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事背景】在班级管理进行小组有效评价的过程中,任何一种评价方式运行的时间久了,便很快会失去它的新奇性,并会出现漏洞,也就相应地失去了这种评价方式应有的效应。所以,当学生对旧有的评价方式产生了感{觉上的倦怠时,我们就应及时对原有的评价方式进行调整,补充,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9,(4):25-27
劳伦斯高中的校舍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它由淡褐色的砖块砌成,外观上是20世纪60年代盒子型的建筑样式,显得乏味。午餐时间,那些“重金属”乐迷们慢悠悠地向吸烟区走去,而那些打扮得像空军宪兵的学生们则在马瑞那拉店将比萨饼当作了午餐,学校的走廊中挤满了女生,其中的几位主角穿着最时髦的衣服,嘴唇画得很浓艳,而其他的一群女生则都穿着露脐装?该校的男生们也毫不示弱:脚蹬溜冰鞋的小朋客,穿着阿曼尼牌服装的富家子弟,以及那些穿着蓬松裤、迈着艾米纳姆式阔步的神气活现的招摇者。  相似文献   

3.
石康 《社区》2008,(14):62-62
20世纪60年代的人都经历过那种所谓的“慢生活”,就拿吃饭这件事儿来说,除了亲自去养猪种粮食种菜,几乎其他的所有事儿都得自己来,要是讲给80年代人,估计听起来像是古代生活。  相似文献   

4.
叶春福 《老友》2011,(4):14-14
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有一首由姚筱舟作词、朱践耳谱曲的红歌写得真好:"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曲调激越豪放、优美动听,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动有情,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60年代,一位落魄的香港商人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一条繁华小吃街上摆摊做生意。尽管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也尽管他做的鱼丸非常美味,但是许多买鱼丸的人从他摊子的前面经过走到别人的摊子上去买,光顾他摊子的人却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6.
刘学贵 《老友》2011,(2):28-28
我退休前的41年工作中,有37年是在农村基层度过的。想起过去有不少事值得怀念,但我最难忘的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的《劳动手册》。  相似文献   

7.
60年代初期,周恩来在八字方针提出和制定的过程中,强调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主张,将我国的国民经济从极度的困境中挽救出来,为贯彻和落实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八字方针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常昊 《可乐》2010,(4):54-55
张璇暂别中国棋界,只身东渡东瀛是1991年,当时我还不满15岁。她是60年代生的棋手,我是70年代“小龙”,平时都叫她老师。如果她一直留在国内,在国家队待着,我和她之间根本不可能有感情上的任何纠葛。她去日本,反而成就了我们的缘起。这是一个绝妙的悖论,在陌生中渐行渐远,才有蓦然回首时的心动。  相似文献   

9.
黄加佳  方非 《社区》2010,(1):59-63
福绥境大楼、北官厅大楼、安化楼。上了点儿年纪的北京人都知道,它们就是建于20世纪60年代、北京赫赫有名的“公社大楼”。  相似文献   

10.
孟凡 《社区》2013,(33):46-47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81号院里,有一东一西两座很漂亮的三层小洋楼。近些年来,网上传说这里是“鬼楼”,甚至称其为京城四大“鬼楼”之首,还说从上世纪60年代后这里就没有人居住。事实不是这样,我从1960年到1971年就住在这里,并度过了童年时光。  相似文献   

11.
陈群晖 《社区》2011,(30):44-44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关心和爱护他们是我的责任。”王老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王老就是王宝田,江西省军区原司令员。今年已经84岁的他,离休后,住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虎溪社区。  相似文献   

12.
周德云 《老友》2020,(2):21-21
20世纪60年代初,是农村最困难的时期。为了赚点钱补贴家用,在校读书的我加入了村中的挑夫队伍。挑夫类似棒棒军,赚的都是挑担的苦力钱。我家附近有一座石灰窑,很多人会来这里购买石灰。我们干的活是为买主将石灰挑到住地,每百斤石灰的工钱是2元。  相似文献   

13.
佚名 《社区》2009,(24):64-64
他的父亲是位大庄园主。 7岁之前,他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20世纪60年代,他所生活的那个岛国,突然掀起一场革命,他失去了一切。  相似文献   

14.
国宴变迁     
上世纪60年代,国宴通常在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中择一举行,一般设宴席50多桌,除邀请来访国宾一行出席外,  相似文献   

15.
樊晟岑 《社区》2015,(9):40-41
“如果说60年代的人稳重踏实,80年代的人叛逆迷惘的话,那70年代的人就是生活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那一类人;生在70年代的我是幸运的,那个年代所特有的现象和印记仍深深烙在我的脑海中,而对于每一个70年代生人的兄弟姐妹们来说,那时的天空特别蓝,时间那么饱满,那是一段纯净、幸福、朴素、真诚的回忆。”  相似文献   

16.
李明 《北京纪事》2010,(9):108-109
这位四合院里降生,胡同里长大,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街坊们都亲切地叫他“三爷”,因为他上边还有两个哥哥。艺术圈里的朋友们都称他明智先生(这可是他的学名)。提起他的人物画,功力可不浅。自幼爱买小人书(就是连环画)边看边学画人物,上学时,也喜欢观察老师和同学的动态,课间时也画上几笔,70年代还到艺术院校进修过。近些年,他因身体不佳,静下心来追忆自己青少年时代四合院的生活,以及日常身边的事儿、老胡同中的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17.
潘长有 《中华魂》2013,(24):22-23
我是个工人出身的劳动模范,后来当了干部。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我曾七次见到毛主席,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心中的圣土     
宣敏 《成才与就业》2014,(23):54-55
正生活给了我们许多:繁华、孤寂,成功、失败,喜悦、懊恼……凡此种种,让平淡的生命充满了生机。而每一个人的心中,总会有一块透彻心扉的圣土,每每回味时展现不经意的笑容。在我的心中就有这样一块圣土,成了我人生足迹的驿站,那就是让我流连忘返、沉湎其中的学习。学习引领我走进书的世界,陪伴我走过了人生的四十个春秋,让我认识了梁晓声、张抗抗、王安忆等作家,认识了《包法利夫人》《乱世佳人》《茶花女》等名著,让我沉醉于那片圣洁的殿堂而不肯自拔。  相似文献   

19.
陈群晖 《社区》2011,(20):44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关心和爱护他们是我的责任。"王老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王老就是王宝田,江西省军区原司令员。今年已经84岁的他,离休后,住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虎溪社区。离休后,他积极参与虎溪社区计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初期①,我国粮食的严重短缺造成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而国内粮食市场和紧急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无能为力,在“不吃进口粮”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粮食进口②工作适时开启.党和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成功解决了粮食进口的外汇短缺和进口粮源问题,同时正确处理了敏感的国际粮食援助,出色完成了我国在60年代初期意义深远的粮食进口工作.关键时刻的进口粮食在挽救人民生命,稳定粮食市场,缓解粮食危机和减轻农民负担,缓和农民和国家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恢复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粮食进口工作的实施也促进了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双边贸易,为我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