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分立制度等因素影响,当前农民工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发展。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任务。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民工群体中长期发展的市民化趋势,探讨了农民工市民化趋势与"半城市化"问题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非农化、城镇化和市民化"三位一体"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我国目前约有农民工2.6亿,他们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社会各界在关注和解决农民工面临的诸多生活问题的同时,也应关注农民工的心理问题。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在再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如果其负性情绪长期难以排遣,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些心理问题,除了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最根本的方法是加强制度建设,改变农民工在社会结构中的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向前推进的。党的领导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其中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是一个主要途径。党通过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回答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问题,改革开放中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改革开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问题,以及怎样加强党的建设问题;部署了推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主要战略:确立、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积极稳步有序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5.
人口问题是困扰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邓小平不仅科学揭示了人口多尤其是农民多、素质低的国情特点,深刻分析了这一国情特点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乃至对世界的影响,而且把解决人口问题纳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构想之中,提出了战略措施。邓小平人口思想是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几十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样,我国的文学艺术,也必须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的道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写道: “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革命战争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文化发展战略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文化建设总体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需要,提出了不同的文化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经历了从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到把文化纳入综合国力范畴的发展战略再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演变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全球化浪潮的必然选择。探究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演变进程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十九大报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社会主义新道路,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开拓了经济落后国家通往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模式,也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以及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虽然没有也不可能回答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每一个重大课题,但是作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关理论,无疑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今天科学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提供了理论源泉和行动指南。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理论源头。今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探索,正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继承与延续、坚持与发展、守正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从创新的视角,对邓小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再研究.文章在简要概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和邓小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创新成果.并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也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社会主义本质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它们是重合的、统一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化、可操作化,社会主义本质则进一步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化、精确化.这两个方面互相融合构成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完整而明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理论.  相似文献   

11.
新自由主义是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演化战略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层面上,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方向;在政治层面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变色;在文化层面上,推销所谓的"普世价值"来消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对此,一是要正确认识新自由主义的本质特征,二是要全面认识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三是要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统领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由16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组成,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祖国统一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实现权力运转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功实践,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充分的理论、经验和物质基础;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的结果.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解决好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结构问题、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民生问题,以及影响国家前途与命运的腐败问题等,确保社会民生权利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高难度的课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和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使这一关系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课题在中国第一次得到了初步的解决。笔者认为,从一定的意义上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实质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适应和平与发展时代新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要求而形成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涵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涵义,或者说,什么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呢?党的十四大报告作了科学概括和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系统地回答“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百姓的基本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核心理念。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五有"新目标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美好愿景,我们要以"五有"新目标为要求,加快推进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把握住时代条件与历史机遇,从总体战略、实施步骤、基本方针等方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总体设计,在实践中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重新焕发蓬勃生机。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最鲜明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有机的科学体系,基础是它的哲学思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回答反映了它的认识论,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体现出它的方法论。邓小平之所以能够提出并从理论上解决这两个关于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由于他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实现了世界观上两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格式塔转换:其一,从强调事物存在的差异性和斗争性转向了注重事物之间的共通性和统一性,这一转换为解决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论问题提供了本体论依据;其二,从注重事物变化的决定性和必然性转向了强调社会发展的主体性和选择性,这一转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发展战略等方法论问题的解决,奠定了本体论基础。正是发生在世界观层次的这种变革,使邓小平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定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问题。”是否坚持不懈地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是否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关系到事业兴衰成败的问题、并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