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应注意边缘群体问题.老年妇女是老年人口中值得关注的易受伤害和脆弱的群体.边缘群体问题如果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将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压力,促进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
老年妇女是整个老年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相似,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妇女作为一个整体,在许多方面,有其明显的特征及特殊的需要和问题。 前不久,我们对上海10个区(不包括新划的二个区),10个郊县,按整群分层、纯随机抽样法,采取统一问卷,统一访问的方法,对592名55岁以上老年妇女的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调查,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以下仅根据调查情况,对目前老年妇女的社会经济生活状况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基于新家庭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中国城镇已婚妇女就业对生育的微观影响,同时检验了个人资本(受教育程度和户口性质)和经济支持(丈夫收入)的调节作用.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妇女的就业对其生育(生育数量和初育年龄)存在消极影响;总体上个人资本会增强妇女就业对生育的消极作用,但经济支持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研究还针对妇女生育与就业的矛盾及未来政策着力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镇失业人口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城镇失业人员”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及“城镇失业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概念进行区分的基础上 ,分析了 1978~ 1998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和登记失业率的变化及其特点 ,以及二者的地区差异 ,并分别从年龄、受教育程度、失业原因等方面观察了城镇失业人员的构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妇女人工流产状况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卫生部和 1 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妇女人工流产比和人工流产率进行了估计 ,并利用 1 997年数据对人工流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研究中发现中国城市妇女的人工流产率大大高于农村妇女 ;只有女孩的妇女再次怀孕的人工流产率低于至少有一个男孩而怀孕的妇女。由于避孕失败造成意外怀孕是中国妇女实行人工流产的首要原因 ;但是在农村 ,由于不符合计划生育规定而实行人工流产则成为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7.
就某一具体城镇而言,城镇人口的增加不外两种途径:一是迁入,即迁移增长;一是生殖,即自然增长。但实际情况远比这种静态概括复杂得多。移民对城镇人口的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而且是一种链式反映。即以自然增长而论,既取决于原住居民的生育水平,又要受迁入者以及迁入者子女(间接迁移者)生育状况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口迁移现象,应当把移民的生育状况、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生育状况列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事实上,这早已成为国际人口学者深为关注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对改革开放以来处于机遇与挑战、希望与困惑并存境地的我国在业妇女的就业状况、双重角色冲突及其形响因素、以及缓解角色冲突的对策作些分析和探讨。一、中国妇女姐业状况的变化旧中国的劳动妇女备受压迫和剥削。据1933年《中国劳动年鉴》记载,当时男女工人计日工资,上海为0.67元和o.SO元,天津为o.45元坝.2。元,广州为0.35元和0.25元。据Zo年代天津32家工厂6,292名女工劳动时间的调查,每日劳动8一1叫\时者占2,38畅,劳动11-12,J。时者占76.45畅,劳动12.5-16,。时者占4.48畅,每日劳动无限制的占16.69畅。①…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妇女从事家务劳动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国妇女从事家务劳动状况的分析刘爽众所周知,在家料理家务长期以来一直是虽为社会所必需但却不被社会所承认的一种劳动形式。作为传统分工和角色规范,从事家务劳动多少年来始终是女性的“份内事”。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务劳动开始日益走向商... 相似文献
10.
11.
一些知名学者称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孝”是中国文化的“根荄所在”。中国的孝文化与人口有什么联系?我认为与老龄问题有关。人口是主体,经济是基础,文化主要是知识与观念。文化,不象有形的物质财富,它是不能通过再分配的办法来解决的。社会的文化特征,必须来自于传统,并通过人们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女性老年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老年人口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女性老年人口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利用五普数据,详细分析了中国女性年人口的基本状况,包括:人口特征、社会特征和经济特征等,并与四普时的相关状况进行对比,指出了我国女性老年人口的基本现状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年人经济保障的背景、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中国老年人经济保障的人口与经济背景,分析了目前老年人经济保障三个主渠道分别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中国,大部分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长期通过大家庭、社区互助和其他非正规机制得到照顾,但非正规养老制度的作用正在降低。而由政府支持的正规机制问题重重,由市场参与的个人保障行为则刚刚起步。本文提出了在遵循保护老年人和促进经济增长两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政府应选择建立包含大量积累成份的多支柱养老体制及其他对策。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危机,更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当今世界的老年妇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的老年妇女问题刘书鹤老龄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注目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在老年人口中,老年妇女不但占多数,而且由于历史和现实中多方面的原因,老年妇女的问题尤为突出。一、老年妇女经济、社会和家庭地位比较低几乎所有国家的老年妇女在收入上均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镇妇女就业模式及相关的社会政策选择--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城镇妇女就业问题是伴随妇女从单一的无性别差异的就业模式向多样化、性别化就业模式转变过程中,发生社会政策失调的结果.妇女就业模式与许多社会经济政策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包括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政策、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家庭政策等.解决妇女就业问题,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消除各种不利于妇女就业的观念和制度性障碍,另一方面也需适应妇女就业模式转变的趋势,对相关政策和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和人口期望寿命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由年轻型转变为成年型,并逐渐向老年型过渡。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64%,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达8.59%,预计2000年全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10%。在老年人口中,由于妇女期望寿命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年妇女户居类型选择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有关老年妇女数据的分析,当前在中国占主要地位的是主干家庭模式,核心家庭模式仍然居于次要地位。有无存活子女以及存活子女数量对于老年人口的户居安排起重要影响作用。一些无子女老年人通过过继、领养等方式取得子女,得以生活在传统家庭养老环境中。同时,存活子女的性别也对于老年人口的户居类型起着重要影响,将儿子留在身边是更为普遍的情况。此外,多元分析表明,老年人口的户居安排不仅要受到其存活子女的数量和性别的影响,也受到婚姻状况、年龄、城乡地区、文化水平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