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辽阔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长期而稳固的农耕自然经济,以及高度发展的封建专制政治体系和相当成熟的封建文化,使得中国人——上至天子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在头脑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以中国为天下之中心,中国以外的地方为"蛮夷之邦"、"化外之民"的观念.这种观念经过长期的积淀就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定势,我们亦可以称之为传统心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道光帝从主战到最后被迫接受和约,经历了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使鸦片战争出现了打——谈——打——降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发生,与传统心态对道光帝决策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林则徐的政治思想、洋务运动思潮、洪仁王干新政思想、新教传教团的教义。  相似文献   

3.
一、隐逸文学在中国特别兴盛 隐逸文学在中国源远流长,象一串色彩照人的明珠,直逼遵命文学、庙堂文学和马屁文学,使它们暗淡无光。 中国文学史上隐逸文学特别兴盛,这跟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殊心态有密切关系。陶渊明将做官看成误落尘网之中,困居樊笼之里,宁愿归来守拙,寄兴田园。郁达夫面临世道浇漓,白色恐怖,文网严酷,想悄悄隐退,终于没有听从鲁迅的劝阻,于1934年春,携妻带子由上海迁回杭州。并发出“烽火满天殍满地,儒生何处可逃秦?”(《移家琐记》)的叹息。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文化的变迁及其影响朱俊强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产物,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集中体现,并主要通过社会文化知识结构和社会心理结构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化具有承传性、兼容性和独立性。任何文化体系都是随着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不断地...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前,中国文化系统的核心依旧是儒学.传统的封建文化笼罩着中华大地.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然要受社会的制约,是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作为文化核心的儒学的变化,就与道光年间社会政治的变化分不开的.清皇朝的统治在道光年间也是衰世,林则徐曾经形象地譬喻:"今日之时势,观其外犹一浑全之器也,而内之空虚无一足以自固".在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中,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为清朝"衰世"所呈现的种种景象,忧心忡忡,悲愤叹息,为什么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清帝国开始不停地走下坡路呢?这与他们推行的政策有着重大的关系.因为每种政策都离不开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6.
对于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研究,人们在谈论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原因时,往往多涉及相关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形势,很少分析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心理,这也是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研究不能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对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作些探讨,以求有助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深化。急躁心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出于富国强兵的良好愿望,而产生了强烈的超越意识。超越就是超过西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并未用“超越”这个词,但类似的词语如“制夷”、“驭夷”、“驾乎其上”、“制胜”、“并立”、“争…  相似文献   

7.
道光帝个人对鸦片问题及整个鸦片战争的态度,对于鸦片之禁弛和鸦片战争之胜败的影响是巨大的。长期以来,人们大多认为道光帝妥协、求和、动摇、投降、卖国。也有学者作过新的探讨,或认为道光帝是抵抗派;或认为道光帝左右摇摆,在某一阶段主战,在某一阶段妥协;或认为道光帝是速胜论者,等等。本文认为,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的总体心态始终是主和的。 (一) 鸦片战争与鸦片问题紧密相联,因此首先应探讨道光帝对鸦片的态度。谈起禁烟,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林则徐。其实,在林则徐之前就早已开始禁烟了。据载,清朝最早的禁烟令发…  相似文献   

8.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盛世 ,知识分子奔涌荟萃 ,奋发而起 ,向世人展示自己的胆识和才华 ,展示自己为国效力的决心和愿望。因此 ,唐代的知识分子在心态上凸兀地显现出了自己的时代特色。唐代历时近三百载 ,在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 ,知识分子同样也就经历了盛唐时的豁达进取、中唐时的用世与超脱和晚唐时的感伤落泊的心态变迁。  相似文献   

9.
一部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同时也就是一部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史。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发展,既使爱国主义内容得到充实、巩固和发扬,又使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逐步实现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历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以脑力劳动为基本特征的知识分子从其产生之始就表现出了历史的进步性 ,但同时也受到时代的局限 ;社会主义条件下 ,我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成了先进生产力杰出的代表之一 ;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 ,从事知识和科学技术生产、传播和应用工作的知识分子的地位与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和特殊。另外 ,知识分子还以其特有的理论探索性劳动揭示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 ,推动体制改革 ,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曲啸那苦海余生的传奇经历和那劫后不忘糟慷之妻的高风亮节曾感动过许多人,我也曾经为他鼓过掌。但是就在几年前听他作报告的当时,我便有几分不适的感觉,曲啸以他机智幽默的口才,引起了听众一次次的笑声,使得崇高的题目中增添了几分滑稽。内容和气氛的分裂使我担心那场历史悲剧会被人们当作历史的误会和玩笑。但当时这仅仅是感觉而已,并没引起进一步的思索。“不要求全责备”是那阵子的时髦话,中国知识分子的痛苦太多,该笑一笑了,权且把它当作“黑色幽默”吧。  相似文献   

12.
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广东民众自发开展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将岭南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发扬光大并赋予新的内容的起点。早在鸦片战争发生之前,广州就爆发过民众反对外国鸦片贩子干涉中国司法主权的斗争。随着鸦片战争的开始,广东民众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浪潮不断高涨。此后直到1849年4月的反入城斗争,广东民众的反侵略斗争持续时间长达十余年之久。在这场斗争中,爱国主义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广大民众起了有力的支撑和鼓舞作用。这一时期的爱国主义与贯穿于整个岭南近代的爱国主义精神相比,有自己显…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毕业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 ,显示出不同的心理特征 ,其产生原因各有不同。针对毕业生就业心态的误区 ,我们应及时采取措施 ,转变毕业生择业观念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  相似文献   

14.
行商制度在以农业为主体经济、对外贸易需要有限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辟,短时期内暂时未对中国内地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条约对海关税率的修改客观上对中国对外贸易有利。上海开埠后,作为新型贸易代表的买办逐渐兴起,成为对外贸易体制转型过程中的新因素。1842-1850年间英国尚未取得贸易优势,茶叶和生丝仍然是中国出口产品的大宗。但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贸易体系开始向以伦敦为中心的金融汇兑贸易网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从总体看至少有两个鲜明的特色,即峻急与悲凉。峻急是由于文学一面肩负着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任务,一面承担着为重振中国文学而须进行文学变革的重大责任。花落春残、文化衰败的严峻现实迫使文人之创作不能不充满了紧迫与紧张感,来不及精心构思,来不及从容抒情,也来不及在艺术上精雕细刻或进行各种艺术实验,无论如何,先发出充满痛苦的呻吟和反抗的呐喊是头等重要之事。而悲凉之产生,则源于启蒙与救亡过程中的一次次迷们、失误与挫折,源于面对中西文化冲突时的不知所措和选择的艰难,…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从来就有鸿鹄之志 ,他的福州之行是他隐退中再度奋起。在闽期间 ,郁达夫恢复了投身社会潮流的勇气和热情。郁达夫离闽出国 ,是其在家难国仇的悲哀无奈中寻求奋起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邵允振  傅义强 《兰州学刊》2005,11(6):251-253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作为列强的殖民地,在这场战争中将何去何从,朝野各界众说纷纭.以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干将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中国在战时难于中立自保,积极倡言参战,力主加入协约国,并对战时内政外交积极谋划,提出不少有见地的观点.但囿于他们的认识水平,对欧美列强拉拢中国参战的目的、对封建军阀急于参战的本质还有不少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社会实现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社会阶级和阶层由于政治力量、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迅速变动,理想的实现与破灭,前途的光明与灰暗等违告分晓,社会心理不仅十分丰富复杂,而且变化迅速。其中知识分子以其善于思考的缘故和较为敏感、多愁善感的特点,其心理变化更是如此。探究解放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的社会心态及其变化,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这一时期乃至整个近代知识分子及其历史特点和命运的认识,也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那个速变的时代。解放战争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知识分子的社会心态大体上经…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前后,尽管清王朝仍然“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1],但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华文化中心论的自我优越意识已开始失衡。社会变动,导致了社会粤潮的变向。作为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爱国主义的变向和转型已势在必然。一、经世致用思潮与忧时改革意识作为鸦片战争时期爱国主义发生变向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上林风气的歌舞升平转为忧患时势,知识分子由崇尚空谈变为寄意改革。这种忧国忧民的危机意识寄托在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潮里,成为经世致用之学的主心骨。鸦片战争前夕,经世致用思潮主要以关心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英国与中国的贸易已经有两百年历史。英国人对武夷茶的追求,使数亿两白银流入中国,繁荣了中国经济。但在长期贸易中,中英商业利益冲突也积累了许多矛盾。中国在广州一口通商的前提下通过十三行控制了武夷茶的价格,而英国商人期盼中国多口通商以减轻购茶费用,甚至转而控制中国茶业。英方的想方损害中方已经形成的茶业相关利益链,因而被拖延,被拒绝。双方经济利益的冲突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至于鸦片贸易的本身,只是一个小小的诱因。林则徐禁烟在道义上是正确的,在策略上也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