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碧清 《日本学刊》2001,(3):132-137
二战结束至今已过去半个多世纪 ,揭露日本在二战中侵略罪行的史书可谓汗牛充栋。但是为数不少的日本人至今仍摆脱不了皇国史观的束缚。他们或对日本的侵略罪行轻描淡写 ,或为日本的侵略开脱罪责 ,极少数军国主义同情者甚至美化日本的侵略战争。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上 ,时至今日 ,一些日本人与受过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人民的认识仍相距甚远。更有甚者 ,日本某些内阁大臣不时跳出来 ,为日本侵略战争翻案 ,这不但大大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 ,更不能不引起亚洲人民的警惕。二战日本阵亡者的遗族受皇国史观的束缚甚深 ,虽早已耳闻 ,但具体情况究竟如…  相似文献   

2.
冯玮 《东西南北》2014,(9):71-72
“编纂会”新炮制的《新历史教科书》宣扬皇国史观,称“皇室一脉相承,万世一系,是日本优秀的原因”;兜售“大东亚战争解放论”和“自卫战争论”两大否定侵略战争的理论;继续否定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教科书,文部科学省居然审定为“合格”。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的、现实的以及民族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多数日本人基于错误的战争认识,形成了英美同罪论、自卫战争论等错误战争观。他们极力掩盖侵略战争的性质,否认侵略罪行,美化侵略战争,从战争受害者的立场来理解战争。这种错误的战争观,在日本不但没有得到纠正,反而大行其道。这不仅影响了政府的决策,而且助长了右翼势力的猖獗活动,阻碍了日本与邻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宋志勇 《日本学刊》2004,(1):119-135
日本投降后 ,日本政府及军方曾企图进行自主审判以逃避和减轻法律对军国主义分子的制裁 ,但以失败告终。在东京审判期间 ,日本政府和被告、辩护团制定了以确保不使天皇成为被告或作为证人出庭为核心的辩护方针 ,在法庭上竭力为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辩护。日本政府在东京审判期间的战争观和历史认识 ,是当今日本仍存的错误历史观的主要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扶翼”亦即日本近现代学校教育的军国主义化 ,通过系统地向学生灌输封建军国主义思想 ,把学生训练成服务于军国主义的忠实工具。“扶翼”二字在明治维新后日本诸法律规章中被反复使用。在推翻德川幕府统治以后 ,以西南藩伐为首的封建统治集团 ,进行了一场很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并确立近代日本天皇制 ,在此体制之下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天皇统治之”,近代日本学校教育变成“扶翼”天皇之工具。 1 890年的《教育敕语》把天皇规定为最完美的道德化身 ,把“扶翼皇运之无穷 ,继承皇祖之遗训”规定为教育内容。实际上 ,日本军国主义正是…  相似文献   

6.
严绍 《日本研究》2005,(3):1-11
本文依据历史的推进,以切实的史料和笔者先后30余次访问日本累计近7年的生活体验,诠释战后60年间日本人的具有主流意义的“中国观”———“反省与原罪的中国观”,“文革分裂的中国观”,“隐匿罪恶的中国观”,“复活皇国史观的中国观”与“和平主义的中国观”等,以期有助与加深对于日本社会思潮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自己的战争体验,并摘引他人的战争体验和有关历史资料,从不同角度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各个侧面,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并批驳了现在日本一部分仍然站在军国主义立场上的人的谬论,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史,以及了解现在日本一部分为军国主义辩护的人的立场与动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里摘译的是该文第一部分第四节。  相似文献   

8.
歪曲历史将误导未来──日本的历史观冲突及其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歪曲历史将误导未来──日本的历史观冲突及其深层原因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刘江永战后半个世纪过去了。要问日本给世界留下了什么印象,也许不少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日本还未能正确认识侵略历史。”本文拟就日本近年来美化侵略历史的动向及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做一...  相似文献   

9.
大正时代在日本出现了一股强势的人文主义思潮。主要表现为强调与物质世界相对的理性价值的新康德主义、宣扬人格是所有价值的终极标准的人格主义、倡导和平民主的文化主义和力行兼爱平等的人道主义,客观上形成了对明治时代形成的极端国家主义的反拔。与上述“主义”相呼应,出现了批判“神皇一统”的皇国史观,“去神存人”的“学术人文”思想。然而,由于上述诸多思想存在着难以解决的悖论,缺乏以民众支持的社会共鸣,因而没能阻止昭和时代全社会的文化倒退。然而,作为与国家主义相对立的人文思潮在日本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曾一度流行的皇国史观宣称,日本自神武天皇以来,天皇治世一脉相承,即所谓"万世一系",从无间断。毋庸赘言,这种日本天皇乃"万世一系"之说缺乏根据,但若称其"千世一系"倒还基本符合史实。总体来看,尽管日本的政局经常风云变幻,政权由摄政、关白、幕府将军到藩阀官僚几经易手,但直至今天,天皇作为日本唯一合法的君主地位始终没有改变。本文对天皇在日本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得以世袭延续的原因研究,进行了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日本当代右翼思潮是其近代外扩思潮的继续和变型.无论是近代的外扩思潮还是当代的右翼思潮,其基本内容都是围绕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至二战结束时的70余年间所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言的.二战后,在国内外双重因素的推动下,日本右翼势力得以复活,新右翼势力不断滋生,从而形成了一股否定和美化侵略战争、为侵略历史翻案的思潮,可称之为当代的右翼思潮.如果说,近代外扩思潮的核心是"侵略有理论",那么,当代右翼思潮的核心则是"侵略有功论".  相似文献   

12.
史少博 《社科纵横》2013,(11):45-47
当前,日本右翼的军国主义思想抬头,并且日本内阁政治开始右倾化,日本内阁试图美化日本曾经的侵略战争,并且进而试图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今年3名官僚与168名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安倍政权为了其政治目的,还极力想修改宪法96条,进而修改宪法第9条,对此日本共产党进行了坚决地斗争,日本共产党反对强化军备和日美同盟,日本共产党的委员长明确指出了当前安倍政治的三个异常特质:其一是他企图使过去侵略战争正当化的异常,其二是认为美国是好政治的异常,其三是极端大企业中心主义的异常,日本共产党呼吁日本内阁要学习德国对待过去侵略战争的态度,并且警告安培内阁如果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将使日本在世界上失去生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及对国民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了以美国等西方国家教育制度为样板的西方民主教育体制。随着天皇制国家体制的确立、军国主义路线的逐步形成及《教育敕语》公布,日本最终选择了在利用西方教育体制的同时推行军国主义教育的教育体制。在军国主义教育的灌输下,日本国民意识中的“效忠天皇的意识”极为浓厚,迷信天皇、尊崇天皇成为日本国民居主导地位的精神思想。  相似文献   

14.
张建立 《日本学刊》2012,(2):145-157,16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在如何认识侵略战争历史和如何承认战争责任等具有原则性的问题上,出现了右倾化的趋势。日本人的这种历史认识问题的形成,与美国的纵容、皇国史观的影响固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以退为进的罪己心理、既往不咎的祓禊心理和唯强是从的实用主义心理,对其历史认识的影响也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5.
日本军国主义阴魂缘何久驻不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军国主义阴魂缘何久驻不散马昌海5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其滔天罪恶罄竹难书。然而战后50年来,日本朝野一些势力,对这段历史从不进行认真反省和道歉。七、八十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以后,日本右翼势力更是处心积虑...  相似文献   

16.
1894年明治政府以国运相赌,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这场侵略战争摧毁了东亚传统国际秩序,成为日本武力崛起、扭曲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拐点,东亚国际格局面目全非。甲午战争破坏了中朝日三国三足鼎立以维护东亚和平安全的框架,日本将侵略的矛头指向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走上军国主义的不归路。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汲取。  相似文献   

17.
简论日本战后派文学曲阜师范大学刘炳范日本战后派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文学流派之一,是日本进步力量对军国主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艺术记录。他们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的批判、解剖和反思,无疑能帮助更多的人从本质...  相似文献   

18.
2 0世纪 80年代日本右翼运动的泛滥 ,肇始于日本政治的右倾化。这一运动围绕着修改宪法、参拜靖国神社、美化昭和天皇、鼓吹历史倒退、否认战争责任等几个重大问题 ,掀起了一股股战争翻案的逆流 ,其实质就是否认侵略战争的性质 ,达到为侵略战争翻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试论日本明治政权“征韩论”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从明治维新开始走向军国主义道路的,具体地说就是在“征韩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日本明治政权“征韩论”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思想历史根源,同时与明治初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和当时的国际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者劳拉·海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人满脑子是别人的经济行为怎样使他们受害,而从不考虑自己的经济行为对他人有何不良后果。这种“受害者情结”,与他们在政治上(特别是战争问题上)的“受害者情结”一脉相承。1 日本人的这种“受害情结”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思想领域中,战后日本文学也表现出了十分浓厚的“受害意识”。  日本战后文学曾出现了大量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对日本发动的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给日本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把日本这样一个侵略他国,给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