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基于静态的竞争均衡和动态的竞争过程,西方经济学对于市场竞争进行了二维分析。作为一种静态的结果和状态,竞争均衡通常认为是有效率的,能够带来很大的社会福利。但是,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和行为,竞争虽然能够处理“分立”的信息,形成真实的市场信号,但它会造成大量的重复浪费,导致众多的市场失灵,因而存在很大的成本。面对竞争的双重效应,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垄断的关系,制定正确的制度规则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国企业仍处在"微笑曲线"中低端位置,并且与链主的地位存在不对称性。链主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挤压低端嵌入企业的利润空间,迫使其长期锁定在经济租的低端状态。从嵌入全球价值链竞争性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位势出发分析他们的市场控制力状态,提出了"嵌入竞争"的"十字型"二元市场结构理论,其市场结构是包括水平方向的"面对面"的有效竞争和垂直方向带有纵向组织职能的垂直约束的双重叠加后而形成的异化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强化了嵌入后的"锁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周芳 《青海社会科学》2006,(3):40-43,4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可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种方式。因价格竞争有其局限性,因而随着竞争的激烈、企业管理者经历市场的洗礼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非价格竞争的优势日益凸现,并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提供普遍服务和保障公共利益是公用事业的基本目标,由此凝炼了公用事业政府管制的基本内容.公用事业竞争机制的引入有利于救济政府机制的效率低下和促进市场主体的高效参与.公用事业竞争机制区别于市场机制下的完全竞争,它是与政府管制并存的一种有限竞争.有限竞争涵摄有效竞争和可竞争市场两项基本内容,并形成在市场准入、产业投资和定价机制等方面的竞争政策.  相似文献   

5.
垄断状态与竞争关系的重新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怀安 《学术论坛》2004,1(6):99-103
文章在系统考察和梳理竞争内涵的基础上指出,竞争之精要在于:它是一种逐利争胜的活动或过程;从动态的视角看,垄断状态并非天然排斥、限制和妨碍竞争,相反,它提升竞争的层次和效率,在一定条件下,垄断状态是竞争的必然产物。因此,垄断状态不应遭到反垄断政策的规制,反而理应得到政策和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论政府竞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府之间产生竞争,形成竞争性的政策供给市场,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独立的决策权利,政府能够分享制度竞争收益(或者说有竞争收益权)。政府竞争是一柄双刃剑,既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政府服务质量,也容易形成地方封锁,抑制经济增长,因此对待政府竞争既要鼓励,也要规范和协调。  相似文献   

7.
竞争和合作是两种基本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一个社会经济效率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受到它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性质、形态等的影响。从社会经济制度的理论前提、意识形态基础等方面看,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市场运行的本质特征,是市场经济高效率的源泉;合作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基础和前提,反映了计划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计划经济克服市场经济不正当竞争从而保证经济高效率发展的法宝。理论与实践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近现代世界经济史证明,纯粹的合作与纯粹的竞争一样都会损害经济效率的发挥,如过度竞争会引致市场风险的过大、利润率的下降,甚至社会资源的浪费;而过度的合作则会使经济活动当事人的主体性削弱、造成经济主体激励不足、裙带关系风气盛行、生产效率低下等。有效率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重要表现是对过度竞争和过度合作的有效治理,也就是说,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和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较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120急救资源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质,同时,具有弱自然垄断性。政府对弱自然垄断行业应采取放松管制,促进竞争的政策,通过拍卖的方式出售特许经营权,引入竞争机制,达到资源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如同社会生活一样,学校生活群体与群体之间,群体内各成员之间总是处于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丰富多彩状态。学生生存在集体中有时为了共同利益和目标而同心协力,有时也会要求自己战胜他人、超越他人,因此,处在学校这样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合作状态和竞争状态的两个重要变量,有必要充分利用学校情境中的竞争与合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一、学校情境中竞争的含义及其利弊竞争是个人或群体力求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胜过对方的对抗性行为。它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基本形态。学校中的“考”、“赛”、“评”活动基本上都是竞争。…  相似文献   

10.
争胜竞争的企业家发现过程--市场过程理论的市场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在时间、知识和人类行动的独特解释基础上 ,市场过程理论特别强调将市场理解为一个争胜竞争的企业家发现过程。哈耶克注意到竞争作为发现知识过程的重要意义 ,其立足点正是对真实时间和全然无知状态下企业家行动的正确洞察。米塞斯和柯兹纳更关注企业家推动市场过程的力量 ,既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其逻辑依据仍然是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时间观、知识观以及对市场主体的深刻理解。在市场过程理论看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 ,企业家发现和利用知识的争胜竞争过程 ,就是经济增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现代竞争理论的发展与流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竞争理论的产生是以打破了把完全竞争作为现实和理想竞争状态的传统模式为主要标志的。熊彼特的创新与动态竞争理论 ,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 ,哈佛学派建立的产业组织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芝加哥学派的理论对竞争政策方向的修正 ,以及新奥地利学派对反托拉斯政策必要性的全面否定 ,使竞争理论迅速发展 ,为竞争政策提供了经济学的根据。人们更加注重效率分析 ,并充分运用局部均衡福利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博奕论 ,深入研究组织行为的福利与效率后果 ,使垄断问题的研究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12.
制度竞争: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经济学相关理论的一个暗含前提是把国际竞争的主体设为企业 ,对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分析强调微观的物质技术效率层面。本文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一国政府作为独立的国际竞争主体 ,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的宏观层次的制度优势是微观层次竞争优势的前提。国际竞争包含以政府为主体的宏观层次的制度竞争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微观层次的物质技术效率竞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 ,国际制度竞争在三个维度上进行 ,竞争绩效最终表现为三种制度优势的构建。在这种理论框架下 ,论文最后考察了中国的制度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是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组织状态影响产业结构的重心转移和高级化进程,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敏感度,竞争活力促进市场结构向更高层次转换.经济规模是创新投入的基础,适度的进入壁垒有利于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成长.通过政策体系实现有效竞争的产业组织,才能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产业资源重组,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名牌竞争战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来的营销主要是品牌的竞争。优秀的品牌具有识别、保护、促销等功能,中国企业必须实施名牌竞争战略,才能适应市场变化,有效抵御外国名牌的入侵。实施名牌竞争战略,塑造中国名牌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5.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市场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内驱力,是市场竞争的动因.但另一方面,经济利益也有可能成为破坏竞争的诱因,追求个人利益的欲望如果过度膨胀,则可能导致市场上经济价值准则逾越市场活动领域,利益的诱惑会驱使一些经营者抛开职业道德,甚至置法律于不顾,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从事交易,以损害竞争对手或消费者的利益来为自己牟取暴利,从而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破坏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不当竞争的形成固然有其主客观因素,但是,不当竞争的成本过低而收益太高,才是其存在的最根本原因.要想彻底根治不当竞争,必须使不当竞争者为此付出相应的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16.
竞争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会实现竞争秩序.竞争秩序的实现至少需要两个层面的系列制度,一是程序性制度,即私有产权、契约自由、开放的市场以及责任;二是维护性制度,主要表现为竞争法律制度,包括反垄断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以及其世他竞争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论反垄断法的目标和规范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甲庆 《学术探索》2004,1(4):47-51
文章指出反垄断法的根本价值目标,应在于通过维护竞争自由,来维护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福利的持续最大化,并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效率标准的内涵、历史演进及其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18.
完全竞争与经济效率:另一种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观点认为,竞争程度与经济效率正相关,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本文将证明,这个流行观点不仅在现实经济中不成立,而且理论层面也存在缺陷或不确定性。有效竞争和有效垄断并存成为政府反垄断政策追求的理想目标模式,是本文的逻辑推论。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权力转移时期,大国权力竞争日益加剧,守成国家会如何对付与自己势均力敌的新兴国家?这是国家崛起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回答的现实问题。超竞争制衡是守成国家在超竞争情境下应对目标对手挑战的综合策略。在超竞争态势下,为获得领先对手的战略优势,守成国家偏好从实力地位出发,采取威慑、竞争与制衡的综合性对策,以发挥战略工具的最大化效能,实现对目标竞争对手的压制。美国印太战略把中国作为首要竞争对手,蕴含着超竞争制衡的逻辑,集综合威慑、极限竞争与复合制衡三位于一体,使中美关系呈现出选择性对抗、全面性竞争、有限性合作的多维特征。本文的结论是,美国对华战略的超竞争制衡态势将长期化,但是鉴于双边关系的超级复杂性、脆弱性和敏感性,中美双方应保持理性一致和战略克制,需要正视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现实,需要超越消极竞争,探索建立“护栏式机制”,努力构建一种积极和良性的竞争关系,以保持战略稳定,避免出现关系失控。未来中美关系会在震荡中维持“斗而不破”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波特五种力量竞争模型及其拓展形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波特的五种力量竞争模型 ,一直是企业进行行业竞争分析、制定竞争战略的基础。格鲁夫的六种力量竞争模型在波特竞争模型上加了一种竞争力量 ,中国学者借助网络分析的方法 ,建立了网络结构竞争模型。本文比较分析这些竞争模型后发现 ,波特竞争模型仍然是行业竞争分析的重要基础模型 ,网络结构竞争模型克服了行业竞争模型中静态和孤立的特点 ,使得行业竞争结构分析可以在动态和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格鲁夫的六种力量竞争模型中的第六种力量实际上是来自于另一个竞争模型。使用网络结构竞争模型可以在更宽的视野下 ,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状况 ,调整企业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