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玮  罗教讲 《社会学研究》2015,(3):222-241,246
本文在全面解读、分析新计算社会学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追溯了新计算社会学产生的历程,将新计算社会学的主题内容划分为五个方面:大数据的获取与分析、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融合、互联网社会实验研究、计算机社会模拟研究和新型社会计算工具的研制与开发。本文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实例,分别对这五大研究内容或主题进行介绍和分析。新计算社会学的产生会引发一场社会学的"革命"吗?笔者借助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对上海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完善上海社会管理体制的对策措施,尝试为上海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社会学视角上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验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维度,也包括了环境这一重要维度。本文通过对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的回顾来重新理解中国经验;通过对中国经验的反思,检讨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的缺陷与局限。中国经验与中国环境社会学存在着休戚相关、互相建构和重塑的关系,对二者互为映照的关系需要予以深入的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复调社会指特定空间内同时存有多种不同的社会力量和社会领域,它们具有平等的地位和价值,既对立又对话,既协调又冲突,使该社会处于未完成状态。本文就汉语世界对civil society的三种不同译法即公民社会、市民社会和民间社会展开社会学考察,认为这译名选择的差异源于不同欧洲语言赋予civil society的不同指涉,以及中译者基于对本国现代化的过程和目标的不同理解而做出的不同选择,故具有实质的或者说社会学的价值。本文的复调社会指这三种译法及其所表示的三个社会领域之间的对立和对话关系。启蒙运动以来,西方国家复调社会的形成主要表现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这三种力量的发育及其间错综复杂的合作和对立关系的延展。到20世纪后期,西方复调社会基本成型,但随着新的价值和需求的不断再生产,西方复调社会依然处在未完成状态。复调社会的提出,有助于洞察civil society相互冲突的内涵,防止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用一种内涵遮蔽其他内涵。  相似文献   

5.
当下学校教育中存在一群被冷落的学生群体,本文应用社会学的边缘化理论和标签理论对这一群体的内涵和成因进行了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社会学的价格理论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经济社会学指出社会网络制约价格,价格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企业定价遵从产业内部已有的定价规则,而且价格具有多方面的象征含意。这些价格观点受到新经济社会学理论流派分隔的影响,并未融于一个完整的体系之中,彼此间相互区隔。社会建构主义的价格观、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的价格观有助于我们认识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价格和新兴产业中定价体系的扩散。文化社会学的价格观认为价格呈现了商品的质量,还呈现了与商品有关的行动者的社会特征。这种定价观更适用于分析时装和奢侈品等消费品、艺术品以及所谓无价物品的定价问题。结构经济社会学家与经济学家在价格问题上进行了更密切的对话,致力于从嵌入性角度关注信任和互惠的期待等治理安排、信息的分布与传递,以此来把握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的变动。新经济社会学的各种价格理论有别于经济学的价格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引起商品价格变动的社会因素,力图修正或拓展经济学的价格理论。  相似文献   

7.
涂尔干的遗产:现代社会及其可能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涂尔干作为古典社会学的思想大师,其学说对于西方社会和文化理论的发展,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的学术界,人们理解涂尔干,却往往满足于各种二手资料,鲜少立足于当代去重新解读涂尔干的经典作品,从中深入开掘那些对今天仍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学术研究中的一个误区。本文着重从涂尔干的社会理论中,抽取失范、法人团体以及以类比与分类为代表的知识社会学等三个向度,试图对涂尔干有关现代社会分析的关键问题进行梳理和解析。本文认为,涂尔干用社会决定论来建构个体主义的尝试,不仅指明了现代性转变所牵连的核心问题所在,同时也在社会调控和深度自我两方面开启了有别于以往历史的样式。特别是,社会技术和自我技术的双向开展,在自我有限性的基础上,为建构新的社会形式开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青年过渡是指由青年向成年的过渡,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事件,并不都是平稳、顺利完成的,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导致这些变异的主要社会因素是什么?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秩序的影响又如何?鉴于目前的青年研究大多集中在青年期间存在的诸多问题上,本文认为应该更加关注青年由结尾时期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青年过渡研究应该着重考察社会变化如何影响青年过渡?有哪些理论和概念适用于理解青年过渡?我国对青年过渡的安排具有哪些特点?这些安排是在复制社会不平等还是在减少社会不平等?国家关于青年的政策是否为青年提供了良好的过渡安排?本文旨在对这一过渡过程提出一个浅显的社会学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9.
柳士双 《城市》2012,(3):32-36
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是社会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体现的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属性,表现为一定地域空间中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组织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某种秩序与状态。从社会经济意义上说,空间的实质是指"空间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0.
王晓路 《社会学研究》2007,22(1):175-219
哈里森·怀特的“市场从哪里来?”一文在经济社会学的市场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怀特从社会学的视角对经济学的基础领地——市场——进行了结构主义的重新构建。然而,该文发表至今已整整四分之一世纪,社会学界对怀特市场模型的理论探讨却甚为有限。本文尝试深入到怀特建构生产市场模型的整个过程,重新疏理、解释模型的构建逻辑;探寻该模型与经济学、社会学(尤其是社会网络理论),以及自然科学(主要是物理学和生态学)的理论方法渊源;探讨怀特的市场理论在理论假设、模型表述与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对模型进行改进与完善的部分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1.
孙飞宇 《社会学研究》2007,22(4):207-217
作为一部典型的社会理论著作,《苦难:一种社会学的引介》(Suffering:ASociological Introduction)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来理解现代社会的苦难(suffering)?埃恩·威尔金森(Iain Wilkinson)回顾了苦难与痛苦(pain)在现代社会的意涵,综述了马克思、涂尔干,尤其是韦伯的经典著作中所蕴涵的关于现代苦难的意义,还涉及了现代社会哲学中汉娜·阿伦特关于大屠杀的讨论。作者认为,对于苦难的讨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是政治社会学的角度,他的提问是“苦难为什么在现代社会成为可能”;一个是理解社会学的角度,其提问是,“社会学家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各方面急剧变革。在这种情境下,难免会出现一些“新现象”,而这些“新现象”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我国的社会现状。“奉子成婚”现象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出现的,加强对“奉子成婚”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是事关个人幸福的事情,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长远发展的事情。本文尝试对“奉子成婚”现象的成因作分析,并且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这一现象,最后对“奉子成婚”的未来走向作一大胆预测。  相似文献   

13.
文明是什么?文明在哪里? 无论在社会学还是在人类学中,关于文明都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如果从简单点的层面来理解,不妨说,文明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逻辑。这种逻辑包括理解生活的基本方式、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运作社会生活的基本模式。如果上述这些基本的要素能够构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整体,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种文明。  相似文献   

14.
赵一璋  王明玉 《社会学研究》2023,(2):26-48+226-227
为探索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人类行为和社会运行的深远影响,研究数字技术与社会环境相互建构的作用机制,一个新的社会学分支——数字社会学应运而生并迅速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本文对数字社会学进行了简要介绍,梳理了数字社会学在劳工经济与生产、数字政治与权力、社会关系与互动、身体与自我、社会不平等以及方法论革新六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中国与西方数字社会学的研究现状。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为社会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数字社会学在中国极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强干预”与“弱干预”:社会学干预方法的两条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年来,人们对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的“经济奇迹”谈论甚多,而对促动这一“经济奇迹”的“体制奇迹”,即权力与市场的结合,却始终着墨很少。“转型社会学”企图面对这一“体制奇迹”及其所引发的诸种问题。为此,必须努力寻求“工具实证主义”以外的社会学研究手段,以便有能力面对剧烈变动中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安排。奠基于“行动社会学”之上的“社会学干预”或许就是有效方法之一。不过,面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实际过程,这一源出于法国图海纳学派的方法,必须在原则和技术上都有所改进。嫁接“解放社会学”的诸原则,形成“强”、“弱”两种干预手段,可能构成一种有意义的尝试。本文结合对农民工和都市运动两种现象进行社会学干预式的研究,试图阐释“强干预”与“弱干预”的不同方式和操作特点。  相似文献   

16.
周晓虹 《社会学研究》2012,(3):1-22,242
作为20世纪上半叶居于主流地位的社会学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孙本文在其从事研究的近30年间对中国社会学的早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经历直接影响到他从文化和心理因素入手,建构社会学综合学派的学术努力,这使他的学说带有鲜明的文化决定论和心理还原主义的色彩。在社会动荡、战争频仍的年代,孙本文充当了中国社会学建设者和评论者的双重角色,最早尝试用社会学理论来推动苦难中国的社会建设,并致力于创建一种中国化的社会学理论体系。这些努力,既反映了知识分子面对危机时的天真与无奈,也反映了社会学家介入现实时的执拗与不甘。而1949年革命胜利之前由他个人写成的《当代中国社会学》,庶几也就成了即将黯然退场的旧中国社会学家们的集体谢幕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社会学的国学渊源,进行了初步的梗概性探索。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社会的缘起;中国古籍中对上古社会的猜测和理解;孔学(原儒学)的社会功能分析;着重探索了荀学的沉浮和与群学的承传关系;以及中国社会学继往开来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认知语言学与文学相结合,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尝试用图形—背景理论去解读席慕容《乡愁》一诗中的意境的构建和其中所包含的隐喻。研究发现,运用图形—背景理论有益于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知。同时,该理论还可以用以理解诗歌中隐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一、引子:一个方法论提示。在这篇论文里,我们尝试用小说作为分析某一历史时期的物质、精神状况的文本依据,而小说能否作为社会分析的依据是有争议的。小说所展现的社会图景是通过小说作者的思考,使用小说的写作技巧作出来的,即使是贯彻写实意图的小说,也是不能当作史志来使用的。小说的真实与社会学的真实是不同的,小说所构拟的社会真实是经过小说作者运用文学技巧重新表述的结果。例如巴尔扎克的小说,他的小说写实风格明显,他把当时的社会要素(风俗、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整合成小说的社会空间,通过虚拟的人物在虚拟的事件中的生活,展示了法国十九世纪的社会风情。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中国庞大的劳动力基础决定了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和就业制度改革则使得这一问题更加引人注目。因此 ,对我国就业问题进行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新经济社会学”学派一直强调个人的经济行动———包括就业和求职活动———都是“嵌入”(embedded)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 ,因此在研究就业问题时不应忽略社会网络的作用 (Granovetter,1 985 )。自从格拉诺维特 (Granovetter,1 973,1 974)创造性地研究了个人社会网络关系 ,特别是弱关系 (wea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