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示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方面的系统工程。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心理等方面对精神文明系统工程进行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理论探讨,是摆在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基础上,本刊编辑部和我校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邀请校内部分同志就一些问题谈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3.
吴云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
本文从广义的文化角度,论述了精神文明与文化观念的关系,指出树立正确的社会文化观念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隐性工程,因此,只有重视和加强正确的文化观念的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在深层次上获得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阐明了文化观念与民族传统的关系,并提出当前特别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和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4.
李资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2):14-18
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作者认为,中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许多历史著述、民间文学以及社会实践中,凝聚了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文章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道德的特点,强调加强少数民族传统道德研究,对于丰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内涵,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殷晓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
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讨──“现代化与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殷晓蓉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复旦文科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三次双月学术沙龙于1996年6月中旬举行。会议以"现代化与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为主题,邀请复旦党委...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它关系到我国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新时期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关切的问题。我们认为,科技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科技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现在正是中国文化继往开来、革故鼎新的伟大转折时代,总结二千多年来的文化学术成就,开创中国文化发展的新时代,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近几十年来,东亚地区的实际情况,证明了儒家思想对于经济发展并非阻力,而是一种助力,儒家重视道德、重视教育的思想、和为贵的思想,在东亚地区,对于经济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这也就证明,盲目的反传统、狂妄的民族虚无主义,是完全荒谬的。对于民族文化传统,必须有全面的客观的认识。现在世界大通,文化的交流确已比较便利了。但是,民族文化的特点还是应该保持,应该发扬的。“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这仍是必须肯定的真理。 相似文献
8.
文化精神分析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燕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1)
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与文化时代的象征与核心。建设现代文明,应对社会的文化精神状态加以了解和改造,并为代表现代文明的文化精神的形成与弘扬做出努力。文化精神分析即对文化精神的了解、批判、改造和发展,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和重要内容。文化精神分析是人类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是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9.
依循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理路,联系当前社会,寻求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从四个方面,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现代新伦理的构建、道德与法制的互相促进、人文精神与科技理性的互补互动,探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并对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提出自己的看法。试图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从中发掘可资利用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塑造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理性精神,以道德教化补法制建设之不足,构建现代新型伦理,营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健康社会。 相似文献
10.
王京粤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2):113-115
出版文化的生产中心是编辑出版工作,它把精神成果通过现代的出版媒体的集合、固化成各类出版物,形成科学文化知识体系。出版文化的社会认知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对人们的政治、思想、文化和道德等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锦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以道德伦理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占居主导地位。封建礼教近百年来受到深刻的批判,但儒学并非一无是处。如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格完善、道德修养提出平等要求,与强调正己正人、以身作则精神等,都应肯定.本文从矛盾两重性分析儒学的历史作用,认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正面价值可以吸收和继承,负面则应摒弃和改造.既不割断历史,又要有所创新,这才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刘慧频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到21世纪。”在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不仅说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而且还是一项持久的工程。怎样才能建设好这项工程,关键在于行为文明建设。行为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①。行为文明包括社会公德行为文明、职业道德行为文明和婚姻家庭行为文明等几个方面。而行为文明又要依赖于行为规范─—道德和法律来规范… 相似文献
13.
马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道德属意识形态的范畴,它有自身传承与发展的规律。道德的属性与特征,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它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白族历史与文化,渊远流长。白族的故乡洱海周围地区,三千年前白族先民即在新石器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海门口青铜文化,进入了... 相似文献
14.
何历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道德的基本特性是主观性。这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道德与自我意识分不开,另一方面,道德与主体的实践经验及情感意志分不开。而道德理想主义是道德的越位,也是道德的"不在场"。道德理想主义的实践之所以都遭失败,就在于它把道德理想与政治实践直接挂钩,通过道德理想的意识形态化(或宗教化)从而既从形式上背离了道德,也最终在内容上发生了道德的异化。当然,道德理想主义由于它怀着对道德或道德理想的始终关注,因而也有它强盛不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16.
赫广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434-436
中华民族拥有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 ,这不啻是一笔极其宝贵而丰厚的文化遗产。中华文明从古至今绵延不绝 ,生生不息 ,世所罕见 ;在建设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程中 ,传统文化无疑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传统文化既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想资料 ,也是其出发点和现实基础。本文拟对此做出阐述 ,同时 ,澄清某些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汪应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传统文化是相对现代而言,是指前人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的统称,只有那些既是现代以前的,又流传至今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不同的时代,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不同。从纵向看,现代所讲的传统文化,不仅指古代文化,也包括“五四”以来传下来的现化文化。从横向看,既包括系统的思想理论的观念文化,也包括如器物、艺术品、古建筑、古代服饰、陵墓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和含有社会制度的资料等的制度文化以及包括文学、史学、医 相似文献
18.
田建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61-66
大学文化具有超越作用、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大学即文化。大学文化要坚持先进性要求,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中华文化,体现个性文化,体现世界眼光。大学文化是“化人”,要发掘大学文化的蕴涵,发挥大学文化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儒商的道德风貌及其精神文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琴 《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儒商是一种特定的职业承当者和人格存在,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他们不惟在物质文明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他们给予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贡献也功不可没。儒商对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他们的道德风貌之社会价值上,这就是基于儒家的君子人格、以义利统一为内核、以业仁重贤和好色不乱为外在表现的道德风范。儒商在自己的商业人生中自觉地实践并表现着此一道德风貌,由此体现出特定的精神文明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云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8(1):11-16
经济特区的实践也是文化与道德的探索。中国当代伦理道德的重建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实现由家庭关系出发演绎社会伦理到由个体出发演绎社会伦理的基点的转变,确立个体作为责任主体和道德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