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宏磊 《职业》2017,(15):53-54
目前,国家建设急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重任.而培养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就是实现中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中职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并探讨了如何培养及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说,学生做,学生要完全地听从教师的教育",不仅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也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间矛盾激化.表面上,学生服从教师的安排及指导,但内心实则排斥.从长远来看,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徒有技能而缺乏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不利于中职生以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田喆  高杨 《职业》2017,(27):95-96
顶岗实习是中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之一,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是其中重要的教育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中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逐步落实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道德水平、社交能力和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工"的同时有所"学",切实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本文针对学生顶岗实习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友林  冯远飞 《职业》2012,(33):110-111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培养模式。本文以仪征技师学院为案例,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王晓晶 《职业》2017,(17):41-42
医护专业"工学结合"人才的培养,涉及学校、医院、教师、学生这四个方面,本文分析提出,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强化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组织力度,主动寻求医院的支持;要强化医院在人才培养中的承担力,实现院校之间人力资源重新整合;要强化学生在人才培养中的认知力,尽快让学生实现由中学生向中职学生的转变;要强化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执行力,提高教师对"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领会,构建起"院校融合"的大教育.  相似文献   

5.
张丽娟 《职业》2017,(16):43-44
自1991年起,国务院和教育部陆续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规定中提出"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新思路,并积极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制度,鼓励职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学校为贯彻文件精神,开展了"院校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改革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6.
叶朝 《职业时空》2012,(6):60-61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文章从产学结合、轮岗实训到顶岗实习的角度提出并探讨了高职学院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创新,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和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梁春莲 《现代交际》2015,(2):229+228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型模式。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是高职英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本文分析了工学结合模式的含义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现状,并且从高职学生实际英语水平、高职学生专业需求、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高职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四个方面提出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韩静 《职业》2016,(5):100-101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方式,是技工院校中不可或缺的教育环节.本文就技工院校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明确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目的和内容,提出了正确处理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工作中存在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各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发展高职教育、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率的保障。按该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基本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结合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职体育院校教学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而中职体校学生的综合能力、物理知识基础与其他院校有所不同,作为中职体校物理教师,应结合物理学科与体育专业的特点,从培养体育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张忠诚  毛玉春 《职业》2013,(27):76-77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于6月28日在天津圆满闭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闭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对职业院校提出了要求,并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大量专业技能人才,要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培养模式。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仅重视专业技能训练,更要强化恩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这充分显示出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笔者结合在中职院校生产实习教学工作中的教学实践,就中职院校数控专业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和实施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奚必政 《职业》2016,(21):144-145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关系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个人的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中职教育的终极目标和必然要求。本文从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岗位能力培养、工学结合型、就业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竞争力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刘莉  熊红斌 《职业时空》2009,5(5):79-80
工学结合作为高校工科专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发展内涵建设、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工学结合学生管理模式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执行、管理、考核、考评体系。文章探讨了技术应用型本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实习实训组织、管理及考核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研究相对弱,尚未形成系统的培养体系及思路。应用型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受高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不同;因此,需要深入剖析应用型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三生教育"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刘世峰 《职业》2024,(3):32-35
<正>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养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推进校企融合、提质培优的重要途径,是技工院校服务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务实举措。开展工学一体化工作是实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将带动形成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新局面。推进工学一体化工作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高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综合技能的重要实践性环节.  相似文献   

17.
谢伟  李瑞 《职业时空》2012,(9):44-45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和国内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学生职业技能与素质培养、"双师"教师建设和"双证"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示范性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令 《职业时空》2009,5(10):32-33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就如何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与监控,切实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和监控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赵秀东 《职业》2016,(2):113-114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职德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仅仅依靠一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足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要求,结合中职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分析,依托整个中职德育课教学平台,发挥中职德育课的优势,全面渗透职业生涯教育,从而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借助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平台,发挥中职德育课的作用,加强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提高中职生职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能更好地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零距离的培养目标. "教、学、做、考"四位一体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教学模式,其中的"教"是指教师和教学, "学"是指学生和学习, "做"是指导学生实作,而"考"不仅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质等学校学分考核,还应包括在企业工作中学生的工作业绩、态度及个人素质等企业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