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颖 《现代交际》2013,(9):91-92
本文从优化编辑心智模式,提升文化自觉意识;打造特色栏目,彰显学报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意识,肃清学术不端;从“印刷传播型”向“电子传播型”转变,这四个方面探讨学报如何提升学术影响力。并指出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是其最重要的生命力,学报人应集思广益地扩大学报的论文量、时间和被引次数,努力提高高校学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王颖 《现代交际》2012,(11):45-46
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学报的作用、定位以及现状,指出提高地方高校学报质量应从扩大宣传、主动约稿、加强编审队伍的建设、提高编辑的主体知识结构等六大方面入手,亦应尽快建立学术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是传播思想、知识及信息的媒介,是反映高校教学与科研成果的重要媒体。通过对学报传播过程中诸要素的分析,指出高校学报对于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当把学报作为重要的科研单位来建设。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家茶座》2008,(2):159-160
《深圳商报》报道,2007年10月20日,首届高校学术期刊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清华大学教授李伯重在发言中称,大多数中国大学的学报都是学术垃圾的生产地。随后多位教授对此说法表示认同。大学学报大都为学术核心期刊,因而纯学术性最强。但来自校园教授们自曝其丑的“垃圾论”,却彻底击碎了这一神话。  相似文献   

5.
要使高校学报编辑部工作和编辑手段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对科技信息传播准确、快速的要求,必须狠抓硬件建设。结合所在编辑部开发研制的编辑审稿辅助系统的使用,阐述了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促进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开展,如何更好地发挥编辑的出版物质量把关人及导航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高校学报编辑出版流程中的难点逐一探析,从编辑的主体意识不完善对审稿的影响、“闭门办刊”封闭了学术道路、编校合一的利弊、重视优先出版与自主网站建设等四方面分析,指出高校学报加强自身实力,提高期刊质量,与时俱进,找到核心竞争力,推动改革进程,进一步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己力。  相似文献   

7.
从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型的公共英语教学是一门为专业配套的公共基础课程。理工院校研究生英语从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型存在必要性和可行性,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学术英语侧重各个学科英语中共性的东西,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实用学术能力,从而为学生用英语进行学术活动扫清语言障碍。开展学术英语教学能改善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的偏差的问题,符合理工院校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的需要。应注意的问题是高校应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学术英语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8.
《职业时空》2009,5(12):176-177
对河北省部分地区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分析了影响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和存在的心理障碍,提出了学报编辑人员心理调适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杨斌 《现代交际》2010,(4):19-20
高校学术型社团是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领域的高校学生自愿组织而成的群众性团体,对于繁荣高校学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发展高校学术型社团已经得到广泛的认识,而如何从已有的学术型社团活动中得到更广泛有效的价值启示,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学术自由社这一高校学术型社团的一系列学术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萍  贾天军  郑文芝 《职业时空》2008,4(5):134-134
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而且是开发研究和发展高新技术的园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是现阶段高校生存的根本需要,而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是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综合实力的长远目标。因此,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将教学与科研二者有机结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才能体现出高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和人才兴校的办学宗旨,培养出适合新时代合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王颖 《现代交际》2013,(10):77-77,76
论述了内向性的弊端,指出以内稿为主,易产生学术不端,稿件采用频率受限,外稿截留,优稿外流,“内向性”限制信息的自然传播等问题;指出“外向性”是学报的发展基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探讨了学报的学术性,是内外兼修、内稿外稿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水准,因此,要及时修补外向性的缺损,作为学报编辑要大力挖掘本校学科优势和精英潜能,打造属于本刊的特色栏目,在此基础上,广开门路,以质论稿,走真正的内涵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一方面,受形而上的学科特质、国际和国内语言环境、当前国际文化话语权权重失衡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国文学类学报国际化程度低,另一方面,当前国际和国内学术出版竞争激烈,形势逼人,而推进中国文学类学报国际化进展是促进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交流与共享所不可回避的道路。提升中国文学类学报国际化的建议性措施有:首先应转变和升级办刊机制,完善员工激励、审稿监督等机制;其次应多渠道积攒国际学术人脉,搭建国际学术圈,通过构造优质的学术内容而打造核心竞争力;通过语言培训、汇集国际优秀开放资源等途径多方位地解决语言桎梏;注重本土化的文学理论建设,积攒中国文学类学报提升国际化、走向世界的实力和底气;积极应对国际文化话语权失衡局面,既努力取长补短、缩短差距,又勇于"走出去",努力融入国际化潮流。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外文期刊利用率是衡量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外文期刊以其快捷、准确地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和发展信息为特点,在高校教育发  相似文献   

14.
徐铭瞳 《现代交际》2014,(11):69-70
对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的消解表现进行例举,并分析了产生主体性消解现象的原因,认为学报的边缘化、竞争激励体制的缺失和办刊宗旨的异化是导致编辑丧失主观能动性的主要原因,指出需要从高校的管理体制、学报建设的质量把握和个人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入手,重新构建学报编辑的意识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不端的行为在部分高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学术不端行为是对学术道德规范的违背,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意义重大。我们应该深刻把握学术道德的内涵,明确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意义,探寻高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该如何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6.
科技类学生社团的发展与专业素质提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通常依托学校的强势专业,通过开展学术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适应未来职业的专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对在学生中形成热爱科学文化,培养专业兴趣、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培养团队精神都具有积极意义。学术科技类社团由于有别于一般学生社团的特点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特殊的发展规律。我们从分析学术科技类社团的特点入手,从管理机制、社团持续性发展机制、创新性发展机制入手,研究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的有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7.
沈曦 《职业时空》2009,5(11):143-144
为保证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有效运行,应将其建设为学习型组织。从组织的角度探讨将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为学习型组织的路径有两条,即组织的两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作为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载体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发生发展,并结合长春中医药大学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现状,分析其建设思路,总结收获,旨在更好地把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发展规律与趋势,以更好地推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大学生更多的是想学习专门用途的英语,但是要想出色地完成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就必须完善学术英语的教学,学术英语教学是为了给大学生的专业英语课程服务的。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学术英语还处于起步阶段,高校要想更好地开设学术英语就需要调查学生的需求情况,并且从学术英语的教学效果、教学模式、教学教材以及教学目的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学术英语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徐铭瞳 《现代交际》2014,(10):77-78
对大数据时代的概念进行拆析,从大型期刊数据库对学报数字化发展的制约,掌握传播新技术,数据、技术与思维的三足鼎立,掌握新型的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理性思考,指出学报人应对自身使命有高度清晰的认识,大力推进和改良学报的信息技术,尽快与大数据时代接轨,使学报的传播与发展进入高速公路,从而实现自己的学术使命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