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称为"中国刺绣活化石"的水族马尾绣,具有古色古香而又华美精致、经久耐用且具有较强的浮雕感的视觉特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马尾绣只凭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通过原始而古老传统的方式代代相传与发展着。现今,电脑绘图、刺绣等高科技在刺绣中的应用,新材料的出现,使马尾绣刺绣技艺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不断推陈出新,时代特色刺绣品的出现同时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马尾绣作为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其艺术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但必须要解决新技术、新材料使马尾绣的民间艺人减弱原始创作的天然进取性、马尾绣艺术品易失去纯朴、雅致的特点等问题,使马尾绣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能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以来,恩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二者还存在两张皮现象,还没有形成深度的契合。原因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不够等几个方面。为此,应当采取如下对策: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力度,为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积蓄资源条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开发力度,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提升生态文化旅游的文化与科技含量;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力度,打造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加强文化宣传与传播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营造氛围;加强学术研究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积蓄人力资本等,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实现恩施州人文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3.
继续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业化——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仅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亟待保护与开发.河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这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实施联动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手段,再通过旅游业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是实现两种产业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盐城拥有种类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独具特色、历史悠久。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盐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利用对增强盐城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提高盐城旅游业的知名度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使盐城旅游业保持独特个性、提升文化品位及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确切地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盐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盐城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经典的一部分,现如今发展草原旅游业促进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和传承方式提供了新一个平台和渠道;本文阐述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和特征,开发草原旅游业和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以及分析发展草原旅游业对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并提出发展旅游业将保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性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需要依托现实生活与市场得以传承和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但目前关注其文化性者较多,而关注其商品性开发者较少,使其处于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中。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品性,并以恰当的载体形式将其展现出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所在。通过旅游开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或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产品及纳入旅游产品体系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水族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立、传统特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双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扶贫开发、生态博物馆建设等方面,探讨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各项事业日益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以旅游开发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为旅游界的一项新课题。尤其是中小城市拥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面临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运用管理学的SWOT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亳州和其他中小城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有形遗产一样,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中多处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三者的关系。然而,如何平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命题。在国际视角下,以越南赫蒙族手工技艺为例,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区旅游开发相结合,以当地遗产传承主体为核心,保护与开发利用相互促进,最终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48项.类型较为齐全,以传统舞蹈类、传统技艺和民俗类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性、较强的表演性和民间性、参与性强的特征.旅游开发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遵循动态保护和分类开发的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分布以及特征,提出了民间文学类、表演艺术类、工艺美术类和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方式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使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旅游是“看”的经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则不存在商业目标.旅游的产业化对非现代的文化方式提供了资金等保护,但又迫使一些传统文化方式因“被看”的改造而破坏了其核心文化价值.论题试图通过对二者关系的梳理,并找出切实可行的双赢策略.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草原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必要的物力支持,还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提供一种现实需要;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则不仅是草原生态旅游的重要文化内容,而且对草原旅游业发展具有持久和根本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岷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产业开发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传的项目、分布和特征进行了分类介绍,指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发的意义,制定了岷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发策略。这不仅可以丰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也可为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策略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水族民间棋类游戏活动。研究表明:水族棋类活动是水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并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特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研究水族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意义重大。据此提出了水族棋类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15.
略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独特,文化价值大,经过旅游活动的介入可以形成品级高、旅游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并能提升旅游开发的层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中,应该选择合适的载体,采用正确的旅游开发模式,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遵循遗产保护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民族文化旅游迅猛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之间如何有效的融合与链接,实现共荣互惠的双赢局面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覆盖了保护、管理、利用、解说和价值转化等环节的五位一体开发路径,以期为广大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呼和浩特市有着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促进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阐述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旅游开发重要性、开发重点、开发运作模式和开发措施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进行适度、合理的旅游开发,有利于传统戏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应遵循原真性、吸引性、可持续和因地制宜原则,按照资源识别、市场分析、开发定位、产品设计、实施经营、市场反馈这六个步骤来进行.最后以皖北泗州戏为例,对其做了具体的旅游开发探讨.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在地地区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作为其保护开发的重要手段,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三个角度进行,并采用指标细化评分的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评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杜文娟 《淮海文汇》2013,(3):25-26,2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随着2014年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日程渐进,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以大运河江苏段为例,从"非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出发,分析其与城市旅游互动发展的条件及影响因素,提出二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为促进大运河"非遗"保护开发与城市旅游文化产业飞跃发展的良性互动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