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人皆知温庭筠的诗词写得优美,很少有人知道他也写小说。其实他的小说写得也很不错,可能因其诗词太著名,遂将其小说的光彩给淹没了。所以历代几乎没有人研究过温庭筠的小说创作。这对全面研究温庭筠及其文学成就无疑是一个缺憾。本文即试图对温庭筠的小说创作作一个粗略的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最近很高兴读到林邦均同志《文学遗产》1981年第四期上发表的《论温庭筠和他的诗》,一扫论坛上对于温庭筠的诬罔,真是快人快事。他的论点,我是万分赞同的。但,也许是温庭筠沉沦太深了,以至卓识如林邦均同志也说:“温庭筠乐府中确有一些以浓艳之词写狎邪之情的诗,如《夜宴谣》……等,自当摒弃。”读到这里,我深深觉得  相似文献   

3.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诗人和词人,开创花间词派,被称为鼻祖。他的诗作颇丰,历史遗留至今并收藏下来的仅《温飞卿诗集笺注》所收三百余首。本文所要研究的是温庭筠所作的绝句诗,并对其绝句诗的内容进行四类分析,通过这四部分题材的诗歌并且联系温庭筠生平经历,分析温庭筠的绝句诗在晚唐诗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晚唐文人段成式诗文兼擅,尤以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著称于世.其诗歌涉猎广博,情感真挚,情趣广泛,有些还具有资料价值和认识意义.其骈文征事用典,俪对协韵,词藻富赡,显示出逞才炫博的优势.其剑侠传奇之作对中国侠义小说的影响功不可没.其《酉阳杂俎》作为笔记小说的典范享誉千古.段成武与李商隐、温庭筠号称“三十六体”,具有一种文化意蕴,象征着三人分别以诗、词、文三足鼎立,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5.
浓艳香软是温庭筠词的主导风格。晚唐城市经济的繁荣,追逐享乐、追逐感官刺激的社会风尚是这种香艳词风诞生的温床;晚唐文坛的格局,诗、散文以及晚唐传奇中所流露出的世俗情调和唯美倾向,给温庭筠浮艳词的创作提供了文学的范本和参数;温庭筠的个人经历和性情使他更熟悉、更了解、也更沉醉于这种香艳的生活氛围和词的氛围;温庭筠在词中所关注的对象——歌儿舞女,也决定了温庭筠词的面目应该是浓艳香软的;而温庭筠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对词境以及语言辞藻的偏好,更是温庭筠香艳词风的最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温庭筠自两《唐书》给他贴上“薄行无检幅”的标签后,千余年来为世訾警。事实上温庭筠不但不是一个无行的文人,甚至是为真理永不屈服并为之而献出一切的铮铮志士。  相似文献   

7.
一唐宋之间,温庭筠与李义山在诗坛上齐名。《旧唐书·文苑传》中说,李义山“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C《小学绀珠》:“三人皆行十六,故曰:‘三十六体’”)《新唐书·文艺传》中说:商隐初为文,瑰丽奇古,及在  相似文献   

8.
温庭筠是晚唐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与佛教的渊源颇深:在游宦之旅中遍访名山古刹、寄住山门、与僧人交游唱和。佛境禅理的熏陶使得温庭筠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仕途蹭蹬的痛苦,也使其诗歌创作具有清丽俊逸的面貌。本文讨论了温庭筠诗歌中的佛教意蕴。  相似文献   

9.
温庭筠名作《更漏子》(玉炉香)历来批评简奥、褒贬不一,尚无详解。我以为此词上阕浓丽拙重,下阕淡雅流畅;而且温庭筠除了有客观、纯美之作外,沉郁凄婉与浓淡相间为其又一大词作特色。  相似文献   

10.
晚唐“三十六体”到底是指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界有"三十六体"之说法,但历来有不同理解。刘昫在《旧唐书》中提出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是"三十六体"这一文学概念产生的前提和因子,宋祁在《新唐书》中"三十六体"之提法是这一问题引起关注的转折,而将其确定在骈文方面实际是对刘昫提法的一种解读,不应看作误读。"三十六体"并称的出现,最大可能是三人在诗文中大量用典和使用艳丽古涩辞藻的文学倾向,而这种倾向在骈文及艳情诗中都有表现。  相似文献   

11.
词最重要的部分是词境。作为晚唐“花间派”的鼻祖,同时也是整个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温庭筠的词境与其他婉约词人的词境稍有不同。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相比,温庭筠和同时代的韦庄更喜欢以春天作为词的季节背景;温庭筠更喜欢以画楼闺阁作为主人公活动的舞台;温庭筠词的抒情主人公几乎都是曼妙的女子;温庭筠词的意象比较密集,同时意象与意象之间跳跃比较大;温庭筠比较注重辞藻和设色,尤其喜欢用色彩鲜明、饱满的词。以上诸种要素,使温庭筠的词境相对于其他婉约词人,更香艳温暖,也更繁缛富丽。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的《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选录温庭筠七律诗20首,既彰显了其深受尊唐思想浸润而推重杜甫、标举七律、以敦厚雅正为旨归的诗学思想,同时也突破了时人对温庭筠其人、其诗评价不高的禁锢,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金圣叹不为时代束缚的独到眼光与灼灼创见。金圣叹对于温庭筠诗歌的具体品评,一方面,通过颇具特色的起承转合分解法拆分诗歌结构,剖析了温庭筠七律字法的常语成妙与句法上的转笔奇巧,关注到频繁出现的对比辞格,重点聚焦了其中时间、空间的非线性处理与时空的数次转换;另一方面,评点中也时见金圣叹个人情感体验的介入,不仅饱含对诗歌内容情感共鸣的直接表达,也兼重对诗人创作情境与创作心理的复原,呈现出理性与感性色彩的完美交织融合。  相似文献   

13.
隋代及初唐的民间词即是当时的民歌,中唐以来文人词属于诗余性质。温庭筠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填词的文人。他生活在需要小词产生的环境里,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作。温庭筠的作品代表性风格是设色浓丽,辞藻繁密;另一种风格是气韵清拔,格调高峻。温词是对齐梁时代美学精神的隔代传承。以温庭筠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是一种介于俗文学与雅文学之间的并逐步向雅文学转化的过渡性文学样式。《花间集》中的词人围绕温、韦分为两派:一派以温庭筠为代表,可称为"伶工之词";另一派以韦庄为代表,可称为士大夫之词。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派词人在文学自身以及历史发展的双重指向下,开拓了全新的诗歌之路。伶工之词在晚唐五代词稀⒗的发展期是不断进步的,由温庭筠到欧阳炯、顾,词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变得越来越纯熟而自由,为词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管理活动自古有之,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管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现代管理学视角下对温庭筠小说《窦乂》中的主人公窦乂经营的成功史进行挖掘和阐释,从而揭示出当时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策略已具有现代管理学一些理论的雏形。“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对促进管理理论的创新和体系的完善以及形成自我的管理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温庭筠的爱情词向来是词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有人以为温词“类不出乎绮怨”,有人认为‘’全祖离骚”,寄托遥深,论者甚众,歧见亦多。本文联系温庭筠的身世和创作状况,并结合温庭筠的诗歌对温词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温词并非一味浮靡,而是大多别有怀抱;温庭筠爱情词的主题及其表现形式多重复同一模式,这一模式信与其人生心还相吻合;温词与其诗歌中那种有心寄托不同,而是悲愁深隐,兴寄出于无意。温词的这种创作特点对词在后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接受美学为视角,结合中国意境论,以温庭筠的两个词文本《望江南》与《更漏子》的英译为实例,探讨了,古词翻译中句子主语省略之第三人称翻译和以略译略等两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考场第一作弊高手是唐朝的温庭筠。 温庭筠的祖辈是闻名于唐朝政坛和文坛的双料人物——温彦博,但温庭筠在仕途中却一直光走路不上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说起来这和他的性格有关。温庭筠一生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恃才傲物,年轻的时候没把科举应试当一回事,总认为只要自己啥时候想考,  相似文献   

18.
温庭筠的小说不仅以与诗词完全不同的质朴风格集中反映了作者创作心态的重大变化和对生活价值的定位,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作者独特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19.
重点考察段成式与几位在文坛上有影响的友人如温庭筠、李群玉、李德裕、周繇等相善,并在与这些友人的交往中,使得其创作的《酉阳杂俎》深受其益。  相似文献   

20.
温庭筠绮艳诗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绮艳诗的繁荣 ,既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要求 ,又有词和骈文创作的影响 ,同时社会因素也产生了重大作用。温庭筠的绮艳诗创作 ,推动了这一题材的泛化 ,促进了词体的形成。从诗、词过渡的角度说 ,他的绮艳诗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