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末以来的英语学科化教育方式已根植于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之中,且日臻完善。西部大学英语教育应当秉承并全面实践这一教育方式。当下西部大学英语教育却遭遇到了举步维艰的困境。超越该困境应全面推进西部大学英语教育理念与区域内文化环境的和谐统一,强化大学英语教改与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国近现代的女子留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女子们一直处在社会的底层,传统的封建礼教家规把她们牢牢束缚在家庭内。直至近现代,才有一批女子勇敢地冲破闭锁的国门,求学于异地他乡。本文就近现代女子留学教育产生发展的过程和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女子在外留学的生活、学习、政治活动等情况以及对中国女界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作了简要论述,以期通过回顾历史能够对今天的留学教育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人们对于"中国英语"的研究多数着重于介绍其历史背景和语言特点。本文旨在以前人研究为基础,探讨"中国英语"对现代英语教育的影响和启示,以求摒弃英语教育中对"中国英语"的忽视,促进"中国英语"语言、文化和教学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英语教育简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清朝中晚期以至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 1 30多年间 ,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从实际到理论经历了曲折的变化 ,对这一过程进行翔实地梳理 ,以史为主 ,史论结合 ,能揭示出我国英语教育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现状、经验和教训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同时西方各种外语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利弊对我国英语教育各时期都有影响。针对我国当前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提出发展我国英语教育的构想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主流文化就是中国近现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它经历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旧文化、宣传科学民主的新文化和弘扬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三大历史变迁,逐步形成了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关注传统文化对现代高等教育影响的基础上 ,对高等教育与文化的本原联系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中国最初的大学乃是一种文化机构 ,高等教育是逐渐从文化事业中分离出来的 ;中古时期 ,文化在大学与政治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至近代 ,文化创造的火焰又往往首先在大学中燃起 ;但无论何时 ,高等教育都既是文化的承载者 ,又是文化的推动者。全面深入地了解高等教育与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 ,是我们做好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清末修律运动开启了中国法律发展近代化的历程,并自此开始了艰难的嬗变与转型。通观整个转型过程,中国法律发展经历了北洋政府时期的初步复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党化"、文革前的"政策法"、文革中的"法律虚无",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全面发展等各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法律发展都呈现出各自的时代特征,以至于中国今天的法律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近现代一百余年的时间里,岭南地区的历史发展呈现出十分显著的特征。正是这些历史特征,生成了岭南近现代文化精神的优长,同时它也决定了岭南近现代文化精神的一些不足方面。因此,研究此一时期的岭南文化,首先必须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特征,考察其对地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这方面的工作尚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面对我国高等英语教学费事低效的现状,人们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质疑之声愈演愈烈.应试型教育、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以及教学方法僵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前高等英语教育的窘境.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某高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到该高校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对于英语教育的期待.面对现状,大学生英语教学应该更好地贯彻大学英语培养目标,引入外语通识教育理念,以期改善我们高等英语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评价和教学是相伴而生的,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评价。但一直以来,教育评价更多被简化为机械的考核手段和划分等级的工具,而忽视了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反馈教学的丰富功能。大学英语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门骨干课程,课时多、与学生密切度高,这种情况表现尤为典型。这不仅偏离了教育评价的理论基础,也给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评价实施制造了很多困难。当前必须及时对当前大学英语教育评价的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手段以及评价阶段进行多元化创新。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中国美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 5 0多年来 ,美育在中国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总结经验 ,有如下启示 :一、美育与社会文明进步密切相关 ;二、只有改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美育才会有自己真正的地位和作用 ;三、必须大力加强美育的宣传与普及工作 ;四、美育要努力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当代中国美育虽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仍存在一些问题 ,只有认清美育的本质 ,从理论上、认识上作进一步的研究 ,才能促进其健康发展 ,才能把美育真正纳入科学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师范性特征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性作为教师教育的内在属性,是教师教育区别于其他专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特殊性所在。近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师范性特征经历了清末对师范性的追求、民初师范性的彰显、新学制下师范性的削弱、“三民主义教育”下师范性重新抬头这样的发展过程。现在,师范性的必要与否、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关系、师范性的落实是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必须进行思考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教育是一种对传统教育的被迫改革的教育.清朝政府改革教育的步伐与列强侵我中华在时间上是大体一致的.其目的是维护王朝的封建统治,中体西用是其核心思想.文艺理论教育是"西学"侵入的结果,从此有了从内容到形式都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文艺理论教育.其文艺思想有明显的从古代到现代的过渡性特征.正是这一点,给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的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历史过程。目前学术界对此尚有一些模糊认识。要弄清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西方教育对它的影响,首先必须解决"三个如何"的问题,即如何界定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与现代化;如何划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界限;如何认识教育交流与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这是探讨问题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文化多样性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格局经历了从单一性向多样性的演变,文化多样性呈现出从形式的多样走向实质性的多样,从地域性到超越地域性,以及日益凸显的意识形态性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等异质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多样性格局。在当代中国,无论多样性文化如何发展,它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纲要”课程的教学,必须全面准确的领悟和落实中央关于开设“纲要”课程的基本要求,必须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应大学生对“纲要”课程的要求,还要认真研究教材的体例。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英语教育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育模式和先进的教学设施,以英语为媒介,把社会融入课堂,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带领学生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了解世界。因此,现代大学英语教育不仅能够培养现代社会稀缺的复合型人才,还能帮助大学生塑造创造性人格,促进其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实现现代大学英语应有的社会价值及其独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高等教育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教育的灵魂。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具有区别于其他层次教育的相对独立的文化内涵.高等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及其特殊的内部要素结构决定了高教文化是自由、相对独立的文化,是批判性的文化,是创新性的文化,是兼容并包的多元性文化,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意合倾向、求简倾向、词性转换、修辞效果、渗透性、吸纳性六个方面对中国英语的简洁性、敏感性、能动性、创造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语言特点进行研究。中国英语遵从英语的基本规范,但以中国文化为主要基点,异化翻译是中国英语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英语与地道英语和而不同、并行互补。由于其独具的中国文化特色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中国英语呈现出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如果以改革开放为界把新中国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的话,道德和道德教育也相应地有两个历史范畴.本文对两个历史阶段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原则、道德人格形象、道德情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都有非常曲折而辩证的表现,不是单一的,我国的道德和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同一个范畴的逻辑演变.德育内容从政治化走向了个人生活化,道德标准从非此即彼的二分法(二元思维)走向了以二元思维为基调的相对主义,而道德文化最后实际上走向了单一化(一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