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当代哲学倪愫襄一古希腊哲学家将哲学分为三个部分:逻辑学、物理学和伦理学,伦理学是哲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对伦理学进行了定位分析,认为形式的哲学如逻辑学,与认识的对象无关,是研究一般思维形式及普遍规律的学说。...  相似文献   

2.
西方生态伦理观念评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生态伦理观念评议高懿德李文义生态伦理学(又称环境伦理学或环境哲学)滥觞于法国学者施韦兹的《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1923年)和美国学者莱奥波尔德的《大地伦理学》(1933年)。施韦兹和莱奥波尔德提出了两条基本的生态伦理思想:其一,伦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论的背景下,西方伦理学作为一门规范性科学,一直受到不少哲学家的质疑.伦理学到底是科学还是形而上学呢?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分析哲学对此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一)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一场以“语言的转向”为标志的哲学革命在西方兴起,影响之广、风头之劲,大有取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而代之的趋势。在这场以语言的转向为标志的哲学革命中,当代西方分析哲学的努力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当代西方分析哲学家们执着地坚持,传统的西方哲学体系是一种未经经验事实加以验证的先人为主的形而上的东西,它不是用缜密的、实证的科学分析,而是用简单的、独断的哲学思辨构造的一种体系。由此出发,分析哲学家们提出,当代哲学的任务不是重蹈传统的哲学家的复辙去为业已建立的一座座巍峨的形而上学大厦添…  相似文献   

5.
文学与伦理(哲)学的关系是文学与伦理哲学本身以及文学(批评)家和伦理哲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古希腊文学批评家兼(伦理)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诗学观体现了文学对伦理思想的关注,美国伦理哲学家纳斯邦认为伦理哲学与文学密不可分,英国批评家福斯特对小说"情节"的阐述以及美国批评家释诺尔对小说"叙事技术"的分析为我们重视文学伦理学批评中文学的"文学性"提供了借鉴,中国学者聂珍钊教授在区分文学伦理学批评和伦理学时提出前者的本质特征是"虚拟化"——引发我们思考文学形式(文学性/美学特征)之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性。文学伦理学批评在解读文学作品的伦理内涵的同时,要重视文学本身的"文学性"——情节安排、结构设计、人物刻画、叙述视角和方式、意象与象征、张力、语言特色等,因为它们对表达伦理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反映伦理主题的文学作品中,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往往既是伦理主题的表现形式,也是伦理主题的组成部分。反之,只强调内容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会陷入将文学沦为伦理哲学的"仆人"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一、诠释“自然主义谬误(naturalisticfallacy)”一词首先出现于英国哲学家G·E·摩尔的《伦理学原理》(1903)。摩尔认为,“善”是一种“简单的、不可分析的非自然性质,将善等同于快乐,或等同于演化的进步,或等同于其他自然特性,就是犯了“自然主义谬误”,他写道:“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任继愈冯友兰先生是哲学史家,又是哲学家,他以哲学家的观点治哲学史,故能独具特色。这里只讲一个问题──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家的使命。(一)冯友兰学术活动的时代,在二十世纪。中国人是怀着屈辱走进二十世纪的。1900年,八国联军...  相似文献   

8.
日本京都东山脚下有一条名为“哲学之道”的小路,是模仿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哲学小路”,以纪念近代日本哲学的创立者、京都帝国大学教授西田几多郎(1870-1945)而得名的。  相似文献   

9.
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思潮的巨大影响,使得人们夸张了分析哲学和传统哲学的差异,割断 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具体表现就是忽视从本体论的角度观察分析哲学的发展,忽视研究分析哲学 所包含的本体论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斯特劳森(P.F.Strawson)和罗素(B.Russell)关于指称问题的争论的本体论旨趣 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是事出有因。本世纪70年代以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经过德国资深哲 学家图根哈特(E.Tugendhat)和早逝的牛津哲学家埃文斯(G.Evans)的努力取得了重大的进展。①本文 拟在图根哈特的工作的基础上,从本体论研究的角度重述斯特劳森──罗素之争。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革命与哲学的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如果有的哲学家对计算机科学的一些主要的进展不熟悉的话,对他们的职业来说他们会是不称职的。教授心智哲学、认识论、美学、科学哲学、语言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和其它主要的哲学领域的课程,如果不讨论计算机科学的相关方面就如同教授物理学不讲授量子理论一样不负责任。哲学能够进步,虽然只是表面的进步。也许将来主要的进步将是那些不自称为哲学家的人创造的。  相似文献   

11.
试论罗蒂的元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所有关心哲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人来说,再也没有比去阅读罗蒂的著作更为发人深省的了。在他那里,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对语言哲学的怀疑,而且还可以看到对认识论哲学的批判以及对整个传统哲学的治疗。一、发现与建议罗蒂是初是作为《语言学转向》(1967)这一文集的编者而闻名于世的。这本文集编辑的是过去30多年中语言哲学家看待哲学的各种方式。罗蒂为这本文集写了名为“语言哲学的元哲学困难”的长篇绪言,其用意在于去揭示“语言学转向”(thelingusticturn)的实质以及语言哲学家捍卫他们的哲学概念时所面临的问题。正是通过这篇…  相似文献   

12.
“本体论的承诺”──奎因哲学思想述评薛金玲维拉德·凡·欧曼·奎因(WillardVonOrmanQuine1908──)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分析哲学家,逻辑实用主义的创始人及美国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他早年留学欧洲时,深受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但他...  相似文献   

13.
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在西方生态伦理学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罗尔斯顿提出的那些自然价值的形式绝大多数都是基于人类价值评价维度基础之上的,因而,罗尔斯顿的价值哲学并没有把他所坚持的自然价值的观念贯彻到底。当代信息哲学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包容自然价值和信息价值的价值定义:“价值乃是事物(物质、信息,包括信息的主观形态---精神)通过内部或外部相互作用所实现的效应。”我们应当遵循自然价值(天道价值)高于人道价值的价值理念,从自然本体出发把自在价值、自为价值和再生价值确定为价值的三种基本形式,并确立自在价值在价值现象中的本原性和基础性地位。立足于自然价值和物质-信息双重价值维度的全新价值哲学能够成为生态伦理学和人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切近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性理论的伦理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理论的伦理学意义张永(中国当代出版社)人性问题是众多人文学科研究的共同主题之一。现代哲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等,都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人性问题,并在本学科的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建立起相应的人性理论。自然,伦理学的人性论研究也有着它特有的意义和...  相似文献   

15.
伦理学的对象是什么?这是一个涉及到伦理学的内容和体系的重要问题。为了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我们对古今中外一些重要的哲学家、伦理学家关于伦理学对象的观点作历史的考察,很有必要。 一、十九世纪以前一些哲学家对伦理学对象的不同主张 自亚里士多德开创伦理学以来,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到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曾先后出现过许多类型的伦理学。根据我初步搜集、整理、研究,关于伦理学的对象,似乎有以下几种观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少数民族伦理思想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伦理学在人类的早期常常和哲学混搅在一起。古代的许多哲学家同时也是重要的伦理思想家。随着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伦理学渐渐从哲学中独立分化出来而成为哲学的一个分支。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一门科学,是研究道德的起源、本质、发展变化以及它的社会作用的一门学科。伦理学企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解决社会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许多问题,尤其注重对人的心灵的塑造,对人的思想、精神、灵魂、意识方面的影响,一句话,对人类自身的改造。正因为如此,伦理学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阿伯拉尔是12世纪最重要的神学哲学家。他秉承了自教父哲学以来"信仰寻求理解"的传统,主张信仰无理解则空,理解无信仰则盲。在伦理学方面,他勇敢地将基督教伦理学和古典哲学伦理学(尤其是西塞罗的世俗伦理学)结合起来,提出了著名的"意图论"伦理学。他秉承了基督教的原罪论和性恶说,但主张这种内在的、本性的恶习本身不一定是罪。罪是后天通过人的意志选择获得的。衡量善恶与否的标准是意图。有三种途径:悔罪、忏悔和补偿,可以实现罪人与上帝的和解。  相似文献   

18.
时间是哲学的重要课题,本世纪更为哲学家关注,海德格尔以其名著《存在与时间》昭世:时间原本就与哲学所思之根本—存在内在地联系着,对时间之真实意义的阐释决定着形而上学的命运。海德格尔的哲学是受胡塞尔哲学的启发而成立的,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形而上学已开始回归时间,此一时间被称为源始性时间。以往的哲学家没有提出过(或没有认真研究过)时间的源始性问题,因为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传统形而上学相信,源始性的唯有“存在”,而“存在”是超越时间(空间)的。他们至多是在主客体关系的格局中,从不同方面探讨了时间的…  相似文献   

19.
真理,通常认为是认识论范畴。这是对的。哲学史上,绝大多数的哲学家都是在认识论范围内论述真理,都把真理看作是某种认识(或观念、或思想)——一种具有真实性、正确性和深刻性的认识;看作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但是,真理还是一个伦理学、政治学范畴。在后一种场合,它的内涵与“正义”相近,指的是人们的某种行为或从事的某种活动、某种事业是正义的、崇高的、因  相似文献   

20.
论雅斯贝斯的哲学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雅斯贝斯的哲学信仰梦海雅斯贝斯(KarlJ8spers,1883-1969),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代表之一,早期从事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出班对人的存在的关心,两次大战后他提出了“新人道主义”,以保持人的独立性。在雅斯贝斯哲学中,其后期哲学信仰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