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应用具有不同于传统服务的低成本、跨区域、高效率和充分个性化的特征优势。互联网金融正飞速蚕食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当今银行已经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以一个"老大"的姿态来对待每个客户,银行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自身的管理经验,重塑业务流程,洞察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个人定制服务。才能再互联网大流中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经营管理受到了来自互联网金融的猛烈冲击,传统的银行经营服务模式的缺陷也都暴露出来亟待改革。面对互联网金融猛烈冲击所带来的空前的压力,商业银行应该如何来通过改革和创新来应对,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章在简单介绍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情况的基础上,浅略地对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站在银行的立场上针对所提出的问题给出几点应对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互联网以及先进的科技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规模逐渐壮大。银行的理财业务作为金融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商业银行发展创新型理财业务具有重要意义。在实现理财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金融环境的不断完善。本文针对互联网浪潮下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推动理财业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也随之开始兴起,越来越多的商家、企业开始从原来单一的线下业务平台运营,转向为"线上——线下"双向业务平台运营。而那些虚拟经济业务则开始选择渗入到传统实体经济业务中来。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越来越多的网络支付平台开始渗入到传统金融业务中,而其与银行业务相重叠的部分,更是表现出其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发展压力。如何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是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分析,找出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并整理造成此问题的原因,从而为商业银行找出其需要提高的业务方面,借此来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越来越快。现阶段互联网金融正以其成本低、便捷、高效等突出的优势,改变着传统银行业的思维理念、经营规则和运行模式。本文在阐述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银行及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最后从互联网金融的角度重新审视传统银行业务和经营模式,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同时,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商业银行最好的选择是实现转型,笔者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以及在“注册信贷分析师”培训过程中所学的专业知识,简要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转型的启示,希望能为商业银行的转型贡献一点力量。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2015年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意味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迎来了非常难得的大好时机,因此,在“互联网+”这片竞争蓝海,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也在深化金融改革、促进企业转型.毕竟,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融合起来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出路.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传统银行正加速启动互联网金融战略. 2014年12月12日,中国银监会表示,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旗下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已正式获准开业,这是中国首家互联网民营银行.  相似文献   

8.
雷英 《经营与管理》2006,(11):26-28
商业银行使用金融工具的战略理念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工具及衍生产品的交易快速发展,期权、期货、互换等业务的活跃对银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银行越来越多地使用金融工具来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在这一过程中,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在多年的金融衍生交易过程中,形成了完善的防范各种风险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现代全能型商业银行的显著特征是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的组合。传统商业银行主要是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资金借贷者之间的中介。银行通过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发行债券收取资金,然后向顾客提供贷款。投资银行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互联网金融改变了原有的单一银行支付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作为金融业主体的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复杂关系。商业银行改变传统观念,增强与客户接触,以及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合作等,将对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和企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生态学理论对分析相关问题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信用卡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其对于带动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信用卡可带来较高的利润率,因此是商业银行高度重视的零售业务内容。但是,随着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发生变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传统的信用卡业务发展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商业银行为了获取利益以及吸引消费者,会采取放量发放信用卡的方式带动信用卡业务发展,从实际表现来看,这种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效果式微。文章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信用卡业务高增速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大范围应用将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繁盛,互联网金融逐渐兴盛起来。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领域内兴盛的金融模式,这给传统银行造成了一定冲击,同时也推动着传统银行的转型。该文通过分析大数据环境中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和创新,探讨传统银行转型策略,以期为银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的进行革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互联网,谋取更大的利润,金融企业也顺应着时代的大潮,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了结合,造就了今天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摒弃了传统银行中办理业务的繁琐程序,简化了客户的服务环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是,在边界的背后,互联网金融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互联网金融,这一网络技术下的经济产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快速增长,其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也随之增加。下面本研究从互联网金融的特征以及发展机遇入手,详细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以及传统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挖掘能够有效分析商业银行数据库中的信息,将其转化为知识为银行的经验决策服务。本文在介绍数据挖掘技术及其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总结了数据挖掘在商业银行业务中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和金融欺诈监测,并具体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上述几个领域内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将对传统金融在经营理念、金融基本制度、金融产品渠道和创新产生重要影响,加速"金融脱媒"进程。但其发展存在着信用评价和甄别能力较弱、风险和评估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为此,传统金融一些制度平台和监管范围要向互联网金融延伸,建立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业务范围和业务准则,建立涵盖互联网金融在内的金融运行规则、监管体系和适当监管方式,构建金融机构信用评价公示和风险提示制度,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安全等级,建立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者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出现了更新,同时银行业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部分银行已经消除了传统的业务形式,银行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未来商业银行发展模式作出深入的思考。在此,我将我个人的思考总结如下,希望能为未来商业银行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字金融是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金融产品和服务相结合,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数字化改造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金融形态。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经营行为发生了变革,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数字金融的发展趋势,探讨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面临多种新要求 比尔·盖茨曾经预言:"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将是21世纪的恐龙." 目前的国内金融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利率、汇率市场化直接融资的蓬勃发展、客户需求日益精细化专业化等,将对传统的银行服务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国家宏观从紧的货币政策也将对商业银行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枢纽地位.商业银行通过散布在各地的网点,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以及广大居民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从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来看,由于零售业务具有领域广、批量多、风险小和个性化以及收入稳定、附加值高等特点,近年来,各家银行纷纷将业务发展的战略重心和金融产品创新的重点转移到零售业务,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打造一流零售银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是一个蕴涵巨大机遇和广阔前景的市场,它的推出不仅适应了居民日益增长的投资理财需求,也创新和丰富了银行的业务品种,为银行的利润增长开辟了新的空间。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另一新的战场。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进行研究,是关乎我国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