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凡宝 《职业》2017,(13):46-47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各院校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有些院校忽视了职业精神的培养,而技能人才的职业精神主要就是工匠精神.技工院校要尽快转变只重技能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教育教学中.本文分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春 《职业》2023,(10):50-53
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是各行业从业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也是各行各业对人才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技工院校从规模上已经占据很大的比例,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培养了大量的技能人才,以满足各个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但是,技工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鉴于此,技工院校要创新教学模式,将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作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核心要素。本文在分析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技工院校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合策略,以期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冯赫君  周施佳 《职业》2023,(11):32-34
本文针对技工院校亟待解决的工学一体化教学与思政教育、“劳动、劳模、工匠”三种精神教育有效融合的问题,明确“三种精神”的内涵,引入SSES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的5项指标与工学一体化项目内容相结合,创造性地对课程改革提出一系列可行方案,通过建立学生能力素养档案,多元化评价学生,个性化辅导学生,将学生引导到适合自身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上,让学生在职业岗位中践行“三种精神”的内涵,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建锋 《职业》2023,(14):47-49
新时代,工匠精神赋予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新使命。本文以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为逻辑起点,梳理和分析了当前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与路径。主要包括:耳濡目染,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创新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唤醒,激发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内生力量;产教融合,搭建有效工学结合平台;锻造创新能力,培育德技双馨人才。  相似文献   

5.
赵炜 《职业》2016,(30):46-47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一种精神理念,对于技能人才来说,其是否有工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职业价值取向.技工学校是为国家培养技工类人才的基地,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因为国家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技工人才来推进经济发展及转型升级.同时,工匠精神也是技工学校学生个人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因此,当前技工学校应当积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本文主要探讨了技工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措施,希望对广大技工学校教师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6.
张丽芬 《职业》2022,(2):28-30
针对技工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精神的实际情况,本文探索如何有效进行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精神,以期为新时代技工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精神、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方建京 《职业》2017,(29):95-96
技工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流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作为技能人才的重要素质,应该成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波 《职业》2016,(32)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是国家的需求,也是时代的呼唤.技工院校的教师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者,要成为践行工匠精神的模范,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品牌技能人才.本文对教师应如何发挥工匠精神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京红 《职业》2023,(8):54-57
本文分析了目前在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中融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现状与不足,阐述了在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中融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必然性和可行性,以北京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学生培养为典型案例,提出了关于在技能人才培养中融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是技工院校的职责,本文以长治技师学院工匠精神育人网络构建为例,通过长治技师学院构建主题课程,立工匠卓越之魂;技能榜样引领,铸工匠敬业之心;校企产教融合,塑工匠职业之形;营造文化环境,创工匠成长之境这四个维度,尝试探寻一条技工院校将工匠精神育人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职业》2021,(2)
习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提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贯彻习总书记指示精神,给技工院校学生提供“开学第一课”优质读物,为工匠精神教育课提供教辅图书,《职业》杂志社专门编辑了《技能人才风采》(增刊),并对《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汇》一书进行第三次修订出版。这两本书也是技工院校招生宣传良品,是校园开放日赠送学生家长的好礼,可以让学生家长充分领略技能人才风采,清晰看到技工院校学生的辉煌,从而树立全新的、充满希望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刘静 《职业》2017,(16):40-41
在社会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传承,而对于那些"以技走天下"的技工院校学生来说,工匠精神的塑造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提出,利用工匠精神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熏陶有助于他们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操守,有助于学生在职业道路上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13.
焦旭伟 《职业》2016,(29):50-52
工匠精神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阵地,培养工匠精神责无旁贷.但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单方使然,需要多方配合.教师集体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教育概念,对于构建多方配合的工匠精神培养体系具有重要启示.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教师集体的要义出发,探讨了技工院校基于教师集体构建工匠精神培养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孙伟 《职业》2020,(13):25-27
技工院校学生应当积极践行并弘扬工匠精神。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意义,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所需因素。在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理论与实践训练和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等方面融入工匠精神,切实将工匠精神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希望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报效国家。  相似文献   

15.
芦玉锁 《职业》2020,(10):73-74
技工院校开设工匠精神教育课非常必要,仅仅在课堂讲解是不够的.本文分析提出,要联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际,帮助引导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6.
张彩霞 《职业》2018,(26):23-24
职业教育只有从理念上推进改革,才能真正成为培养具备"工匠精神"人才的基地、成为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笔者结合所在学院的现有举措和未来规划,从建立教师"工匠精神"教育评估制度、研发职业素养培育核心课程模块和系列训练课题、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营造"工匠文化"氛围等几方面分析技工院校如何将培育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7.
秦修芬 《职业》2022,(8):65-67
工匠精神是珍贵的精神品质,是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蓬勃动力.培养工匠精神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传承和长期培育.本文结合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对如何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8.
董晨阳  陈姝宇 《职业》2016,(14):5-6
以“弘扬工匠精神,树立职业英雄”为主题的主题研讨活动,于2016年4月24日在邢台技师学院成功举行。此次的主题研讨活动,是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成立后的第一次研讨活动。来自全国近百所技工院校的校长、办公室主任参加了研讨。  相似文献   

19.
叶孝嫣 《职业》2014,(17):134-135
技工教育以能力为本位,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实用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表现,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应当渗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精神。本文从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在课堂中渗透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工匠精神的阐释,分析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探讨工匠精神教育课在高职院校开设的重要性;基于工匠精神教育课提出了两种教学设计过程,在课程开展之初,增加了与实训相关的教学项目;通过分析教学项目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对技工院校开设工匠精神教育课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