落脚点是女性经营户群体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发展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在义乌的案例中,市场化和国际化促进了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但是传统的男权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女性仍有限制。义乌政府的培训支持系统从设计上中性的,但是实际上女性对这个系统资源的利用程度比男性更加充分,使得这个政策实际上对女性经营户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支持作用。同时不可忽视,随着市场化和国际化过程的加速,相对于职业发展本身带来的对自身素质的挑战而言,女性的发展需求更多受制于她的职业发展要求与传统的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矛盾。这一性质仍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逐步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但传统文化对女性角色定位的束缚,造成知识女性在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中的种种困境,因此,对知识女性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关系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著名悲剧人物美狄亚,和中国武侠小说家金庸的《神雕侠侣》中李莫愁是中西文学中的两位复仇女性。虽然她们生活的社会背景、身世和经历各异,但是她们作为女性在男权意识下遭遇的生存困境却异常相似。通过对她们的比较,我们能够看到以她们为代表的中西复仇女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挖掘出中西方社会的文化背景、民族意识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