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毅 《社会科学论坛》2007,(22):125-130
"不彻底"是张爱玲所特有的一种态度,是指导以宽容为内涵的文化品味,表现为人生观上的一种兼容态度,是实现了爱情有浪漫向生存现实的妥协,是竭力要在一个无爱的世界里提升出一丝令人留恋的温情;而张爱玲参差对照的美学,使她在人物的设色、评价上不走那种简化、单纯的老路,而极力挖掘各种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因素之间的相互缠绕、渗透和辐射,在一个远离主流的边缘语境下又极力营造一种永恒的历史语境,以历史的、情感的、文化的记忆来穿透人生与现实的迷障,最后便成为其艺术宽恕的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张爱玲的小说都体现了悲剧美,其异同在于:其一,“清醒的恐惧”与“惘惘的威胁”———“大恐惧的悲剧美”,鲁迅是清醒地反抗,张爱玲却是缩命地默认;其二,“寂寂地死”与“不堪地活”———“悲剧美学的终极追问”,鲁迅在死亡面前,陷入反抗“无物之阵”的绝望与虚无主义的怪圈,张爱玲则体悟生存的长久磨难。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小说的魅力,得益于她丰富的艺术联想.她喜欢联想到身边小事上去,能从平淡中发现新意,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写得饶有趣味.她小说中的艺术联想具有三重功能,一是制造一种类似于音乐主旋律那样的效果,为作品奠定基调;二是表示时间的流逝,简洁而富有诗意;三是表示空间的转换,通过空间转换所形成的反差,让人感到人生的无奈.与钱钟书艺术联想的博学机智不同,张爱玲的优势在于联想的细腻熨帖,具有女性的感知特色.但她又与一般女性有别,她静观世人的表演,怀着一种悲悯,其联想所及多呈现苍凉的色调,而要像她这样的看人之深,是需要丰富的阅历和不俗的文化修养的.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并非隔绝于当时的文学思潮、流派之外,反而她是基于自己的思想和认知,以独特的方式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进行沟通、联系并游走于二者之间,通过对现实的个性化艺术呈现,在其写作中实现了现实与文学的别样契合。  相似文献   

5.
王再兴 《学术探索》2003,3(8):94-96
七月派小说家们因为自身个性的激越与坚执 ,以及由于年龄影响所导致的开放、不完全固定、愤激大于沉着的认知格局等缘故 ,使他们在小说创作中力求以原生的状态反映复杂而庸常的客观生活 ,崇扬作品内容的“力”的意蕴。这一切又使得七月派小说在整体上呈现出“青年”式的激扬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常用于诗歌中。诗人运用隐喻不是使诗歌的意思发生改变、让诗歌难以理解,而是运用隐喻使诗歌在读者的大脑里形成一个视觉形象和美的意境,并让读者在理解诗歌时,感受到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艺术固然离不开技巧,但并非一切技巧都是艺术。为要把艺术技巧和其他技巧(例如武术或权术)、艺术创作和其他创作(例如工业设计或科学发明)区别开来,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美。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客观地呈现出来的人的精神现象。它直接诉诸感性而不诉诸理性。所以那些认识到的、理解到的技巧,那些事后通过分析才呈现出来的技巧,例如军事技巧或政治技巧,  相似文献   

8.
9.
在张爱玲的笔下,生活着这样一群女性。她们生活在大都市,受过一些教育,有一些见识与智慧,不少人还有独立的职业,因此,被称为“新女性”。但她们的生活似乎并没有与时代同步,追求物质享受,成为“女结婚员”依旧是她们追求的目标。然而她们的结局却是或死或伤,或沦为情妇,或变成高级妓女,或成为“活寡妇”,始终摆脱不了命运的桎梏,从而陷入生命的荒原。  相似文献   

10.
在《庄子》众多的寓言故事中,“解衣般礴”是在艺术创作的语境来揭示了艺术创造的根本规律的,故而它具有特别的美学意义。本文拟从“解衣般礴”的哲学基础,“解衣般礴”与审美观照以及“解衣般礴”的现代美学价值等三个方面来探讨“解衣般礴”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1.
胡鲁之争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意味深长的文化景观,而鲁迅的不宽恕与胡适的宽容常被同时提及、比较。作为20世纪中国最富有影响力的思想者和文学家,鲁迅的不宽恕究竟传达了怎样的讯息?在他所留下的堪称丰富的精神遗产中,不宽恕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鲁迅的不宽容及其强调复仇、决不妥协的精神界战士形象,是当今文化语境下仍然值得人们探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张爱玲研究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她对新旧交替时期人性异化的冷峻逼视和才艺非凡的艺术表现。但若细心体味她对历史文明发展状况的感喟和作品中充溢着的无尽的苍凉,就会发现她既不同于启蒙主义文学的"国民性"关注,也不同于革命文学的政治性批判,而是由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对人性在历史现代发展中的悲剧性生存给予了最切近于对象本真状态的关注以及深切的悲悯与关怀。  相似文献   

13.
由目前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上的局限性和作品构成上鲜明的形式因素可见,人工智能艺术首先表现为形式美、与形式美学天然相关,因此,以人工智能艺术为重要研究对象的人工智能美学首先表现为形式美学、甚至可视为形式美学的隔代呼应。只有科学上的人工智能模仿人类意识创作人工智能艺术,才是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对自身清醒的认识和合适的定位,否则以艺术创作的简单行为主义方式宣称与人类艺术创作比肩只能是僭妄。人工智能艺术可以很好地体现形式因素,也有通达表现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鲁迅和萧红的关系尽人皆知,他们被称之为文坛上的"父与女",萧红可称之为鲁迅的"嫡子".萧红在最初的创作中表现了自由主义作家的立场,但受鲁迅影响以后自由主义立场减弱.张爱玲没有萧红和鲁迅之间的亲密关系,但其创作却也明显表现出了对鲁迅精神的承继性,在这个意义上说,张爱玲是鲁迅的"庶子".但张爱玲的创作不但遵循鲁迅精神而且还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家庭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常见的叙事角度.在现代家庭小说写作上,存在着一条逐步深化的叙事传统.从张爱玲家庭小说中的哲学观念、情感结构、叙事模式和精神承传等方面来看,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是鲁迅的精神传人,她的创作从整体上为中国现代家庭小说写作开辟了新境界,达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精神深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实验美学、美学理论与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路径,库布奇克教授归纳了艺术心理学的"形式—体验"二难选择,将该学科的研究目的概括为:搭建二者间的桥梁,建立一个可容纳世界与个人各自动态属性的分析框架。为实现这一目的,研究应根植于现象。通过与艺术家的交流,认识创作的深层动力。而针对实证主义的弊端,他认为艺术心理学不应封闭于实验室,它始终且仍将在我们对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探究中,发挥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的基本特征,无论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形神融汇与写意追求,还是中国传统音乐的虚实相生,深静幽远,追求的都是"意境"的审美特质。"意境"审美理论是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的重要特质,也是今天重构中国艺术话语体系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8.
“观”是中国与印度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鲜明的东方特征与美学属性,对于“东方美学”的形成起到了统领与凝聚作用。中国道家、儒家的“观”“观物”,与印度梵学、佛学的“观”“止观”,两者各自起源但又不约而同,尔后遇合融汇,经宋代邵雍和近代王国维的中印之“观”的综合阐发,加之日本现代美学家在现代美学范畴中的“观”“观照”的植入,最终形成了以“观”为元范畴的源远流长的“东方观学”。“观”及“东方观学”作为中国与印度审美思想的融合形态,异源而同流,超越了中国美学、印度美学、日本美学等民族美学,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美学”。  相似文献   

19.
人类追求生存的价值和生命的体认感,社会的认同证实了存在的权利."佛"意象是张爱玲作品中唯一一种涉及宗教的艺术表现形式,张爱玲通过文本中"佛"意象的诠释,集中体现了她和她同时代人面对人性压抑和冲撞时,在战争和爱情中如何获得佛教境界的心境澄明和人性如何借"佛"得以安放的心理情结以及隐藏其中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20.
特殊的历史时期 (日伪统治 )和特殊的社会心理需求造就了张爱玲 ,她热衷于人性弱点的挖掘 ;由没落世家走入平民社会 ,一方面使她感到失落 ,另一方面使她拼命挣扎而充满了强烈求生存的欲望 ,这都反映到她的作品中。目前文学界对于张爱玲过分推崇与拔高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