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康彪 《社区》2011,(25):21-21
现在,国家加大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很多政策都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但是实行这些惠民政策的前提.就是对低收入家庭的认定,而社区开展这项工作却面临以下几个困难:  相似文献   

2.
康彪 《社区》2011,(17):21
现在,国家加大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很多政策都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但是实行这些惠民政策的前提,就是对低收入家庭的认定,而社区开展这项工作却面临以下几个困难:一是涉及人员数量大。重庆市长寿区某街道一年各类低收入认定人数达3000人次。每年3月份是低收入申请  相似文献   

3.
邓泽贤  范瑞江 《社区》2011,(31):13-14
登北社区地处青岛市市北区西部老城,依贮水山而建,有着鲜明的岛城传统居住区特色,是典型的“居民大院”社区。呈现出老房子多、老龄人口多、低收入家庭多、流动人口多、物业服务管理小区少的“四多一少”特点。  相似文献   

4.
改善低收入群体的就业状况是推进就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低收入群体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低收入群体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就业质量相对较低、就业保障缺乏等方面;第二,到异地就业的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机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第三,低收入群体由于人力资本匮乏,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因而他们对就业培训服务有很强烈的需求;第四,低收入群体有较强的创业愿望,但是由于金融资本严重不足,他们对银行贷款有强烈的需求。这就是说,我国就业体制改革尚未达到改善低收入群体就业状况的目的。因此,进一步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一是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工业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二是要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关于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廉租房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从政府责任、住房公积金制度与经济适用房制度的不足、廉租房制度的独有优势和存在的弊端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政府需进一步发展、完善廉祖房制度的原因,呼吁政府重视廉租房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邹捷  田禾 《社区》2012,(22):23-23
家庭主妇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外国宾客准备餐点,扣除成本、捐出部分公益金后,每人可以获得约70元的“分红”。在广州市天河区沙东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参与这个社区厨房创业项目的妇女大多来自低收入家庭,这样的“创业”体验令她们很兴奋。沙东街近年来引进培育了30多家社区组织从事社区服务,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设计了一系列社区厨房创业、家政创业、美好生活集市等项目,促进社区流动人员、低收入家庭、妇女等创业就业。  相似文献   

7.
保障低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有助于改善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贫困的状况,扩宽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途径和方式,调整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结构和消费模式。当前我国低收入群体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不均衡性日益凸显,财产性收入比重依然较低,收入结构性矛盾突出,低收入群体的理财知识缺乏,投资风险意识薄弱。鉴于此,要加大风险教育,提高低收入群体才投资的风险意识;进一步完善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条件增加低收入群体的财产存量;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创造条件保护低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积极拓展低收入群体财产性收入渠道,创造条件增加低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8.
郑明芬 《社区》2009,(22):57-57
英国住房协会是一个以社区住户,尤其是低收入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民间组织。英国法律授权地方住宅局通过银行贷款、市政建议和购买土地等方式来协助社区住房协会提供住房。住房协会整体购买现在管理的公房,成为社会性房产主,并依靠租金收入,对所拥有公房进行维修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低收入家庭学生助学贷款模式、低收入家庭学生获取本科学位、以及这两个研究主题间关系等文献综述,在学生持久性学习理论模型与经济因素关系的理论基础上,概括了研究者们提出的不同观点,即助学贷款与教育成效之间存在负向关系和正向相关两种关系。指出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包括学生动机、志向、期望等方面的变量,研究者在检验此类关系时,还应注意选择性偏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农村低收入问题治理成为我国新阶段农村社会治理新命题,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与绝对贫困相比,农村低收入问题具有相对性和多维性等特征,治理上更加强调常态化和差异化。因此对治理模式也有新的要求,在治理主体上强调多元化,在治理策略上强调从运动式治理转向常规化治理。为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差异化帮扶机制,在战略衔接层面,应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依托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加速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整体性帮扶机制;在治理主体层面,处理好个人、政府、社会在三次分配中的责任和义务,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常态化帮扶机制;在政策设置层面,依据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群体特点进行分层分类,以收入、劳动能力等多维度衡量标准体系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帮扶政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力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城市发展吸引大量人口涌入,为满足更多人口的居住要求,城市扩张不断加剧,由此导致了城市空间的重构。在经济层面、制度层面与文化层面的社会排斥也相伴而生,其结果导致低收入群体的出行难度日益增加。文章通过对低收入群体的调查与访谈,发现"职住分离型"与"职住一体型"低收入群体的出行困难存在不同的解释机制,公共交通供给不平衡与收入水平过低是限制低收入群体出行体验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生活配套设施稀缺与封闭社区的隔离也对低收入群体的出行体验产生负面影响。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同时,政府应考虑低收入群体的出行现状,增加基于公民体验的城市规划,构建更加公平和谐的城市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2.
纪月才 《社区》2010,(28):28-29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东苑街道尖岭小区建于1985年,小区有居民3200户,12000余人,社区有36个产权单位,大多因效益不理想,破产的破产,倒闭的倒闭,社区没有物业管理,是个典型的大杂院小区。小区弱势群体相对集中,空巢残疾老人多,流动人口和留守儿童多,下岗失业待业低收入人群多,这些人群由于生活、家庭、亲人远离等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城镇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的需求与供给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行城镇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制度供给项目和供给数量既定的条件下,分别运用ELES模型和微分方程模型测算了1997-2007年陕西省城镇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需求和社会保障供给数量,预测了2008-2020年需求和供给的数量;通过城镇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需求项目、需求数量与现行城镇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提供的供给项目和供给数量比较,得出城镇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的需求与供给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状况,沈阳市铁西区民政局于2006年3—6月间开展了一次规模较大的、以"低收入家庭"为对象的社会调查。根据调查的数据,从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结构、户别结构、住房结构、主要收入来源、年支出构成等十个方面研究了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状况,分析了他们致贫的原因,如无稳定收入、子女就学压力大、医疗性支出较大等。为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状况,应采用"全方位、专项梯度救助和救助主体多元化"的社会救助政策,具体包括开展全方位培训、创造创业机会、实施专项梯度救助、扩大保险的覆盖面、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等。  相似文献   

15.
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当前,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基数比较大且收入水平低,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经营净收入存在下降趋势,工资性收入占比最高但增长不稳定,转移净收入占比同样较高但增长空间有限。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要建立惠及低收入人口的乡村产业体系,强化就业帮扶和人力资本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资产的资本化运作,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兜底保障水平,改善欠发达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增收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素称"革命老区"的山东省临沂市,对原来被列为省扶贫工作重点的部分乡镇、村,就其低收入农户的增收脱贫问题进行了调查。总结了低收入农户的基本状况及主要特点;分析了农户低收入的原因,提出: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不断强化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3.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4.逐步建立完善多方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5.合力营造低收入农户的帮扶平台;6.重视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江苏农村低收入群体增收的现状,从劳动力文化素质、家庭负担等方面分析了低收入群体增收少的原因,并从加快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强化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减轻个私负担、强化培训、提供帮扶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村低收入群体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迈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征程中,低收入人群的稳定增收仍是关键。对低收入群体帮扶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但帮扶模式的多样性、时间的持久性与投入的强度等决策是复杂的利益博弈过程,非对称地影响低收入群体增收。实证研究表明,帮扶模式多样性诱发的复杂利益博弈,造成规模经济效应减少、寻租机会增加、低收入群体增收潜力受损,间接降低低收入群体收入。帮扶持久性易产生帮扶政策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刺激低收入群体“等靠要”,激励社会“精英捕获”,进而降低低收入群体收入。而帮扶投入强度低弹性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制定政策以应对帮扶模式过度多样化、帮扶持久性失准和帮扶投入失衡问题,重点推行政府代缴新农合、政府代缴新农保、产业帮扶、耕地保护补贴与生计补助等帮扶模式,有效推进乡村振兴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晋江市低收入群体的样本数据,构建生计恢复力测度框架,并根据家庭收入结构的差异将样本分为务工主导型、补助依赖型、家庭经营主导型等3种类型,进一步利用综合指数法和障碍诊断模型分别测算不同类型低收入群体的生计恢复力以及阻碍其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务工主导型是三类低收入群体中生计恢复力最高的,家庭负债情况、家庭成员健康程度和住房安全是影响低收入群体生计恢复力的3个主要障碍因素。据此,提出优化帮扶资源分配方式、构建针对性施策体系等对策,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计恢复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0.
亿万农民长期不能跳出低收入陷阱的主要根源在于农村“四权”即宅基地使用权、承包地经营权、劳动力所有权和集体资产所有权等不能平等参与市场化、资本化配置,因此,其破解的根本之策是:按照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本质要求,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财产权利,将农村“四权”市场化,并配套完善农村产权流转制度、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农民工市民化政策和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的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