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中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现象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金融化是否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有待检验.本文以2005年—2019年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经济周期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情境因素差异.实证分析发现,在经济上行期,企业金融化程度提高,表明当前中国上市公司配置金融资产的“投资替代”动机较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管理者面临业绩压力越大的公司,经济周期对企业金融化的促进作用越强,而在低高管持股比例、高融资约束和低行业竞争的公司,经济周期对企业金融化的促进效应被削弱.本文从宏观经济层面验证了企业金融化的“投资替代”动机,不仅丰富了经济周期和企业金融化相关领域的研究,而且对政府和监管部门引导企业适度配置金融资产、防范金融风险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供应商关系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前置性关系,不仅影响企业运营资金的分配,也影响企业金融资产的配置。本文基于产业竞争理论和关系契约理论,提出供应商集中度的“风险效应”假说,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供应商集中度的“协同效应”假说,实证检验供应商集中度如何影响企业金融化。以2010-2018年A股非金融企业为样本,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集中度与企业金融化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机制分析发现,在拐点左侧,供应商集中度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表现为“协同效应”,即供应商集中度越高,营业成本率越低、存货周转速度越快、采购中支付更少的现金,产生的这种协同效应促使企业自有资金增多而增持金融资产。在拐点右侧,供应商集中度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表现为“风险效应”,即供应商集中度越高,企业被占用的资源越多、利润率被侵蚀越严重、盈余波动更大,产生的这种风险效应导致企业无力再承担金融化叠加的风险,因此减持金融资产。研究表明供应商集中度在我国企业中表现为风险效应和协同效应并存,企业应谨慎对待供应商关系,与供应商建立健康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日贸易对双方影响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智蕊  杨翠红 《管理评论》2009,21(5):97-102,120
本文利用中国2002年反映加工出口特点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表计算了2002年中国对日本出口1000美元对中国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直接和完全拉动效应,并根据日本2000年投入产出表及进口矩阵等数据编制了日本2000年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表,在此基础上计算了2000年日本对中国出口1000美元对日本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直接和完全拉动效应;然后对中国和日本的投入产出部门进行统一分类,依此计算了中日各部门的出口效应;最后通过对比中日贸易对双方影响的差别,分析了其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宏观背景,文章研究了微观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对创新投入的消极影响,以及融资融券制度在其中的作用。以2007-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检验发现,金融资产投资阻碍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其机制在于,金融资产投资不仅引入了较多的外部风险,而且加剧了创新投入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对创新投入表现为显著的挤出效应。以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业务通过增加上市公司的风险与融资约束,最终加剧了金融资产投资对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因此,应防止上市公司过度从事金融资产投资,同时对融资融券制度进行优化,促使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我国学者陈锡康研究员所创立的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的若干重要应用,重点介绍了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研究、区分加工出口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投入占用产出模型.  相似文献   

6.
对发展中国家来讲,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会带来一系列正面效应。例如资源配置优化效应、制度创新效应、资本效应、技术转移效应、竞争压力效应和产业竞争力提高效应等;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例如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加深、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加大、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加剧、金融资产风险传染性的加大等。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赞成或反对金融全球化,而应该采取合理的战略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遏制它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徐立  吴文锋 《管理评论》2021,33(12):3-14
实体经营与金融投资的有机结合被认为是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崛起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我国地域特征着手,探讨了制造业企业金融资产和经营收益之间的资源配置选择与效率呈现出的地域性的差异.结果 表明,东部地区上市企业经营收益越高,则会有更多资产投资于金融资产.但是,金融资产对经营收益的"挤占效应"却是西部地区更严重.而地区的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这两个地区软环境指标能够解释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随着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增高和地方政府干预程度的下降,金融对经营收益"挤占效应"的负向边际效果逐渐下降,说明政府与市场环境的改善能够显著提升金融与实体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提高落后地区的软环境水平有利于引导制造业企业"脱虚向实".  相似文献   

8.
用于人力资本分析的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用于人力资本分析的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模型。首先在对教育部门生产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表表式。将生产系统分为人力资本生产部门(特指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对教育部门从价值流量(费用流量)和实物流量(学生数量)分别加以反映。基于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表建立了用于分析人力资本培养和分配以及与其他部门的联系的静态和动态投入占用产出模型。  相似文献   

9.
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要介绍了我国学者陈锡康研究员所创立的投入占用产出技术,从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两方面完整地阐述了投入占用产出思想、模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普惠金融的有效实施,我国农村家庭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居民的投资理念也逐渐向多元化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发展,因此研究我国的农村家庭金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运用二元LOGIT模型以及TOBIT模型对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患病状况及投资经验3个因素无论在农村家庭金融资产持有广度还是持有深度方面均具有显著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1435家A股上市公司2011—2018年度的面板数据,以企业金融化水平作为门限变量,研究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金融化行为给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带来严重的时滞效应,研发投入对当年企业绩效不存在促进作用;(2)研发投入对未来一年企业绩效有双门限效应,二者呈倒N型关系,在第二区间内研发投入促进未来一年企业绩效;研发投入对未来二年企业绩效有单门限效应,在第一区间内研发投入促进未来二年企业绩效;(3)在适度的企业金融化水平区间内,研发投入才会促进未来企业绩效。本文指出上市公司金融化水平最优区间占比分布具有区域、行业和企业性质异质性,并进一步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有利于企业合理管理研发投入和防止企业脱实向虚。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但至今仍缺乏专门针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状况的评价系统和指标体系。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从科技与金融相融合的角度构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制定2001年-2008年科技金融资源指数、科技金融经费指数、科技金融产出指数和科技金融贷款指数,运用组间连接法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科技金融资源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金融经费指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科技金融产出指数显现下降趋势。特别是科技金融贷款方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反映目前我国金融体制与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13.
投入产出分析在我国九大流域水资源影子价格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中国九大流域投入占用产出表的基础上,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和线性规划相结合的方法,首次计算了中国九大流域生产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影子价格,这对于制定合理水价,建立水市场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实体企业金融化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实体企业将资金投资于金融类资产而对研发投入造成的挤占效应,较少从企业内部创新驱动力角度关注跨期金融化投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鉴于此,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分析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的跨期影响,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探讨实体企业金融化与研发投入的交互效应对研发投入持续性和研发投入转化率的提升作用,并检验分析师关注和是否拥有资格资质认定等因素对上述关系的影响。以2010年至2016年中国A股非金融业和非房地产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Stata 15.0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内生性检验,对内生性问题的缓解和其他稳健性检验保证了研究结果的一致性。 ????????研究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与研发投入在当期呈负向关系,但在滞后期呈显著正相关;实体企业金融化与研发投入的交互作用弥补研发过程中的资金短缺,平衡创新知识转化过程中的调整和失败风险,缓解管理者面对的短期业绩考核和股价波动压力,进而显著提升企业的研发投入持续性和研发投入转化率。分析师关注对上述作用产生负向调节效应,即分析师关注使管理者投资决策的目的和动机从关注长期创新发展向追求短期利益倾斜。在无高科技等资格资质认定的实体企业中,金融化与研发投入的交互效应对研发投入持续性和研发投入转化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 ????????研究深化了微观视角下企业金融化与创新活动的关系研究,丰富了金融化蓄水池效应的研究证据,揭示了资本市场冲击和企业异质性特征的间接影响,有助于理解企业金融化现象背后折射的投资决策和战略意图,对于提升实体企业创新驱动力、促进政府实施高效的监督和激励政策、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技金融结合效益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海  叶元煦 《管理科学》2003,16(2):67-72
根据科技资金投入与科技活动产出过程的特点,提出了评价科技金融结合效益的指标体系和效益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反映了科技资金投入与科技活动产出全过程的关系,考虑到科技活动产出的多元性和不可加性,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中国的科技金融结合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定量化的研究人口增长对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建立了考虑人口发展的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动态模型。该模型详细反映了三个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主要包括人口发展方程、教育发展方程、消费决定方程、投资决定方程和产出决定方程,用于研究在一定的人口系统发展规律和人口增长条件下,要满足人口的消费需求,并在一定的技术发展水平下达到充分就业目标,所要求的教育规模和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以及相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变化情况。编制了2007年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表,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由大型互联网企业驱动的数字金融新业态,因门槛较低而让商业银行排除在外的众多长尾客户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在近年来获得快速的发展。一个基本而无可回避的问题是:数字金融的发展会促进还是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我国1326家商业银行地级市分行的贷款数据匹配后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同时存在显著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具体地,数字金融广度发展会促进商业银行信贷,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银行贷款增加18.64%;数字金融深度发展会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银行贷款减少11.94%。本文分别将上述两种情形称为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在考虑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两种效应依然同时存在。本文还从区域差异性和银行异质性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的差异性影响,并对数字金融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内在机理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研究对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商业银行转型和金融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之间存在的联系在最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得到了明显的突出,很多学者开始认识到在对宏观经济建模的时候已经无法将金融市场产生的冲击和摩擦忽视掉。本文对金融冲击的宏观效应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发现,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产生驱动作用的最为主要的力量就是金融冲击,其在对就业的波动、工资增长、债务增长、投资增长以及产出增长等很多方面进行解释的时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算是在其它多方面的冲击的同时,金融冲击也可以对超过五分之四的产出增长波动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9.
农业经济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持,亦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撑。本文从金融排斥的角度出发,测算了我国省域金融排斥指数,并阐述了金融排斥、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排斥不仅会直接抑制农业经济发展,还会通过农业科技投入间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即农业科技投入在金融排斥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58.89%;同时,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受到金融排斥单重门槛效应的影响,相较于低金融排斥水平而言,高金融排斥水平下该正向促进作用明显减弱;最后,本文依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引进外资到对外投资的动态视角,运用门限模型和世界73个经济体年度数据,对金融发展、R&D投入门槛与权益资本跨国流动关系分析得到:(1)金融发展、R&D投入对权益资本流动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发展中经济体金融发展层次较低,银行体系发展与R&D投入对权益资本流入影响更显著;发达经济体金融发展层次较高,资本市场发展与较高水平R&D投入对权益资本流出影响更显著;(2)发展中经济体金融发展、R&D投入对权益资本流入影响存在倒U特征;发达经济体金融发展、R&D投入对权益资本流出存在反向J特征;(3)只有金融发展(资本市场)、R&D投入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对权益资本流出产生显著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是加强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和提高企业R&D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