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不是抽象的历史观,而是建立在人的实践基础之上,关于人类历史活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和科学历史观如何建立的理论。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世界历史自身所具有的辩证发展特性及其面临问题的挑战是马克思创造性提出世界历史理论的根本动因。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之所以区别与其他世界历史论而成为科学,是因为它体现了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世界观,对于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创立了社会发展一般理论,列宁结合着俄国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加以发展,形成了马列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通过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结合着中国的实际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不仅继承了马列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而且在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开拓性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突破了历史变化顺序的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初定模式。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等重大问题,是马克思晚年认识的新拓展。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应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的回答。中国革命的实践应验并且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界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包含价值性维度存在着争论。本文认为,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必须以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历史观为前提,而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革命中形成的。在传统形而上学中,人们试图借助抽象的形而上学实体解释世界中的一切,以此阐释历史的本质及其意义。马克思立足于现实世界,确立了以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的历史观,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主导下的历史观念,肯定了人类主体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这样一种历史观为前提的历史唯物主义必然蕴含着价值性维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在党的百年奋斗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具体运用和实践表达,体现了共同的价值旨归。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视角,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交织融合中,在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中,在总结历史经验与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以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剖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逻辑,能够为破解“历史周期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已为近、现代的社会历史发展,特别是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所证明。马克思科学地阐释了世界历史的基本内涵,科学地预测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未来趋势,也为后人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列宁、邓小平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依据不同的历史时代特点和本国实际,提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的思想和政策,分别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出了重大发展。他们的成功指导各自国家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彰显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世界历史必性。  相似文献   

7.
借鉴历史中国促进当代中国进步的客观要求,超越传统模式推动中国道路创新的内在需要,了解昨日世界推动今日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大历史观的生成必然。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历史是什么,如何看待历史,如何发挥历史作用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判断,形成了以劳动发展史为基础的历史本体论,以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的历史认识论,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价值论这一当代中国的历史哲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大历史观以广阔宏大的理论视野将历史中国、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有效地联结起来,刻画出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完整历史画卷,从理论逻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中国化,从实践逻辑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强大的历史依据,从时代逻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智慧。以问题导向,文本诠释,价值重塑为面向,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大历史观的生成必然、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对于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研究社会发展问题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把研究人的发展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动机,实现了社会历史观和主体价值观的统一。马克思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哲学立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时俱进地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世界历史思想,并在此后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人类学笔记》等著作中作了进一步阐述,形成了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与构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或者说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重温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会使我们认清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树立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心。同时,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将有力推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促进历史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10.
国家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国家理论进行了创新与发展,形成了诸多颇具特色的国家理论;中国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马克思国家理论提供了新的内容;而全球化进程则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提出了新的议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意义在全球化条件下显得十分重要而弥足珍贵。它为我们揭示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东方社会主义文明、世界历史的整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学术界深入展开了对马克思生活世界思想及其中国化的综合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就:认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是一种感性世界、实践的生活世界;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全面生活理论。为此,积极推进马克思生活世界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以及复兴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实践相结合,以实现其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就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是革命的、实践的批判理论 ,它以最终“跳出意识形态”为指向。马克思的文学批评是其意识形态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文学思想的实质是力图将文学作为在资本主义世界宣扬无产阶级意识 ,以激发革命 ,彻底“跳出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不仅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唯物史观研究的重要方法。唯物史观的最初创立就是借助"世界历史"的研究而形成的,离开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其唯物史观。今天我们要深化和发展唯物史观,同样必须关注"世界历史"的研究。"世界历史"的研究范式对于推进唯物史观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是通过问题的提出、思维方式的调整和转换、原有理论研究的深化、新研究课题的发现和确立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要对社会发展中的现象和问题作出深入的理解、深化社会历史认识,就应当充分挖掘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问题中重温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性取决于它是否切入了我们的时代问题所在的核心 ,并对此核心有它自己的深刻洞见。对这一点进行辨析 ,要求我们重温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哲学革命”有两种可能的性质 ,一是用某种新的体系构造排除了既往哲学争辩的基本难题 (如康德 ) ,从而为哲学理论的继续发展赢得新的天地 ;一是从根本上反省哲学本身的传统 ,以此重新规定思想的任务 ,以回答人类在其历史进程中所遭遇的根本挑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实践概念和“历史科学”概念的扼要讨论 ,指认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属于后一种性质 ,并兼而论及马克思学说对当代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之出路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根本性质的问题关系到马克思学说的基本意义。马克思学说的最高成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开启当代哲学问题的基本视域。在这个视域中,人们必须真正进入对知识的存在论性质的思考。惟有通过这样的思考,一个向来被“对象世界”所遮蔽的“生活世界”才可能呈现出来。由于这个世界的呈现,历史唯物主义以之为前提的哲学革命才能被认识清楚,并进而能够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导向一种新类型的知识,而这种“真正的知识”应当通过建立“生活世界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去获得。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人类历史的走向,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理论 作出总结与反思.澄清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关系,对"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的关系 作出了剖析,并且阐明了这一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坚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对现代人价值虚无主义命运的批判性分析.通过揭示现代性的核心理念"理性"及其解放承诺的虚幻性,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最早阐明了价值虚无主义的思想根源,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资本虚无力量的剖析,马克思深刻揭示了价值虚无主义的现实根源.深入探讨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之间的深层关系,将为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理论背景、理论性质、当代意义等重大问题,提供一个十分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导东方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从多个侧面和不同的角度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这种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非资本主义发展”、“一国首先胜利”、“未来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新经济政策的思想理论中。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的人性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社会革命的理论,更是构建社会和谐的理论,革命和斗争旨在实现和谐。从马克思关于人性的劳动本质论、社会关系决定论和需要本性论三重概括中可以厘析出人性的四大要素(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理性和道德性)和由此决定的四种能力(生活热情力、社会认同力、理性调控力和道德奉献力)。热爱劳动、善于共处和追求高雅是马克思人性观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