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民俗情境,指民间文化传统规约下与特定空间范围内的社会处境。福建汉族的共同的婚姻观,婚姻制度和婚姻仪式,形成了共同的婚俗特点。主要差异表现在具体仪式之中,具体的名称、词汇也根据地方方言的不同会有所区别。对福建方言语汇中的婚姻习俗语汇,进行民俗情境的考察和解读,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福建民俗及其地域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2.
河南西北部的18个县市在语言上被划入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方言区,从语音上来讲,这些地区的方言的确与山西话更为接近。该方言区形成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与该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及与晋地之间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关,移民要素也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探讨豫西北获济小片方言区形成的原因,希望借此解开长久以来人们对该地"河南人不说河南话"的疑问。  相似文献   

3.
方言、土语是历史范畴,也是地域范畴。作为历史范畴,各个方言、土语都有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规律;作为地域范畴,每个方言、土语也有其发展和形成的地域特点。赤峰市行政区域各旗县蒙古人的蒙古语,虽然从纯方言角度来讲隶属于蒙古中部方言的巴林和喀喇沁两个次方言区,但从行政区域和方言特点的结合点上来讲,可以把它们分成为上述两个次方言下属的喀喇沁和宁城土语。巴林土语、翁牛特和敖汉土语、克什克腾土语、阿鲁科尔沁土语等五个土语。而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地域角度讲,它们都很明显而且比较稳定地属于共同的和独特的特点体系。共同的特点体系,说明它们共同为蒙古中部方言临近两个次方言的姊妹成份;独有的特点体系显示它们名个都是一些独立的、客观地存在于蒙古语大家族中的一个个小小的独立的细胞。本文从历史和共时特点角度探讨了上述五个土语的历史形成和共时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黎语分为五个方言区,这五个方言区分别为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美孚方言和加茂方言区。这五个方言区下面又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土语区。笔者此次调查的方言区主要是哈方言区。哈方言是黎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方言,其使用人数是5个方言中的居高者,约占操黎语的总人口的58%之多。主要分布在乐东县、崖县、东方县、陵水县。哈方言各土语的分布情况是:罗活土语:主要分布在乐东县大部分地区,此外在白沙县和昌江县都有分布。哈应土于主要分布在黎族地区西北部、西部、南部及东南部的边缘地带。抱显土语:分布在崖县至乐东县的宁远河一点。调研过程中除了对罗活土语地区的抱由镇保定村和头塘镇两个地方进行调查之外,还对抱显土语区崖城郎典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罗活土语区中对抱由镇和头塘镇的语音比较分析,以及以保定为代表的罗活土语区和以郎典村为代表的抱显土语区的对比研究。最后结合调查问卷分析在语言接触过程中郎典村语音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方言调查的传统方法是调查者到方言区找人发音,然后凭借耳朵听,再采用国际音标来标注读音,最后整理、分析其规律,这种口耳相传的方法很明显有很大的缺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语音采集、语音分析软件来采集方言区的原始语音,并把它以MP3的数据格式保存下来,再提取语音特征中语图的强度、基频、共振峰、冲直条等,和普通话对应的音频相比较,经过分析,找出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间的差异及内在规律,从而总结出一套参考标准体系,再运用于其它方言研究、普通话教学研究、聋哑人教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四川方言音系与英语音系在音位、语音组合、声调语言与语调语言、节奏方面的特点和区别、音渡的差异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找出两种语言(方言)之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明确方言区英语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7.
皖西南处于江淮官话、赣语及吴语的过渡性方言区,其境内有些县的方言归属至今尚未定论。过渡区方言,尤其是单从语音角度不能确切分区的方言,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无疑能弥补语音标准的不足。皖西南方言特征词表不但能使我们认清当地方言词汇的基本面貌,还能揭示出境内各县市方言内部亲疏关系及外部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有积石山方言和同仁方言之分,其间的语音差别较大。本文在大量一手保安语语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传统语言学的角度对保安语各个方言土语的语音体系进行系统梳理与比较研究。从音质特点、音位数量以及具体音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保安语方言土语语音体系之间的差异,以期对保安语语音声学的理论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地区这里所说的黄海沿岸几个地方,包括辽宁省的安东县、庄河县、新金县、金县和长海县。这几个地方在语言上虽然有些小分岐,但基本特点还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大同小异,因此可算作一个方言区。我把它叫做黄海沿岸方言区,其方言叫做黄海沿岸方言。这里要谈的只是这个方言区的语音问题,即黄海沿岸方音问题。谈方音又是以金县东部和新金县南部、西南部为点。具体一点说,就是以金县华家屯人民公社和新金县普兰店人民  相似文献   

10.
皖西南处于江淮官话、赣语及吴语的过渡性方言区,其境内有些县的方言归属至今尚未定论.过渡区方言,尤其是单从语音角度不能确切分区的方言,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无疑能弥补语音标准的不足.皖西南方言特征词表不但能使我们认清当地方言词汇的基本面貌,还能揭示出境内各县市方言内部亲疏关系及外部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吴"吴语读"ng","鱼"吴语亦读"ng",两者同音;国语"吴"读"wu","鱼"读"yu",发音迥异。吴国传世最早的青铜钟记载称"工",写作"■■",吴王阖闾、夫差剑称"工吾",写作"■■",吴国青铜镜又简称"吴",写作"■";"吾"早期金文写作"■","后省略为"■",《说文》释为第一人称,我释为捕鱼之"帆船",由此释"■"为"大舟"。史载吴国有"余皇大舟",实为"吴王大舟",是为吴国旗舰。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中军师吴用的人格特点相对复杂,这个艺术形象具有一定的理想化的色彩,作者一方面突出他"智多星"的特点,同时又让这个艺术形象"活得像个人样",有作为活生生的个体的人对自我价值的基本追求.吴用之"用"的本质就是对个体独立精神的肯定,对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的执着追求.从社会评价标准看,吴用貌似"无用".而从作为个体的人...  相似文献   

13.
吏称吴均体"清拔有古气".人们探讨吴均体时多关注吴均的山水边塞诗,而对吴均的艳诗忽略或者排除在外,吴均艳诗将永明体与传统诗歌抒情模式结合,以复古为新变,情感真实强烈,辞藻清秀,重兴寄,与吴均其他题材诗歌一样有"清拔有古气"的内涵特征,当属于昊均体范畴,体现出了梁代文坛的思潮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全椒吴氏与江苏南京有密切的关系 ,吴敬梓中年更移家南京 ,最后卒于扬州、葬于南京。吴敬梓十分热爱南京 ,在南京接受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在他所作的《儒林外史》中也反映了当时南京社会的现实 ,江苏南京读者读来会感到分外的亲切  相似文献   

15.
无名氏早年生活经历与他诗性品格的生成和塑定密切相关;无名氏的诗性品格主要表现为:自由不羁、决绝坚定;敏感多思,独立反叛;沉郁冷静,执着自律;独标一帜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6.
"无"是王弼玄学中相当重要的概念.但是,关于"无"的具体内涵却有许多不同的说法.通过考察王弼的<老子注>,可知<老子注>中的"无"有多种意思,只有少数"无"具有本体论的含义.在本体论的意义上,"无"就相当于<老子>的"道".王弼的以"无"为本体的思想主要存在于他的辩论及其它著作中,这种本体论使得中国哲学超越了先秦及汉代的经验思维,成为一种抽象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7.
日本学者气贺泽保规先生在《武则天的感业寺出家问题与德业寺》一文中认为,唐太宗驾崩后,作为太宗才人的武则天并未出家感业寺,而是栖身于长安城休祥坊母亲家中,"感业寺是在强烈意识着德业寺的心理状况下虚构的寺名"。揆诸史实,武则天出家为尼于感业寺,确凿无疑。感业寺不是"一个架空的影子寺院",并非人为虚构,它位于唐长安禁苑内,遗址在今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事处感业寺小学内。感业寺与德业寺没有必然联系,都是唐长安禁苑内的宫人尼寺而已。  相似文献   

18.
吴汝纶与京师大学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汝纶是清末著名的教育家,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赴日本考察教育,是他个人教育生涯中的辉煌一页。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吴汝纶受任总教习的曲折过程,以及他为了寻求近代教育的真谛,东渡日本悉心考察,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建立有筚路蓝缕的肇基之功。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前,吴稚晖由封建知识分子转变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继而为资产阶级革命家,此后激情澎湃地以演说、撰文、办报、办学等实践方式投身革命。他不仅在宣传战线上加速了革命风暴的来临,而且对民国新生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同一社会共同体共有生活方式的物化遗存,每一个考古文化都有一套可以与其他考古文化相区别的独特内涵。然而吴文化却缺乏这种独特的内涵,其表现为吴人的墓葬没有一定的形制与葬俗,吴人的器物也缺乏固定的器型与特色,吴文化的不定型和变动性反映出吴人兼收并包和多元杂糅的特点。究其原因,吴文化的这一特点是吴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