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 ,学生要唱好一首歌曲 ,除了要有音乐感知能力、良好的嗓音条件和声乐技巧、一定的文化音乐修养之外 ,十分重要的就是学生对所演唱作品的内涵要有深刻的理解 ,并展开合理想象 ,这样才有可能准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作品的内涵 ,从而获得作品所希望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歌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特色,是声乐界人士多年来谈论较多的话题;也是音乐院校民族声乐专业教学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的课题。 风格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风格。歌唱的风格、特色就是指演唱的个性(其中包括演唱者的演唱个性和独有的色彩),要获得演唱特有的风格和特色与演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个人素质、生活阅历、民族、艺术造诣等有关,但最关键的是音乐、语言和演唱技术技巧。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钢琴伴奏是声乐演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钢琴伴奏水平 ,演奏者除了具有良好的演奏技巧外 ,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艺术实践及较好的音乐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4.
论声乐艺术的音乐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艺术与表演对象的关系最密切最直接,也最易触动人的情感,因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够产生非凡的艺术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声乐艺术表现的美学原理,把精妙绝伦的演唱技巧完全融于丰富的音乐表现中,在忠实于原作精神的同时,充分发挥独创个性,牢牢把握作品的时代特点和民族风格,力求演唱的作品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艺术个性,提高表演者的文化修养,从而丰富声乐艺术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音技巧的运用、风格韵味的表现,老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培养综合素质优异的学生。这是我们全社会和全民族更深层次的素质教育问题。演唱者没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基础,是演唱不出高水平的声音来。声乐演唱者的艺术修养的高低以及他生活的涉猎是否广泛,关系到他的悟性和理解力。如果底蕴欠缺,表现起作品来也不可能达到好的境界。歌唱演员只有好的嗓音和乐感是不够的,除了有良好的声乐方面的基本训练外,还应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艺术修养和相应的文化水准。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声乐演唱与艺术修养在音乐课程教学中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声乐演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演唱处理过程中,它要求演唱者应该拥有足够体力、脑力,以及表现力和想象力;与此同时,还需要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文化蕴含有比较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并通过表演者的艺术表达,将作品的文化底蕴给予相应的提高、注入新的生机与美感。近年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提高和文化生活的逐渐,一批古典声乐作品也逐渐成为声乐演唱领域的热点作品,尤其是全国诸多高校音乐院系教学中的常选曲目,声乐作品《断桥遗梦》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思想内容方面,该作品主要演绎了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白娘子的爱恨情仇,歌颂白素贞与许仙的凄美爱情。有鉴于此,本文以声乐作品《断桥遗梦》的文化蕴涵分析及其演唱实践中的艺术处理,阐释其中所蕴涵的音乐情感和演唱技巧的处理方式,以及演员处理声乐作品时的一些特定声乐技巧,以此分析总结出一定的与声乐演唱教学相关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定的与该领域教学有关的理论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歌唱者的演唱,必须以高超的声乐技巧、丰富的音乐修养为前提,加上自己的再创造,使得歌唱的艺术表现深刻感人。  相似文献   

8.
心理素质对声乐演唱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从智力性心理素质与非智力性心理素质两个方面,叙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强调只有当智力与非智力心理素质都得到优化时,才能使声乐演唱更加出色。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声乐作品演唱技能的提高,关系到少数民族声乐作品的继承、发展,关系到对少数民族心理素质和音乐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少数民族音乐欣赏水准的提高,继承原状、保存历史原来的面貌。收集好资料,尊重少数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在这基础上发展少数民族声乐和声乐作品,把少数民族音乐特有的美供世人欣赏,提高少数民族演唱技能,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提高少数民族声乐作品演唱技能的教师,肩上的责任也就更重了。  相似文献   

10.
声乐艺术是以人声嗓音为乐器,通过科学、系统的发声技巧而使其演唱出最佳音色的音乐艺术类型.优美、丰富的音色是传达声乐作品内容、情感以及风格的桥梁,也是沟通歌唱者与听众审美意识的重要因素.音色具有丰富的内涵及宽泛的外延,不同的音色能形成歌唱艺术中不同的审美特征.声乐艺术中音色美与呼吸、共鸣、语言、情感等因素产生密切的关联,声乐艺术工作者必须准确地运用音色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风格,凸显艺术家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