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在选择顺应的语言,元语用意识不断对语言选择进行指导和调控,这种作用最终会在语用层面上得到体现.预设是广告语言中常见的一种语用策略,主要有事实预设等四类.调查发现,广告中的事实预设还存在真实事实预设、强制性事实预设和虚假事实预设三种支类,而它们背后都有着各自的元语用意识.  相似文献   

2.
脱口秀作为一种节目形式已经渗透到广播电视的各个角落。以此主要抓住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开始前进行的准备工作以及在节目进行时的临场发挥两方面,探讨脱口秀主持人应如何将这两方面运用到节目中,并将二者结合使其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奥普拉脱口秀》的秘密——基于西方修辞学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福瑞制作并主持的《奥普拉脱口秀》(The Oprah WinfreyShow)自1986年开播以来蝉联美国脱口秀节目的收视冠军宝座。在中国,访谈节目层出不穷但能像奥普拉脱口秀这样稳坐收视冠军宝座的访谈节目却是凤毛麟角。文章从西方修辞学角度来解读探究奥普拉脱口秀创收视历史之最背后的原因,希望对国内的访谈节目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语用预设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话语中的隐含信息。概念语法隐喻是实现语用预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语言对人类经验的隐喻式表达。其在表达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名词化与信息转移,为语用预设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论语用预设的话语交际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语用预设是人们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话语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语用预设的话语交际功能产生于语用预设本身的特点。利用语用预设特点形成的交际策略,有助于提高语言质量。保证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和实现交际者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源自美国的脱口秀节目传至德国,从此脱口秀在德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遍地开花。德国的脱口秀节目初期只是简单模仿美国,到80年代开始增加节目类型以及电台数目等,寻求本土化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90年代后,脱口秀迎来了第二春,在节目设置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德国的脱口秀是伴随"美国化"而生,如同其他领域一样一直受"美国化"的影响,德国的政界精英和有识之士对此愈加不满,因此德国的反美主义也随之而兴。德国的脱口秀在"美国化"和反美主义的斗争中发展成为既有美国文化因素又有本土特性的节目类型,杜绝了完全的"美国化"。  相似文献   

7.
语用预设是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相声是一种以"包袱"为表现手段的特殊语言艺术.本文依语用学的角度,从语用预设的特征和语用策略的采用两方面分析了"包袱"的形成与效用,并对相声语言中的预设与陈述不相符的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 SWOT 分析视角,比较中美脱口秀节目“今晚80后脱口秀”与“艾伦秀”,探讨美国电视节目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并从中汲取经验,以期让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尤其是刚起步的脱口秀节目更加好看,达到传播正能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语用预设根据言语和语境可分为规约性预设和非规约性预设。小说交际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和描述性语言实现。在小说中,规约性预设主要由人物语言触发,而非规约性语言主要由叙述性语言触发。本文从语用预设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的人物语言和叙述性语言,揭示了欧.亨利娴熟的预设使用技巧对其作品"欧.亨利式结尾"的贡献及其对读者成功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用预设是一种重要的语用推论,其所具有的多重意义和价值已经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以情景喜剧《老友记》中隐喻话语为语料,分析了隐喻话语中的语用预设信息的获取、语用预设的特征以及语用预设在隐喻话语中的功能;阐述了语用预设是如何保证含有隐喻话语的交际顺利进行;探讨了语用预设是如何参与隐喻话语含意的推导并产生歧义、幽默等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广告是一种极具策略的交际行为,广告宣传是一种说服性言语行为,而预设策略是广告策略之一.巧妙使用不同的语用预设策略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语用预设自身具有的合适性和共知性,在广告语篇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通过对实例进行分析,主要讨论了预设在广告中的应用及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用预设是发话者对交际双方共有知识的一种假设。写作是一种语言交流方式,写作过程是一个作者和读者的特殊互动过程,必然会受语用预设的影响。本文通过语用预设的理论,结合语篇和信息结构理论,初步探讨了语用预设在英文写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虚假语用预设:预设的一种超常操作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假语用预设是一种把非言语交际双方知识共有场中的信息处理为预设信息的语言现象.它常常带给我们不少幽默和睿智的色彩.本文作者从语篇信息流、话语意图、语句焦点和语用含糊的角度出发,通过具体例析,发现虚假语用预设与打破常规信息结构、误解话语意图、转移语句焦点和存在语用含糊现象有密切关系,并由此提出一些可行的交际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语用预设与百科知识以及语言使用者的风俗、信仰等文化因素息息相关.在戏剧翻译中,语用预设显在地制约着观众(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在<上帝的宠儿>、<茶馆>中,译者在戏剧独白和戏剧对白的翻译中创造、移植或突显语用预设,以保障戏剧语言内交流与外交流的通畅,从而使观众(读者)获得欣赏文学作品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预设是说话双方共同知晓并且承认的背景知识,它是语言经济性的反映.广告语中的预设与语言全息,表现形式有语音预设、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预设的递归性、主观性、单向性、隐蔽性、可撤消性、信息凸显和认知多维性等,决定了广告语讲究客观实在性、情境适合性、民族文化性及艺术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语用学理论的框架内对汉语反问句的使用进行了探讨,认为汉语反问句是一种可以用来取得明显对比效果的语言手段:既可以提高,也可以降低语言的礼貌程度。而且,反问句的使用还与中国文化中特定的社会习俗密切相关。文章对反问句中的语用预设也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鉴于反问句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语用失误,文章建议人们使用反问句时一定要谨慎.  相似文献   

17.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语用预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范畴理论是对传统范畴观的批判发展而来的,从语用角度上来看,一些语用预设由于也同样具有相似的特征或属性,它们也能构成各种各样的语用预设范畴,并表现出原型结构,它们和概念、句法原型结构的不同是前者属于言语中的语用范畴,后者属于语言中的语义和语形范畴。语用预设的原型结构的各成员作为一种隐前提参与缺省推理和非缺省推理,缺省推理的隐前提是原型结构中的典型成员,非缺省推理的隐前提是原型结构中的非典型成员。从语用预设的原型结构出发,可以比较好地解释语用预设的不同选择以及一些语用预设的“看似不合理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设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结合语用学知识,从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表现出的特征、分类以及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论述,进一步说明不同类型的预设能从不同的角度服务于广告。语用预设为广告语发挥最大功效提供了可能性,从而成为广告制作者非常青睐的语言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9.
预设是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从<红楼梦>中对王熙凤外貌和语言描写的翻译可以看出,在对有语用预设含义句子的翻译中,直译、直译加注和意译都是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语用预设在电视人物访谈节目中应用广泛。以央视国际频道《高端访问》中的访谈话语为语料,通过分析发现: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语用预设在人物访谈这种会话模式中具备双重性、主观性、共识性等特点,产生的语用效果包括:营造融洽气氛、促使话题深入、实现话轮流畅及提高问话效率。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语用预设在受众认知接受心理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自以为真”的主观预设促使话题深入和拓展,满足了观众的认知心理;共识性的预设易于激起主持人、嘉宾和观众的共鸣,满足了受众的心理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