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7~16岁学生解决“汉诺塔”问题的心理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虚拟问题情境,设计了"汉诺塔"动态心理测试软件。对来自两个学校的451名7~16岁学生进行了实测,观察到一些传统纸笔测验不能控制的心理信息流动过程,初步探讨了各年龄段学生解决"汉诺塔"问题能力的发展趋势及特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汉诺塔"软件可作为测试、评价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心理测试工具,尤其适合于14岁以下学生。  相似文献   

2.
肇涛博 《新少年》2020,(1):67-67
学校要举行一场益智比赛,其中一个项目就是汉诺塔比赛。老师把汉诺塔发下来,讲解游戏规则:请看这三个柱子,第一个也就是在八个小圆环位置的叫起始柱,中间那个叫过渡柱,最后一个柱是终点,我们要把这八个小圆环从起始柱搬到终点柱。但是,要一个一个搬,还不能大环压小环,而且最上的小绿环要在每个柱上都走一次,第一个柱子用字母A表示,第二个柱子用字母B表示,第三个柱子用字母C表示,小绿环就是按ABC的形式走。老师说完,就示意大家自己试试。  相似文献   

3.
大量的研究分别从行为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客体工作记忆的特性。行为水平的研究发现客体的表征形式受特征维度的影响,相同维度特征构成的客体不能以整合的形式存储;不同维度特征组成的客体能够以整合的方式存储。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顶叶和前额叶在工作记忆特征捆绑的加工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它是当前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工作记忆的概念与理论模型以及在学习和思维活动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对后来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自1996年 Russell首次提出关于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关系的理论以来,二者关系的发展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一种观点认为,执行功能的发展是心理理论的基础;另一种观点认为,心理理论中的元表征能力的发展是执行功能的前提;更多的观点认为,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的发展均依赖于某种共同的认知基础。但由于已有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对这两种能力早期形成的婴儿期的研究,故还难以准确界定二者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法律制度的供给不足是造成我国执行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解决执行难,要从制定单独的强制执行法入手,通过重视执行和解的特殊作用,强化媒体曝光、劳务抵债、征信系统"黑名单"记录等执行方法和执行措施,并引入检察机关对执行程序的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工作记忆模型的演变及其对口译等复杂认知活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工作记忆模型的演变出发,通过阐述工作记忆在语言理解等复杂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可以看到工作记忆的模型发展越来越多样化,对其中的中枢执行系统的重视与日俱增。除此以外,对工作记忆在口译等语言理解等复杂认知活动中的作用的研究还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未来工作记忆模型中中枢执行系统的执行功能的细分能否应用到复杂认知活动中,这将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评述问题解决与学习研究的历史背景及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R·安德森近年来关于问题解决与学习的研究成果及其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智力指导等方面的应用成就.这将对我国开展相关的研究及教育实践具有巨大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的大脑进行思考的特征是缓慢、费力、不可靠。人的成功思考取决于环境的充分必要条件、长期记忆的数量和质量、工作记忆的空间大小。如果环境条件不充分,或长期记忆的数量和质量不够,或工作记忆的空间不足,都可能导致思考的失败。长期记忆的数量和质量与问题解决能力正相关,工作记忆的两个显著特点是空间有限性和不变性,因此,人们应该增加长期记忆的知识量,并通过“联想三原则”把杂乱、独立的知识合并成易于记忆的知识单元,从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0.
焦虑情绪的认知加工研究--加工效能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ysenck从认知加工的角度提出关于焦虑作用的新理论———加工效能理论。相关实验研究证明加工效能理论可用于解释认知加工过程中焦虑的作用,并发现:焦虑情绪伴随着生理唤醒;焦虑情绪将占据工作记忆系统一定的资源,使个体在进行认知操作时可使用的工作记忆系统资源下降;由于补偿效应等原因,高焦虑个体的低认知加工效能可能不会在结果中表现,但确定会对认知过程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角度进行文学语篇研究有多种标签,如认知批评、认知文学理论、认知文学批评等。本文采用的是“文学的认知研究”这一术语。文章首先试图回答“什么是认知”以及“什么是文学”的认知研究这两个问题,然后探讨了文学认知研究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2.
语篇阅读理解是阅读心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其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一个多世纪以来,研究者们对语篇阅读过程中静态的表征与动态的加工过程进行深入探索,提出了许多语篇阅读理论与模型。语篇阅读认知研究从其发端到当今经历了许多转折,在理论基础、研究技术以及实际应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些研究不仅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语篇阅读理解认知过程的认识,也为今后的语篇阅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资借鉴的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13.
科学论与认知科学有着相同的旨趣。然而,它却在认知科学兴起之时转向了社会研究。这是令人费解的。仔细考察表明,那些据认为可以很好地支持社会转向的理由其实更支持科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将科学看成是高级认知活动,主张用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科学思想与科学行为。研究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认知的、发展的、生物的以及人格的。并且,科学论中其他研究进路,包括历史的、社会的、人类学的,甚至是哲学的,都应该加入到科学心理学中来。科学论应该形成一个以科学心理学为核心的多学科汇聚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近十多年来国外认知语言学方法指导下的词汇教学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这种词汇教学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语义延伸方式和语音延伸方式。前者主要涉及对学习者隐喻意识的培养是否有助于多义词意义的提取,后者主要关于语音重复是否对词汇形式的提取有影响。从研究情况看,语义延伸方式的研究较充分,但仍存在不足,需对实验材料和教学方法等加以完善;语音延伸方式的研究目前局限于语块,研究范围较窄,需进一步拓宽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在理论演绎与描写分析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认知语言学虽然已成为自然语言分析与研究的一种重要理论,但缺乏更为深入的个案研究,在对认知语言学的本体认识方面也尚有欠缺.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的学科界定、认知属性等角度的述评,可以较为系统地整理出其研究方式和理论特征;通过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的比较,也能够对其理论导向与发展趋势作出分析与推测.目前认知语言学在理论与方法上还远远没有成为一个统一的稳固的理论系统,仍然是一个动态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6.
现代认知心理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认知心理学主要是以信息加工的理论来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和复杂行为的科学,它强调研究内部心理机制并开拓了研究这种机制的新的方向和范式,显现出与其他心理学派的根本区别。现代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中主要采用实验、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使心理学进一步转向综合性的实证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心理学多方位的整合,尤其对用客观方法研究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对创造性心理学开展了几项研究:其一: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分析表明,不同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都受到早期促进经验、研究指引和支持、关键发展阶段指引的共同影响,但又在思维特征、反省认知和关键影响因素上存在差异,同时强调了教师在成长历程中的独特作用。其二:比较了中、英、德、日四国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上的异同点。其三:对创造力特质的神经基础研究发现,大脑右侧颞中回后侧与创造力有关,右侧颞中回后侧的灰质总量越大,创造力越高;开放性特质中介右侧颞中回后侧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其四:对创造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实用性创造力、威廉斯创造力个性测验、典型行为的创造力测验之间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大学生,其创造力水平也高。其五:考察了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倾向对大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并建立了三者间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个体变量和材料变量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进展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关涉人们"幸福"的研究.其发展迅速,逐渐明晰了定义、假设以及包括愉悦生活、责任生活和意义生活的概念框架.其在主观幸福感、个性力量、责任和流畅感以及积极的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较有影响的心理学思潮,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暗合了人本主义的理念。积极是积极心理学的价值核心。从情感研究的视角看,积极心理学以更多地探究如何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为研究导向,因此,主观幸福感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凡是能够对情绪情感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可以归入内驱力系统、主体自身的特质、客体的特质三个维度中,也都可能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心理交际感知过程是信息交流者从各自不同的认知感知视角,将同一事物放在不同的网状心理空间体系内对元概念的认知映射。心理空间网络结构上的差异,是造成心理映射感知误读的主要原因。依据跨文化交际心理空间映射理论,培养元概念交际意识,超越异域文化认知模式和心理文化定式屏障,是实现跨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