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进程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纪德尚 《河北学刊》2005,25(6):69-74
以对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再认识作为问题商讨的逻辑起点,在既定形态意义上,不仅仅是对已有学术成果进行综述性的解释,而是基于已有的特具学术价值的思想和观点,把社会学本土化问题研究引向深入。从历史形态出发,则需要继续遵循社会学本土化的主张,适时转变已有的思维定势,从新的发展观的视角去审视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研究的轨迹,从中可以窥探到,它既是一个引进、吸收、消化的过程,又是一个综合、转换、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从美国西部开发看中国西部开发法治环境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西部开发是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背景下进行的。良好的法治环境既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条件 ,也是其必要的保障。本文从研究美国西部开发法治环境的构建出发 ,结合中国国情和西部地区的特殊情况 ,对中国西部开发法治环境的建设提出若干构想 ,强调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在中国西部开发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法治建设、犯罪问题、民间纠纷等三部分的法社会学探索,笔者对其研究团队1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其中,法治建设的法社会学探索包括:从法制到法治、法律的双向诠释、法律的"在场"与"不在场"、法律的实践逻辑、从"送法下乡"到理性选择、中关法律意识的比较等六个部分;犯罪问题的法社会学探索包括:社会转型与犯罪成本、犯罪人的自我归因、女犯的生活世界、堕入犯罪的"漏斗效应"等四个部分;民间纠纷的法社会学探索包括:法律的"差序利用"、初级关系的变迁与民间纠纷解决、弱者诉讼的谋略、法律的"甩干机制"等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秦强 《社会科学论坛》2012,(4):246-249,252
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的确立,中国开始了由一个传统人治国家向一个现代法治国家的艰难转变。在这场凤凰涅磐般的制度嬗变中,法律由于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而一举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5.
陈文江  张丽 《河北学刊》2020,40(5):178-185
西部社会学相关的研究与讨论,首先需要明确何谓"西部社会学"?回答这一问题,须从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多重维度分析西部社会的多重属性,从而明确西部社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概念及内涵。本文从回应唐代兴《西部社会学抑或社会学西部学派?》一文的争论出发,讨论了西部概念的产生、研究主体与客体的联系、认识过程与方法、西部社会研究的未来方向,以及西部社会学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指出,西部社会学是将空间概念"西部"与社会学专业组合而成的一个新概念,与当前中国国内关注的主流问题、核心观点和理论传统有一定的区分。为理解西部问题、解读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在西部的境遇,提出西部社会学概念,也以此为社会学植根中国和反思中国的现代化后果提供了另一种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6.
罗芸  李国纲  罗春林 《学术探索》2001,(Z1):148-150
为西部大开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要.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把西部大开发纳入法制轨道,其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在西部得以形成,西部大开发才有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法的美学意蕴表明法是一种蕴含真善美并旨在构建秩序与和谐的社会治理艺术。仪式是表达法美学的主要载体,西部社会的仪式资源丰富,对仪式的遵行有助于培养民众的法律信仰情怀。西部地区具有社会治理重"情"、治理资源残缺等特点,而这些恰恰契合法美学的固有规律,因为"情"是法之真善美的基础,而人性的弱点决定了法之美包含残缺美,因此它们可以作为蕴含法之美的社会治理资源。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美国人也存在着三种对待法律的叙述:法律面前的求助者、法律游戏的参与者、面对法律困境的反抗者。当下的国人对待移植而来的法律,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水土不服。对美国与传统中国的法治观念进行一番比较,对于完善我们的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位育论":一条寂寞的社会学本土化路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洲 《人文杂志》2003,(2):152-157
作为生物学与社会学对话的重要成果,"位育论"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弊端予以反省,同时也纠正了西方演化论思想所可能引发的错误,包含了一种美好的重人道社会理想.作为一种学科对话的理论范式,它超越了个体与社会的对立、静态与动态的对立、社会性与生物性的对立、传统与西方的对立,它的提出在社会学理论发展上是一种创新."位育论"昭示着生物学演化论思想和传统中国文化结合的一种路数,虽然只是一条寂寞的路,但却是社会学中国化的一种难能可贵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0.
作者着力对《法律社会学的学理与运用》一书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论,认为该书研究视野开阔,实现了西方学理与中国实际的巧妙结合,继承与超越创新,突出了对民间法和乡土社会法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人治都是治理国家的方式,而且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不是要完全摒弃人治,而是要肃清专制思想,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与道德素养,从而找到人治与法治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日渐彰显,但检讨法治进程的缺失,明确法治方向和把握法治发展着力点,应是时时注重的。本文从法治发展的路径选择出发,探讨了中国法治进程初期的缺失,提出应重视法治精神的培育,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培育中国的市民社会,以使法治有更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3.
行政裁判制度立法的法治化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行政裁判制度立法法治化 ,不仅要求有关行政裁判的法律在形式上是完备的 ,而且还要求在价值层面上是良好的 ,符合公正、高效的原则。行政裁判制度立法法治化必须遵循立法的一般原则和规律 ,并对旧有的体系进行改良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李林 《学术探索》2011,(2):74-88
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本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大背景下,从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法治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依法治国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实践发展,明确提出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必须推进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5.
政体与法治--重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按照统治者人数多少、统治者为谁服务和阶级三个标准,把政体分成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等两大类六小类十八个品种,认为这十八个品种的政体中的十四种都实行或可以实行法治,说明法治是治者的选择,是否实行法治决定于治者的态度,与采用何种政体无关,而影响治者态度的因素主要是治者的品德和对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依法治国,必须要正确解决权与法的权威谁居至上地位的 问题。执政党对国家领导权的实现应科学化与法治化,执政党的一切活动应在宪法和法律 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在具体国家事务上,党的领导权必须与国家的立法权、司法权与 行政权的具体行使施以三维剥离。在确保社会政治廉洁方面,应将执政党廉洁置于首要。  相似文献   

17.
清末法制改革奠定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础,因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清末变法修律的大潮中,宋育仁顺应形势,就法的起源、法的依据、法的功能等方面结合中西文化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为中国法制思想由传统走向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体现了党建历史与理论逻辑发展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科学基础上民主与法制的统一,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治国需要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了社会主义德治与法治的联系、作用和区别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德治和法治国家必须 :1、社会主义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 ;2、要把建立德治系统工程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 ;3、在良好的德治环境下 ,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普法等环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