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诸葛亮素被誉为聪明智慧的典型,但他在运筹帷幄与用人方面,都有一些较大的失误。魏延这样一个蜀汉功臣就因为被认为“脑后有反骨”而被歧视以致迫害致死。诸葛亮不能辞其咎。诸葛亮有意挑拨魏延与杨仪的矛盾,促其火并,破坏了蜀汉军队的团结,减弱了蜀汉抗击曹魏的力量,使蜀汉政权在诸葛亮死后陷入空前危机。这不仅是魏延的悲剧,也是诸葛亮的悲剧。《三国演义》将魏作为反面角色描写,这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2.
黄裳同志著文于《人民日报》,说如果相信诸葛亮“主张淤泊”,那便是“中了《商士传》、《隐逸传》以至《三国演义》之类读物的宣传影响,”“上了过去论客的当。”请葛亮究竟主张过澹泊没有呢?黄裳同志似乎说得过于绝对了。黄所举的一些读物,当然不宜用作分析诸葛亮的论据,但至少还有《三国志·蜀书》和《诸葛亮集》,可以为我们弄清这一问题,提供可信的史料。请葛亮主张澹泊,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在中国文学人物形象画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984年,在汉魏故都洛阳召开的第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上,我曾提交一篇拙文《〈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载《〈三国演义〉论文集》1985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意在说明诸葛亮是体现《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理想的人物,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在艺术上带有早期英雄传奇的特色。作者运用对比、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的诸葛亮是一个典型的“帝王师”形象。其中,寄托了封建时代士人的政治理想,也间接反映出儒家政治思想的曲折演变。“帝王师”的观念,肇端于孟子,昌大于汉儒。然到汉儒,实已碰壁,只不过托诸空言而已。随封建君权之日重,后世儒生只能将这一梦想寄于诗文稗曲之中。《三国演义》即为最典型的作品,由此而形成了以“帝王师”为主要特点的“诸葛范型”,在中国小说史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作者最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尽管在全书120回中,他迟至第38回才正式登台亮相,又在第104回就因病死而退出了小说正式描写的范围;尽管在汉末至晋初这一百多年里,诸葛亮在政治舞台上实际只活动了二十几年,《三国演义》也只写了他自27岁初出茅庐到54岁星陨归天这27年间的事迹,跟百余年相比,不过四分之一。但是,正如许多论者正确指出的那样,诸葛亮是这部煌煌巨著实际上的主角:“三顾茅庐前群雄纷争,是前奏,替孔明的主戏布置气氛,……待他一死,兴味索然,那种收场是快速而潦草的。似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无论是作为历史真实的存在 ,还是作为经过艺术加工锤炼之后的文学典型 ,他身上所散射出来的人格魅力 ,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直所崇尚的传统美德。从审美角度看 ,许多学者提出了“命运悲剧”之说 ;然而笔者认为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作为一种典型 ,还有着从儒学角度生发出来的“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虽然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具有道家思想的成份,但不等于他就是一个道家人物,或者应该以一个道士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然而几百年来,在戏曲舞台上,在一些纪念祠庙内,在清代《三国演义》一书的插图中,诸葛亮的形象确是一个身穿八卦衣的道士,而且至今如此。这一外观形象与他的身份极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是怎样形成的,其影响有多大,本文略作探讨,以就教于各位方家同仁。一诸葛亮的道家外观形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可以从现代社会和现实生活的一些方面,找到不少例证。诸葛亮的祠庙,作为文物保护…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才华横溢,谋略过人,一生多所建付。他在政冶、军事、科技、用人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我国众多的杰出历史人物中间,诸葛亮称得上是个姣姣者。历代对诸葛亮都非常重视,评述不绝。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问世以后,诸葛亮更是成了家喻户晓、受人尊崇的历史人物,对后人产生的影响也就更为广泛和深远。研究诸葛亮,应该分列专题进行。这里所要探讨的是诸葛亮的人才观和人才政策。下面就从六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对人才的看法,讲究真才实学诸葛亮的这一人才观,在躬耕隆中的时候,就已初步形成了。《三国志·蜀志·诸  相似文献   

9.
我的《三国漫谈》一书,经郑元基先生翻译为韩文,即将在韩国出版了。这是此书的第一种外文译本,也是继《三国演义辞典》之后,我的第二部被译成外文出版的著作①。对此,我自然感到十分高兴。我是从1981年底开始集中力量研究《三国演义》的,迄今已经整整19年。在这漫长岁月里,我也从事过其他一些研究项目,但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多种因素,耗费精力最多,钻研最深的还是《三国演义》。19年来,除了编著《三国演义辞典》、整理几种《三国》版本、撰写几部研究专著、重新评点《三国演义》、发表数十篇论文之外,我还先后发表了140余篇有关《三国》的…  相似文献   

10.
四川梓潼县《三国演义》学会于1985年6月4日正式成立。在县里成立《三国演义》学会,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为县《三国演义》学会的成立发来了贺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的代表到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服饰论考谈梁笑“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摇羽扇,端坐在四轮车上”,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视觉形象。随着该书的广泛传播,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已深入到街巷妇孺、戏剧舞台、绘画雕塑和电影电视之中。一部文学作品,要塑造一个成功的主人公,除了赋予他思...  相似文献   

12.
鲁迅谓《三国演义》有三条"缺点",所论有失公允,甚至贬低了《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叙事"七实三虚"已为后世历史演义小说创作所普遍接受,王渔洋"被它闹昏了"不是《三国演义》的失误。《三国演义》中"好的人"也有"坏处","不好的人"也有"好处",并未"出乎情理之外"。《三国演义》"作者所表现的和作者所想象的"是否不一致,无法说清楚,"文章和主意"完全"符合"是不存在的,成功的作品皆"形象大于思想",曹操的"豪爽多智"和诸葛亮的"狡猾",恰好说明人物性格的复杂多维,这是小说艺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冯文楼 《江淮论坛》2005,(6):115-121
倘若以知识分子为“分析域”,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重加观照,就会读出他并非仅止“贤相”的意义来。本文从此视角出发,对这一形象的内涵作了概括性的描述;并重在结合史评,对其申、韩之习、将略非其所长及知人不明诸问题进行了辨析。最后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就诸葛亮所处的政治困境,作出回溯性的构建,指出在鱼水相谐的君臣关系背后,实际隐藏着一个不和谐的文本,这是这一形象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我国五·四新文学的大师,也是我国第一部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的作者。我们知道,胡适在一九二二年写《三国演义序》时,特别在文末注明:“作此序时,曾参用周豫才先生的《小说史讲义》稿本。”这也无异说明:鲁迅是五·四以来研究《三国演义》的先驱,他的一些基本观点,甚至为胡适所袭用。因此,我们今天深入研究《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时,不能不重视鲁迅当年探索这部小说的理论成果。同时也应通过对鲁迅关于《三国演义》的评论的回顾,看出五·四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文学  相似文献   

15.
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悲剧看儒家文化对士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振铎先生在评价《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演义》)时说过:“一部三国志通俗演义虽说的是叙述三国故事,其实只是一部‘诸葛孔明传记’。”(见《〈三国志演义〉的演化》) 深入地剖析一下诸葛亮的形象及其悲剧性命运,我们就会发现,《三国演义》着力塑造的这个头号理想人物,实际上是一个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的集大成者。在他的身上,不仅熔铸了历代封建文人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他们的追求和向往,寄托了他们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而且他一生的所做所为,更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和文化对封建士人的深刻影响。 中国的士人阶层,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社会群体。他们不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他们只能依附统治阶级,随社会形势的变化而沉浮。在这种情况下,广大知识分子只能将实现自  相似文献   

16.
阎春新 《天府新论》2003,(4):108-112
对诸葛亮文化现象的最终成因大都归于《三国演义》的创作及其以此为素材的三国戏的传播。从新的角度看 ,以魏晋士人的诸葛亮评价为切入点 ,从这一时期的人物评赞中发掘出孔明在魏晋士人心中的形象 ,并对诸葛亮文化现象的历史考察由学界的明清小说及其民间戏剧转向魏晋时期士大夫的人物论、赞、评、议 ,从而对诸葛亮文化现象的成因提出新的观点 :诸葛亮“智慧”和“忠贞”的文化形象在魏晋尤其是东晋时期就已定型。  相似文献   

17.
论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徐州琅邪国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诸葛亮品德高尚,恪守诺言,扶弱抑强,忠于职守,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智慧、勤劳、勇敢的品格,赢得了世世代代人们的敬仰,成方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之忠诚与曹操之奸诈,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两人是一对一正一反互相衬映的历史人物。尽管历史的本来面目,诸葛亮并不如是之好,曹操也不如是之坏,但历史的大节却是曹操要谋纂汉室,诸葛亮要兴复汉朝,这一奸一忠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本文在结语中将两人作一些比较,应当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三国演义》研究趋于热烈,然则从情感方面着笔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拟从此入手,对《三国演义》涉及的人物作深入的开掘,这对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这部巨著的价值是不无意义的。出 一 《三国演义》中的蜀汉集团的核心人物,都被一种情感的纽带所维系。刘备之所以深得人心,除了皇族身份的微弱影响外,主要以“仁义”之旗来感召的。可以说,蜀汉集团的兴  相似文献   

19.
崔文恒 《阴山学刊》2011,(4):46-53,91
第一次把铜雀台与赤壁之战联系在一起的是晚唐诗人杜牧笔下的《赤壁》,它既是文学创作,更是文学的再创作。罗贯中编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毛纶、毛宗岗改编的《三国演义》里的“智说(激)周瑜”,就是文学再创作的不断升华;而且小说中人诸葛亮的蛊惑煽动与添枝加叶地背诵《铜雀台赋》,还是在杜牧文学再创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再创作。小说与...  相似文献   

20.
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演义,也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我们现在见到的最早的《三国演义》本子,是弘治甲寅年(公元1494年)序,嘉靖壬午年(公元1522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题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说明这是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取材于三国的历史,加以敷衍、编撰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