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我当然喜欢看了。我喜欢看西游记。里面有孙悟空有猪八戒还有那么多妖怪,多好玩啊。我还喜欢看哪咤,要是我也有个烽火轮就好了,那样我就想上哪就上哪,比我的滑冰鞋好玩多了。为什么会喜欢看电视?爸爸妈妈工作都那么忙,也不陪我玩,自己玩那些玩具也没意思,看电视不光能看到无颜六色的画面、里面还有活动的人物还有人会跟我说话,比一个人呆着有意思多了。  相似文献   

2.
清风岭狼踪     
正来朝阳清风岭前,在旅游资料上得知清风岭有狼,这令我很兴奋。作为游客,我对狼避之犹恐不及,但有狼的地方还是深深吸引着我。有狼的清风岭一定是山高林密、野草丛生,一个有野生动物出没的旅游风景区,才真正具有野趣。从第一脚踏上青石板铺就的山路开始,我们便被一人高的灌木荒草左右挟持,走在其间,好像穿梭在狭长的窄巷,那种感觉难以言说。今天山道上只我们十几个人,似撒在群山里的几粒芝麻。山路逼仄,青石板小路似有似无,  相似文献   

3.
前些天青岛遭遇了相对湿度较高的雾天。走在大街上,到处飘洒着似雨非雨、似雾非雾的水汽,许多人感到胸闷气短,潮湿的衣服上也似汗非汗。  相似文献   

4.
向天宇  张浩 《社科纵横》2012,(8):125-126
从电视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到电视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样媒介。电视的发展促进着电视文化的发展,同时电视文化的发展也引领着电视继续向前发展。在网络逐渐普及的新世纪,电视的发展同样不可小觑,电视文化的发展有好的一面,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本文从电视文化的发展开始入手,浅析电视文化发展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正Flex OLED电视概念采用了Serif TV将科技与家具相结合的理念,从视觉上将电视和家具分开,配备了一个炫丽时尚的无边框显示器,位于类似桌子的电视"底座柜"上。它的底座容纳着内部组件,比如内置的条形音箱和复杂的机械装置。只需按下一个按钮,电视就可以从平面屏变为曲面屏。  相似文献   

6.
水洗春光     
我说,每个人都代表着一个季节,你信吗?柔美如春,热烈似夏,含蓄如秋,清醒似冬……这属于春的姑娘啊,携着一丝羞涩,又含带无穷幻想,前途未知,也就充满各种可能,那是奇妙的旅行,是否会总如这最初般美好,呵呵,你说,不能太贪心吧,亦或者,经历了风雨,然后仍旧傲立至冬,那时的自己,会有另外一番美好!  相似文献   

7.
电视使地球变小了,人与人更加接近。从来没有能象今天这样,人们可以同时有声、有色、有形地观摩,甚至参与万里之外发生的事件。电视又使地球变大了,人与人更加疏远。电视使得社会经常被分隔成一个个“独享空间”,这种无形的“隔离带”,往往又使人们陷入“现代孤独”。电视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同时电视又反过来作用于现代文明;现代人创造了电视,电视又反过来创造着现代人;人们占有了电视,电视又经常地占有了人……。  相似文献   

8.
正盎然的青苔和斑驳的墙壁缠绵,清浅的池塘在夏夜也许会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让人霎时间有回到了旧时的感觉。开平碉楼与村落,数百年来依旧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貌和文化。凝固的历史在广东江门侨乡下辖的开平市,现存碉楼1833座,有"无楼不成村"之说。碉楼是一种形状似碉堡的中国民居建筑,兼具居住和防御功能。碉楼星罗棋布,规模宏大,种类繁多,其融汇中西的建筑风格最为让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9.
《好玩》     
假电视假电视其实是一种灯,它的灯光颜色、亮度都是随机变化的,从窗外看去,好像是开着电视一样。作用就是防贼,好处就是省电。心情面具面具上有LED灯,会根据佩戴者的肢体动作,显示相应的表情。  相似文献   

10.
锐词     
《东西南北》2013,(3):6-6
泰迪熊效应 指在管理学上一些长相温和似泰迪熊的领导更容易成功,有研究显示,世界500强的CEO中,大多长着一张泰迪熊一样的娃娃脸。  相似文献   

11.
正明代大才子唐寅《元宵》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正月十五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由于元宵节时长安城灯市规模恢弘,皇帝命令工匠制作的各种灯楼壮观。于是以后历代使元宵节灯会不断丰盛、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青岛的元宵节,文化民俗活动精彩纷呈,从热闹的灯会、喜庆的秧歌,到具有地域风情的民俗展演,以及传统民间艺术"拎淋花"表演,无不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2.
黎云 《东西南北》2013,(20):34-36
在这个刚刚庆祝过独立两周年的国家,商店里已经开始公开卖酒,姑娘们也穿上了超短热裤;作为公共传播工具的电视,也已经开始名正言顺地播着那些开放的话题——这一切,在伊斯兰律法制度下的原而丹,是难以想象的事。这里就是南苏丹。2011年7月,南苏丹在经过全民投票以后,决定从苏丹分离出来,独立成为全世界最年轻的国家。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南荪丹人,自此从政体上解决了内战的宗教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人们愈益在电视机前度过更多的闲暇时光的同时,许多人又感到不满足,并由此产生着一种莫名的失望感.尽管电视播映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更新,但给人的感觉却如同一支庞大、纷乱的乐章,缺乏明快而震憾心灵、使人回味的主旋律。电视文化在娱乐性、商业性、艺术性、思想性之间徘徊,它想奋进,但又感困惑;而作为它的对应面,人们也每每产生“看还是不看”的犹豫。……这是我们对电视文化现状及其对市民文化素质构成的影响方面,获得的初步而概略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龙泉洞探奇     
在岩手县东部地区,有座宇灵罗山(628米),此山虽无嶙峋峥嵘之峰势,但那苍郁静寂之山姿,却别具情趣。特别是东麓的“龙泉洞”,后依苍苍青山,前临湍湍急流,古朴幽奇,给这观光胜地增添了几多风采。其洞天景致,可与山口县的“秋芳洞”和高知县“龙河洞”争辉,日本人习惯将这三处奇洞,称作日本三大钟乳洞。这座天然岩洞,沿地表断层开口,渐次向地下延伸,深5000米以上,且洞内高敞,人入洞中,顿感冷气袭人。从洞口渐渐深入洞内,随处可见千奇百怪的石笋、石柱、钟乳石、钟乳窟,万态纷呈,目不暇接。那神奇莫测的洞中景致,似兽、似禽、似人……,  相似文献   

15.
电视中出现的暴力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事实上 ,自从 2 0世纪 5 0年代出现电视以来 ,美国政府一直为电视可能给公众造成的影响而担忧。当时的人们希望电视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电视刚刚问世时 ,拥有它的人寥寥无几 ,播出的节目不多 ,而且主要是在下午和晚上播出。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它可能对美国产生的影响。那时的节目中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 ,而且善良总会战胜邪恶 ,而电视中的智力竞赛节目则对观众的知识进行测试。到了 60年代 ,一切都变了。家里有电视的人达到 5 0 0 0万。那是一个反叛的时代 ,发生了狂热的示威、暗杀总统和越南战…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参加一些会议时发现,时下不管开什么会,总有一部分人心不在焉。有的人任凭会议发言人讲得口干舌燥,声嘶力竭,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似听似睡的闭目养神状态,直到会议结束才擦擦朦松的眼睛打着哈欠离开。有的人开会时则翻开特意携带的街头小报,津津有味地阅览各类社会花边新闻,会议台上讲些什么对他显得不重要。有的人则不停地用手机接打电话,繁忙地处理各种“公务”与“私务”。笔者在参加某次会议时,便见邻座的一位先生一上午便接打了十多次的电话,把开会当作了手  相似文献   

17.
正无石不成山,漫步大朝阳山城,总会被身边栉风沐雨的一石一柱所惊叹。驻足细观,上马石、拴马桩似有万语千言,期待着与有缘人细细攀谈。据专家考证,上马石源于秦汉,主要用于驿站,方便"八百里加急"的驿卒在最短时间内飞身上下马。随着社会等级愈加森严,上马石的功能也逐渐拓展,已经远远不限于驿站使用,其刻造工艺更是愈发讲究。据宋代《营造法式·石作制度·马台》记载":造马台之制:高二尺二寸,长三尺八寸,广二尺二寸。其面方,外余一尺六寸,下面作  相似文献   

18.
轮椅上的歌     
正早晨,去公园的次数多了,发现园内不仅有晨练的人、有唱歌的人、有跳舞的人,还有一些乘坐轮椅的人,这些人虽然为数不多,却也构成了晨光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与他相识是在一道坡道上,那天我正走出公园大门,发现相邻的坡道上,一男子推着轮椅车正夹在拐角处,我正欲上前相助,他用眼光制止了我。只见他身子软软地倚着轮椅,双手紧握着车的把手,两眼注视着坡面,双脚彳亍着,巍巍颤颤的,一寸一寸的向前挪动,  相似文献   

19.
所有20世纪杰出的发明中,电视也许是公认的最有代表性的发明。印刷业的发展、科学知识的爆炸,使我们人类向前跃进了一大步。但是,就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人们观念和价值的形成以及人们之间相互的交流而言,电视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的影响遍及各地,对那些生活在偏僻角落、从未接触过现代文明的人来说,电视似乎向他们展示了另一个星球的情况。电视的确是一项伟大的发明。20年代初,无线电波已在欧洲、北美两个大陆之间穿梭往来,世界仿佛变小了。此后,一个名叫贝尔德的苏格兰人利用信号的传递在屏幕上显示出了图象。由于他在电视的制作与图象信号传递问题上遇到了不少困难,所以直到1926年才向英国广播公司(BBC)展示了他的成功发明。1929年BBC开始试播。到了30年代中期,已可以向伦敦地区的一些观众定时播放节目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电视  相似文献   

20.
刘玉山 《唐都学刊》2013,29(3):84-87
明郑史研究历来为台湾史研究的显学,其中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以及明朝遗民的东移似仍有可发微的地方,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一个大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有自身的原因,也是大势所趋,收复的过程也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展的,伴随着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一批饱学之士也随之迁来,他们为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