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化与社会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端于西欧,而后波及全球的现代化运动,使全球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全球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而且还表现在人类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也日益从传统走向现代.但是伴随着现代化运动,人类又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如人口猛增、粮食短缺、贫富悬殊、环境污染、土地沙化、资源锐减、拜金主义、精神空虚、地区冲突,以及犯罪率上升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发达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的持续发展.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首脑环发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抛弃了传统的以大量能源和资源消耗,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选择了人口、环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2.
《增长的极限》是1972年梅多斯等人向罗马俱乐部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认为经济增长受到五个主要因素的制约,存在着一个增长的极限。基于对此书的详细剖析,本文认为,《增长的极限》并非像大多数人所普遍认为的那种人类未来悲观论的代表力作,相反它却体现了一种清醒的乐观主义,且还因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口理论研究与宣传的若干问题胡显中当前世界面临的四大危机─—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资源与能源匾乏,生态环境恶化,无不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关。也可以说,四大危机根本就是人口危机,人口爆炸。世界人口的重心在亚洲。1989年亚洲人口突破了30亿。亚洲大多数国家和...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的过速增长,人口—粮食—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当前世界经济的加剧扩张已开始超过地球某些生物系统的负载能力,关键资源开始耗竭。在诸多资源中土地资源是人类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加强对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该项研究能为国家和各地区制定土地、农业、人口政策和生产、计划与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本项工作是在榆中县农业综合区划,农业发展战略,1:30万土地资源图编制及面积统计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作用的基本理论和现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是个既古老又现实的问题,历来受到思想家们的关注。现代人们研究生态学为的是协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国际上经常提到生物圈(人和环境的总体),研究除人以外的其他生物、微生物及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研究环境中能被人利用的部分──资源、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问题.吸引了许多有远见的科学家和政治家。他们呼吁,地球上人口增长这么快.地球能否养活这么多人?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能否把一个美好的环境移交给下一代?世界将面临的五大问题,即人口、资源、粮食、环c、能源,实际上也…  相似文献   

6.
<正> 人口学作为一门独特的社会科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这不仅被资产阶级人口学的发展历史所证明,而且为当前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所证明。资产阶级人口学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但对于人口的本质、人口过程的基础特征都得不到切中要害的阐述。在当前,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我们也无法揭示任何人口现象的本质。特别是在国际事务的交往中,我们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分不清各种人口观点所代表的经济利益,也无法选择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指出我国粮食面临的严峻问题是人口和土地的挑战。由于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粮食产量长期徘徊。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粮食的产需矛盾日益尖锐。解决粮食问题的对策:一是认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二是开发土地资源和管理好耕地面积。开发土地资源,不能仅限于耕地,而且要向山河、湖泊、大海等一切可以索取食物的领域进军,改革种植结构,节约耕地种植粮食。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人类正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的严竣挑战,而这三大问题可以归结为一对基本矛盾,即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据《世界状况1998》年度报告,从1950年至1997年,全球经济的年产值从5万亿美元增长至29万亿美元。仅1990...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口问题已为举世所瞩目。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到本世纪末,必须力争把我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以内。”所以,人口问题是迫切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类已跨入20世纪90年代。在这跨世纪的时代,一方面,世界的政治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变,由于美苏两极体制解体,使国际权力出现了分散化的趋势,争和平求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又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如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因此,在人类面对长期以来固有的陆地生存空间相对缩小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会很自然地将海洋──这一占地球表面积71%的富饶而广阔的领域,作为其寻求发展和拓展国民生存空间的理想区域,从而使海洋成为世界各国在未来21世纪重点争夺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安全取决于动态的粮食需求与供给。从供给方面看 ,城市化进程加速、开发区建设、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等都将进一步占用相当的土地资源 ,这将影响粮食供给 ;从需求方面看 ,人口不断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变化都将导致对粮食的需求持续上升。在人口与土地资源双重压力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制约的条件下 ,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需要从科技、体制等多方着手增加粮食供给。只有具备充足的耕地资源 ,才能保障足够的粮食产出 ,引出的政策含义是必须实施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实现“藏粮于地”。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问题的症结和出路胡书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是由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这一基本国情决定的,有限的农业资源和人口包袱的压力促使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粮食问题。我国粮食问题的症结:农民务农、种...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口学家、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所长路遇著《清代和国民山东移民东北史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人口学界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开放,人口移动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有关人口迁移的研究正在引起社会的关注。《黑龙江移民概要》、《清代和民国东北移民史略》等著作先后问世,可以说正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这种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1992年7月联合国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首脑庄严签定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ZI世纪议程人在世界环发大会之后,中国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表明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作为正待通过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的尖锐对立面前,已经确立了新的发展模式来指导中国向ZI世纪迈进。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根据自身的经验、教训和需要作出的慎重选择”。迫使中国率先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首先是人口和传统工业增长模式对环境伪压力。目前的问题一是缺水,有300…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态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使人类在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口膨胀对粮食需求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 ,如环境污染、耕地退化 ,土壤板结、作物病虫害加重 ,生态条件恶化 ,投资成本增加 ,产品质量下降等 ,致使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现代农业的困境促使人类不得不努力寻求新的出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资源缺乏等问题日益严峻。在近年来的实践中 ,我们认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以来,能源问题同人口、环境、资源、粮食等共同构成了全球面临的五大问题。世界各国为了缓解能源短缺,寻求能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的优化途径,纷纷加强能源立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国务院也于1986年发布了《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本文拟对节能法的两个基本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7,(8):53-58
自然极限思想的研究源于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一份名为《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这篇报告的作者们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就在于经济增长与自然极限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现实,考察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自然资源的稀缺性问题,驳斥了马尔萨斯主义者的荒谬观点,指出生态危机的根源不在于人口、资源消耗、经济的急剧增长达到了自然极限,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出了问题,沿此进路,着重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科学技术、社会制度、人类解放战略等维度阐述了自然极限思想的主要内涵和精神实质。可以说,马克思的自然极限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是一致的,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798年,马尔萨斯出版了一部惊世骇俗的人口学巨著——《人口原理》,开创了人口学说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在经历了200年的评说沧桑之后的今天,当我们以更加客观和坦诚的目光回眸马氏的学说和理论时,不得不惊异地发现:“这位思想家、人口学说的集大成者,早在两个世纪以前,就以其深邃的目光,科学地预见了我们今天超负荷运转的人口困境;他的学说及其影响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是人口学思想史上一个绕不开的里程碑;对于我们分析和解决现阶段的人口问题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他对人口理论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意识到世界面临三项巨大的挑战:一是人口爆炸性增长,二是资源趋向枯竭,三是环境状态恶化.于是,人类开始面对一个紧迫的问题:如果长此以往,我们人类是否可以继续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一份《增长的极限》报告,引出《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只有一个地球》、《直到自然界死亡》、《不要让生活得超过界限》等一系列警世学著作问世.其根据是一条重要信息:地球资源容量有限、经济发展增长有极限,从而提出我们人类生活还能延续多久的问题.这个严重问题上升到哲学高度问的是宇宙和人类世界究竟是有限还是无限的,它们是否也有极限?依大爆炸和熵原理与生灭运动辩证法,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样,在哲学发展上实质是宣告以往的无限哲学正开始向有限哲学转化,现在的问题只是如何诠释极限哲学本质的普遍性,以具体论证这一答案.本文正是为此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