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81年6月,正值西藏和平解放三十周年之际,藏族作家益希单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幸存的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打开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小说。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红色美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孕育出不同的艺术特征,并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特定地域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太行山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在整体上存在红色美术共性化的特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形成了自身内在的艺术特色,有明显的区域化特点,其作品主要采取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形式丰富多样,艺术语言单纯朴素,创作内容厚重,创作时间跨度大。太行山红色题材美术作品是中国红色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实并丰富了中国现、当代美术的表现内容,至今已演变成一种独具太行山意蕴的图像资源符号,承载着特殊地域的红色革命精神和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扎西达娃的创作以1985年为界分为2个时期,那么1985年以前的小说就是他的“早期创作”。扎西达娃的早期小说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就是他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由于扎西达娃具有很强的艺术开拓意识,他的早期小说中还具有其他一些艺术特色,如意识流、蒙太奇等,这为他后期的小说创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现实主义是现代戏剧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将现实主义手法融入戏剧中是新时代戏剧的一大特色。艺术生产需要对焦现实题材,攻坚克难,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玩偶之家》《人民公敌》都是易卜生的代表作品,《玩偶之家》主要以家庭背景为内容,进而围绕家庭和婚姻等问题展开情节,包括社会与道德。《人民公敌》则是通过对污染事件调查中,通过一系列的事情,从而引出人们对于良知、欲望和民意的博弈,内容十分丰富。本文旨在对人物刻画、剧情发展、艺术手法等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现代西藏美术的开端始于20世纪中叶,当时西藏画坛上出现了可称为现代西藏美术先驱的绘画大师安多强巴.他的艺术道路经历了早期探索、成熟和传承发扬三个阶段.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他创作了不少前无古人的传世之作.作品题材包括历史名人、宗教内容、自然景物和风俗风物等.他的艺术创作思想具有人文主义、理性实证和藏西合璧的特征.本文对安多强巴的艺术历程、重要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想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现实主义是现代戏剧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将现实主义手法融入戏剧中是新时代戏剧的一大特色。艺术生产需要对焦现实题材,攻坚克难,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玩偶之家》《人民公敌》都是易卜生的代表作品,《玩偶之家》主要以家庭背景为内容,进而围绕家庭和婚姻等问题展开情节,包括社会与道德。《人民公敌》则是通过对污染事件调查中,通过一系列的事情,从而引出人们对于良知、欲望和民意的博弈,内容十分丰富。本文旨在对人物刻画、剧情发展、艺术手法等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电视综艺晚会是一种艺术和科技结合的新型艺术门类,它除了义不容辞地承担着陶冶人、教育人、鼓舞人的责任外,在西藏,它还承担着“稳定西藏、和谐西藏、发展西藏、开放西藏、美丽西藏”的宣传任务。在西藏,电视综艺晚会既有广泛的文化土壤,又面临市场化、产业化的挑战,只有通过对西藏电视文艺发展现状加以思考、探索电视文艺的产业化路子,西藏电视综艺晚会的创作工作才会有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世纪90年代西藏美术的发展为主题,对藏族传统美术的传承和弘扬,新唐卡、布面重彩、油画、水彩、版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的探索、创新和发展,非架上当代艺术的创作和参与,女性画家和现代职业画家的出现等现象加以论述。自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美术家通过学习和探索,创作思路变得逐渐清晰和开阔,创作手法更趋成熟和多样化,在西藏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艺术环境。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丹东地区的小说创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张涛、于晓威和宋长江等作家的创作实绩为推动辽宁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何建立文学的地标,在历史与文化中寻找创作题材,这是目前丹东地区小说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地域下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对其进行创作既有历史意义又有时代意义。符合“二为”创作方针。建国后,以太行山地域下红色历史题材作品大多是国画和油画作品,为其使用水彩这一绘画种类去表现太行山地域下的红色题材起了启发作用。迄今,用水彩表现太行山地域下的红色题材的作品的并不多见,因此有着很大的创作探索空间,本文从多角度论述围绕其进行创作的思路、可行性及意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白崇人是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不断反思"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积极探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理论之路,审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与走向。对"少数民族文学"概念和价值意义的重释以及他在批评实践中呈现出来的开放多元、富有创新的批评理念,成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内的重要收获。其中,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自觉意识成为白崇人文学批评的表征模式,也展现出白崇人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者难能可贵的学术品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在西藏传播的历史背景,以及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后到西藏的内地画家及本地受其影响的代表画家和他们的艺术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较详实的论述和分析,揭示了这一时期西藏现代美术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李南  谭明祥  孙洪 《民族学刊》2013,4(4):97-102,134-136
动画"民族化"沿袭自油画"民族化"口号和艺术实践,其出发点是为迎合大众的欣赏习惯,立足解放初期本土80%文盲"工农兵"接受的主体上,其目的是作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思想武器,"民族化"与教育紧密相关。文革结束后,油画界专家学者不再提出"民族化"后,动画界至今仍然沿续着"民族化"道路摸索前行,这种实践十分不利于动画的健康发展。动画产业化过程中,解除"民族化"思想束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黄信 《西藏研究》2020,(1):79-86
译者是翻译实践的唯一主体,但又需要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表现出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即译者主体性。藏族典籍《萨迦格言》两个英译本(李正栓2013版和美国詹姆斯·薄森1969年版)在源文选择、源文解读、翻译方法以及表达方式等四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译者主体性差异,尤其显示了文学译者和语言学译者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的思维差异和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15.
阿来的诗歌创作虽然没有取得像其小说那样的成就和声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诗歌创作没有多大价值.相反,如果把阿来的创作看作一个整体来加以审视,其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就会凸现出来.它不但影响了阿来整个文学创作的艺术方向的选择和文学视界的定位;同时,他的诗歌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诗坛,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Derrick Bell’s pronouncement and challenge that racism is likely permanent has captured the imagination of Critical Race Theorists in education. Equally important are his ideas about living with the concrete conditions of racism.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 tension within Bell’s work. On the one hand, his writing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certain ‘racial realism.’ In this perspective, Bell encourages race scholars and activists to abandon notions of one day ending racism. On the other hand, Bell also retains a certain idealism, most evident in his appeal to the ethical dimensions of critical race work. He invites intellectuals to join him in fighting racism even if the prospects for change are sometimes bleak. In his life as well as his work, Bell willingly sacrificed prestige and financial security for his ideals, and seemed puzzled when his friends and colleagues were reluctant to do the same. Bell’s racial realism and ethical idealism comprise two – sometimes warring – moments that permeate his work.  相似文献   

17.
藏医学作为一重要的欧亚传统医学体系,其传统的传播区域不仅包括青藏高原和邻近的喜玛拉雅山地区,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到18世纪时在蒙古文化所影响地域藏医学也已经成为主流医学。19世纪50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贝加尔湖地区的一位布里亚特藏医白玛次成首次将藏医学带到了沙皇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并在上至沙皇宫廷,下至普通俄罗斯民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家族成员后来又将藏医逐渐西向传播到波兰、瑞士等欧洲其它地区,甚至远及北美,演绎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医学传播史。本文通过对白玛家族百年藏医传播史的回顾,重现藏医学在近代如何传播到欧洲,并在新的土地上开花结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翻译并非完全中立的语码转换行为,而且还是一种受制于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等诸多因素操控的政治行为。在20世纪初英国对中国西藏的入侵战争中,英国人奥康纳通过《西藏民间故事》的英译诱使读者接受英军入侵中国西藏的合法性,为英国入侵中国西藏制造声势,以实现排斥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建立英国对西藏保护关系之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9.
苏杰 《回族研究》2020,(1):78-84
黎光明是顾颉刚在中山大学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也是民国时期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学人。顾颉刚与黎光明的师生情谊与学术传承,虽辗转粤、京、赣、川多地而未曾稍衰,体现在引入学术研究之门、奠定学术成长之基、"拉回学术研究之轨"等方面。文章根据《顾颉刚日记》《顾颉刚书信集》及相关史料,略述顾颉刚与黎光明的师生交谊,再现一代文史大家如何对待和培养学术传人的生动过程,展示传奇回族学人黎光明的人生轨迹与学术历程。  相似文献   

20.
刘智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汉文译著家,他的翻译、介绍和著述充满了时代的创新性、开创性.刘智译著中哲学思想的丰富来源于他对伊斯兰哲学和思想的深刻学习和理解,更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悉心了解和系统掌握.其中,刘智对伊斯兰教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诗人阿布德·热哈曼·贾米(Abd al-Rahman Jami,伊历817-898年,1414-1492)的<勒瓦一合>(Lawa'ih)的译介,以<真境昭微>而著名,并反映了刘智译介过程中的创造性特征.<真境昭微>既忠实于原著,又以中国穆斯林的聪明才智超越了原文的文本,进行了汉语语境中的创造性表述和中国哲学范畴的恰当转化,从而以汉语的话语更直观地体现了伊斯兰哲学,特别是伊斯兰苏非哲学思想中"存在统一论"思想,以及苏非追求和实践自我超越和心灵升华的理想境界.在中国伊斯兰哲学、伊斯兰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更好地体现了伊斯兰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交流和融通,是人类智慧和思想间相互学习、理解、交流和对话的一幅历史风景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