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交通、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或制度等要素相对稀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但是地理空间格局不经济则是西部地区发展的致命"硬伤"。西部地理空间格局不经济集中表现在:首先,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将继续以大西洋沿岸地区为中心。而中国西部深居欧亚大陆腹地,绝大多数城市和聚落距离世界人口和经济中心较远,对外交流的空间交易成本高、效率低;其次,由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1997-2008年的统计数据,首先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视角,运用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能源效率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时空格局演化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来探寻影响我国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变化的空间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能源效率存在着空间依赖性,近邻效应显著;我国能源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能源效率较高的省区集聚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能源效率较低的省区则主要集中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且扩散效应在逐步增强,极化效应在逐步减弱,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3.
郑州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地位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沿海发展战略,到1999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再到2002年提出的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从空间上覆盖了东部、西部和东北,唯独缺少中部地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中部地区地处  相似文献   

4.
当前,西部保险业在保障经济正常运行、健全社会突发事件处理机制、降低社会管理风险、化解社会矛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格局。认真分析西部地区保险业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今后西部地区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保险主体、保费收入规模、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保险业务结构、保险产品创新能力五方面对西部保险市场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地区表现为突出的二元经济特征,除了农业与非农产业部门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也存在着的农村与城市之间地理二元经济结构。西部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提高农业、农村劳动边际生产率,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渐弱化,对于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和整个宏观经济的有序发展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充分考虑异质性技术的基础上,利用Meta-frontier效率函数估算我国(区域)环境效率,并将集聚外部性和地理、贸易等空间因素纳入环境效率的分析框架中,考察环境效率空间溢出的渠道和效应.研究发现:由于不同地区组群之间环境生产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环境效率呈现东部——西部——中部依次递减的格局.集聚外部性是改善环境效率的重要机制,不同的集聚程度和集聚方式对应于不同的环境效率.其中,东部地区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均较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仅体现微弱的马歇尔外部性.地理邻接地区间的污染转移倾向都较为严重;全国而言,贸易联系紧密的地区间有着较强的负向环境效率效应,而区域内部则更多体现学习和正向效率溢出效应.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空间集聚的“自净效应”,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政策)的空间相关性,加强跨地区的环境合作.  相似文献   

7.
2003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东部地区一马当先、西部地区积极推进、中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地区重振雄风”的全新格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仍呈加快发展之势。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生产力最发达、科技实力最雄厚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3年多来,新开工建设36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6000多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全国各地平均增长速度的差距由1999年的1.5个…  相似文献   

8.
张良 《管理科学文摘》2009,(23):157-159
物流业发展总体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然而,物流业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着跨区差异,东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经济增长效应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间差异不显著。分析认为,东、中、西部物流业基础设施的结构差异,RILS在东部地区的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政府政策措施的差异以及三个地区的财政充裕度不同是造成我国物流业发展经济增长效应的跨区差异的重要原因;而物流业发展经济增长效应的跨区差异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等手段来缩小。  相似文献   

9.
财政政策效应的空间差异性与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扩大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乃至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回顾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效应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政策效应的空间差异性。然后,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数据运用VAR模型分别考察了东、西部地区的政府公共资本支出与地区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响应关系,并对东、西部的财政政策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增长效应大大好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提供了一个思路,即在政府财力给定的情况下,旨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财政政策须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的时间里,经济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极端的不平衡,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更是有着较大的差距。西部省份之一的四川省,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其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更是严重落后于其他地区。文本以四川省民族地区为例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多视角观察和政策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全球分工格局的深度调整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出更复杂的特征。本文从地区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活力、要素空间流动、发展能力等多个维度观察分析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特征,从更深层次上剖析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理,提出了促进区域更加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贵州省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以及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极大的改善了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贵州省作为西部一个比较落后的省份,近些年来,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各项政策的倾斜,贵州省的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贵州省的投资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对贵州省的经济发展空间、投资基本情况以及投资环境的优势等进行分析和论证,最后对贵州省的投资环境给予一个客观的综合评价,期望能对那些计划在贵州投资的企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原因分析和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数量由之前的零提高了不少,然而相对中国东部,中部的外商直接投资,西部地区FDI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FDI分布的不平衡性成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的最大阻碍之一,也是造成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巨大差异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对西部地区利用FDI的现状、原因、影响、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4.
从各自为政到主动交流,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了科技合作这条纽带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初,时任科技部副部长的邓楠曾坦言,要想用科技支撑起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西部地区的科技发展基础还太薄弱,区域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西部开发区,如想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仅靠政策优惠、廉价土地和税收减免是远远不够的。西部开发区在区域、地理、环境等方面与沿海地区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应寻找发展经济的新突破口。发展西部经济,首先要解决西部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从世界经验看,一国或一地经济高速、可持续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广大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刘惠君 《决策导刊》2000,(12):15-17
由于西部地区的空间经济结构为典型的二元性特征,即少数发达的中心城市和大面积的落后地区并存,因此,西部开发只能选择非均衡的发展模式,由点到面,依托现有中心城市和主干交通线,逐步拓展开发空间,以局部的快速发展带动整体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7.
陆铭  李鹏飞  钟辉勇 《管理世界》2019,35(10):11-23,6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区域经济在空间布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一系列支持内地发展的政策客观上推动了地区间平衡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沿海地区获得并发挥了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但劳动力流动障碍却使得人口空间分布调整滞后于区域经济布局的调整。本文的理论和证据表明,地理因素仍然决定区域经济集聚的程度。由于对地理因素缺乏重视,2003年之后,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主要是将资源引导到地理劣势地区,这一政策虽然带来区域间人均GDP差距缩小,但也伴随着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下降,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地理劣势地区投资回报下降且债务负担高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区域发展与平衡的关系。本文认为,区域发展政策应该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让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按回报在地区间自由流动,同时,在政策导向上以地区间的人均收入均衡替代经济总量的均匀分布,最终开启"在发展中营造平衡"的区域发展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交通基础设施视角下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区位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2000~2014年西部地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的区位熵存在空间分布的一致性,公路密度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知识溢出效应和劳动力成本的降低能显著促进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规模经济、资源禀赋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电子商务推进我国西部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种种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电子商务作为经济全球化、电子化的产物成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捷径。本文主要论述电子商务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对西部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和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在上网电价补贴支持下快速发展,然而当前面临着补贴拖欠和退坡的严峻挑战,因此通过金融手段解决光伏发电融资难题至关重要。尽管近年来各省获取金融服务的水平整体有所提升,但空间上仍存在明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本文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及其对中国光伏发电发展促进作用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引入空间权重并选取各省太阳辐射量、电力消费量、煤炭消耗量和各省电价补贴额度等作为控制变量,构建了普惠金融对光伏装机规模影响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西低东高发展格局,而光伏发电发展也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光伏发电前期阶段主要由光照资源主导因而分布在西部地区,后期装机中心向普惠金融水平更高的东部地区转移;可见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光伏装机容量具有显著支持效果,且该支持效果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相对于政府补贴等方法,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可以更有效支持光伏发电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