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希东 《今日南国》2010,(16):59-59
每次从荒原上回家探亲,当我临走的时候,我是多么渴望娘能送我出门,哪怕是送我到门外几步也行,可每一次都让我失望了。因为娘从不送我出门。在我的想象中,我是多么渴望娘能像儿时一样牵着我的手或是挽着我的胳膊,一直走到村头的一排排老槐树下,然后与娘挥手告别,我就朝前走,娘就默默看着我,我猛一回头看到了娘被风吹起的一缕缕白发……可是,娘从不送我出门。  相似文献   

2.
路上的南瓜     
张先震 《新少年》2012,(5):26-27
天气真好,小老鼠出门玩儿。经过一片树林,只见路上躺着一个南瓜。小老鼠四处一看,哦,是从山坡上的南瓜地里滚下来的"。这是谁种的南瓜呢?我得把南瓜送回去。"河马伯伯经过这里,仔细地看了看说:"这个南瓜是小浣熊种的,它就住在花园村,村头第一座房子就是它的家。"  相似文献   

3.
<正>在加拿大等国家,垃圾处理的规定非常严格,与其自己处理还不如送人积攒人情来得实惠。我刚到宿舍时,准备搬出去居住的留学生们,争着把用不着的家用电器、家居用品送给我,最后一间小小的房间三天内就摆满了电视机、电冰箱、席梦思床垫、被褥和折叠式沙发……晚上和爸妈网上聊天时,我用摄像头把布置好的温馨小家展示给他们看。爸妈一开始还批评我一到国外就乱花钱,但当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别人送的时候,连连惊叹不可思议。因为这些别人不要的东西,几乎都像新的一样。爸妈都为我感到高兴:"这样既节约了购置费用,也说明大家很欢迎你啊。"  相似文献   

4.
余平 《新天地》2012,(1):40
父亲家在6楼,他中风后就很少出门了。我去看父亲时总会送他一些营养品,当然也会按父亲的叮嘱给他带几份杂志。父亲对我送的水果、豆奶、芝麻糊等吃的似乎不太"感冒",却对我送的杂志情有独钟,父亲称之为"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5.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很忙,忙到没有时间回家探望父母,可细想想又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在忙些什么。父亲退休之后,赋闲在家,虽然同城住着,却总会接到他的电话。有时候是外出的路上,车多人多,环境十分嘈杂,却接到父亲打来电话询问:"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而且雨量很大,你带伞了吗?要不要我给你送过去?"我连忙说:"不用不用,我带雨伞了。"嘴上虽这样说,可心里却在发  相似文献   

6.
上海规矩     
早上6点钟,赵雨润驾驶他的银灰色帕萨特从家里出门,7点左右到公司。"如果不是这个时间出门,我担心晚点出门堵车,或者路况太差,让我这个新手司机招架不住"。第九城市的办公楼在张江高科园。"以前在淮海路上班的时候,‘新天地’就像我的客厅一样——客户、朋友都可以约在在新天地会面。在张江不太好意思请客户到公司这边来,因为怕别人觉得太偏  相似文献   

7.
毕业生情事     
那时候正好课很少,整天闲得无事。我有时很任性,是想起一出是一出的那种。就突然决定去他们学校上自习,去一趟就是3个小时,来回路上要花6个多小时。起初我根本没想找他。但因为他们学校吃饭是要饭卡的。而小餐厅又差、服务又恶劣。所以就找他想借  相似文献   

8.
丁品 《北京纪事》2015,(10):45-49
东交民巷小学,是我童年记忆里一段美好的时光. 先从小学入学考试说起吧.记得1962年夏天从培新幼儿园毕业,父亲提前把我接出幼儿园,先后送景山小学、实验一小等学校考试,折腾了一圈,却都名落孙山;送我报考东交民巷小学时,截考日期就快到了,此番不成,怕只有回幼儿园"复读"的份儿了.  相似文献   

9.
我老伴汤泰京,今年七十六岁。从一九九八年她就开始上老年大学。上课期间,老伴很少请假。记得有一次她与孙女同时出门上学。孙女对她说:"奶奶,今天下这么大的雨,你就不要去上学吧?"我老伴反问孙女:"婷婷,你今天不去上学,行不行?"孙女说:"当然不行,我们宜春中学有  相似文献   

10.
《可乐》2009,(1)
你的刀子嘴,伤了我的豆腐心。我搬来新居后,因住址和电话变动,就重新印了名片。我这人不善交游,很少出门,只在写作到深夜时,才下楼去吃夜宵。搬来这大院有些日子了,左邻右舍,我一个也不熟悉。远亲不如近邻,我应该主动搞好邻里关系,何不送上一张名  相似文献   

11.
胖子     
麦子 《社区》2009,(10)
我是一个典型的胖子,胖到了不爱出门的地步,因为我回头率非常高,又由于家住六楼又没有电梯,爬楼梯实在太辛苦,所以,我就更不爱出门了。工作之余,我一般不下楼,闲来无事就在家锻炼身体,减减肥。可是,由于我太胖的原因,走起路来"嘭嘭"响,更何况做运动呢?我在家里一活动,楼下  相似文献   

12.
正从4岁起,女儿小年就在附近的医学院体育馆学打羽毛球。我家通往体育馆的那条路,先是普通小路,后来变成一条敞亮的六车道大路。人行道上铺了砖,还在零星地挖坑种树植草坪。而小年,已经9岁了。我说:"小年,路好了,以后打球不要妈妈送了。"小年很惊骇,嚷嚷:"不行不行不行。"来回扯锯,最后商定好了,我送她到医学院门口。学院内车辆甚少,行人都是大学生哥哥姐姐,安全得很。她下课后,我再去门口接她。  相似文献   

13.
正1978年的一天,某大军区两位领导向陈云汇报工作,顺便给他带来两盒葡萄,被陈云拒绝:"我是中纪委书记,不能收这个。"两人解释说:"这是当地土特产,值不了几个钱,只是请您尝尝,不是送礼。"陈云坚持:"东西不能收,心意可以领。"双方僵持到最后,陈云说:"那我吃十颗,叫‘十全十美',剩下的你们带回去。"在此之前,同样有老同志送来一箱葡萄,一番反复推让后,陈云答应"那好,我尝五颗"。尝完之后就送友出门。  相似文献   

14.
我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第一次熬夜经历。那时我刚上初中,有一个周末的晚上,爸爸妈妈吃好晚饭就出门了,并且一整晚都不会回来。俗话说得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难得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怎么能放过与电脑来一次"亲密接触"的机会?从他们关上家门的那一刻起,到第二天凌晨3点,我几乎坐在电脑桌前没起身,直到困得不行了,才依依不舍地关掉电脑上床睡觉,一睡就睡到了第二天下午。有了这次先例,接下来熬夜就成了家常便饭。到了初二下半学期,熬夜的天数达到了一个"制高点"。那时我正面临初三前的分班考试,每天写作业就要写到12点,写  相似文献   

15.
不再迷惘     
李晓 《可乐》2011,(1):2-M0001
家人和朋友都在武汉。他们极力劝我在武汉读书、工作。也许是年轻气盛,也许是内心的叛逆因子膨胀,从上大学到工作,我都想远远离开他们。我毅然选择了相反的方向。我不要别人来规划我的人生,我不要一眼就可以看到我这一辈子能走的路,我喜欢在陌生的环境中挑战自己,我期盼更快成长为心中理想的模样。  相似文献   

16.
老板的礼物     
《可乐》2006,(8)
这些天家里装修,我总是忙到很晚,因此早上起得也晚,上班时常迟到。好在老板是个含蓄的人,并没有过多指责我。一天我上班又迟到了,他拿出一块手表对我说:"小余,这块表是我为你买的,价格不贵,方便你掌握时间。"接过表,我很羞愧,也感到一丝温暖,以后我再也没迟到了。前些天小吴从老板的办公室出来,脸红红的。我问她是不是挨了老板的训斥,小吴说:"老板没说我什么,只是送了我一张手机充值卡。"我说:"那你应该高兴呀!"小吴不好意思地说:"老板的意思是让我以后不要再用公司的电话和男朋友聊天了。他没明说,但送张手机充值卡给我,我就明白了,响鼓不用重锤。"客服部的小芸也得到过老板的礼物:一面精美的镜子。"为什么送你镜子呢"我问道。  相似文献   

17.
信息频道     
《华人时刊》2011,(8):84-85
留美谨记"入乡随俗"据美国《侨报》报道,中美文化差异很大,许多留学生一时间不能适应。在美国饭后埋单时不要轻易为同学或朋友付账,如果你这样做了,美国人觉得欠了你一个人情,得时刻想着什么时候或者是什么合适的机会去还你。因此,一同吃饭或办事花钱的时候,自个花自个的就行,不用考虑他们。同时不要随意给同学朋友送东西。除了正式的场合,比如生日、特殊的日子的时候,可以给他们送礼物外,其他  相似文献   

18.
去年冬天,到林都伊春采访。上午,刚下过小雪,气温有零下20多度。几位当地的朋友送我去宾馆,在路上,竟看到几名林业工人正在路边冻得坚硬的泥土上刨坑,坑边放着几株两米多高的红松,我看出来了,他们是准备在这里植树。一时感觉很奇怪,因为还是第一次看到在冬天里植树。一位朋友见我如此表情,  相似文献   

19.
女孩大玲喜欢找男孩小冬一起上学。通常情况是大玲找小冬,然后,他们嘻嘻哈哈地说着、笑着,走上15分钟,就到了学校。路上要经过一个很古老的市场,里面有一个玩具大排档,卖很多稀奇古怪的玩具,变形金刚、机器猫、电动汽车……好玩极了,他们顺  相似文献   

20.
张恒可 《社区》2011,(21):38
去年6月,我离开大学校园,站在就业的十字路口,我毅然决定:放弃回家乡就业的机会,留在镇江当一名社区工作者。上任前,母校领导赵书记的一番话至今让我受用:"基层是磨炼意志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的舞台。要了解基层认识基层,进而改造基层,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拘泥眼前,不要放弃学习,不要庸碌无为。"大学期间,担任学校学生团委副书记的我,经常下农村、去社区参与志愿实践活动,对社区的环境我并不陌生,社区的大妈们我也不生疏,社区的事务我略有了解。所以,初到社区工作我满怀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