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子皓  王静 《华人时刊》2009,(2):18-23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诗句。"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风凰台上风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诗句。"风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2.
研究唐代文史,两<唐书>自当为首选史料.然由于史事纷纭,又限于篇幅及史例,官修正史往往有缺漏之处,而出于私人撰述之唐代笔记小说颇能补正史之阙,此亦唐代笔记小说价值所在,所谓另辟蹊径、探幽知微,即此也.唐代笔记小说,可谓研究唐代文史的另一宝库,周勋初先生<唐代笔记小说叙录>(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实乃开启唐代文史之门的又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中国唐代“诗仙”李白,当年游历南京,留下了“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千古慨叹。 弹指千年。如今,古城欣见“凤凰”来——著名的香港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吴小莉,被选为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形象大使”,将在9月17日开幕的新世纪全球华商才俊盛会上尽展她那一笑倾域的风采。  相似文献   

4.
王伟 《新天地》2011,(12):140-141
李白有一首诗叫《登金陵凤凰台》,原诗是这样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  相似文献   

5.
汉唐凤文化的演变,表现在凤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与时代的特色性中。连续性体现了汉唐凤文化的一些趋同性;时代特色又决定了汉唐凤文化的差异性。总体而言,汉代凤凰与唐代凤凰的风格是大异其趣的。汉代凤凰富于神性和仙气;唐代凤凰的神性与仙气趋于淡化,更富于生活化。依托文献与考古资料,对比汉唐凤凰在政治祥瑞、墓葬、日常俗世生活及两性关系的表现等几方面的承袭与变化,分析汉唐凤文化演变的社会背景因素,可以考察汉唐凤文化演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韦绚所撰的《刘公嘉话录》是唐代笔记小说中价值较为突出的一种,该书内容丰富,涉及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历史及文化诸多方面,为我们研究唐代文史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资料。其史料价值尤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可以补充正史缺漏,有助于推进唐代社会风尚研究。  相似文献   

7.
昭明书室,是文学巨匠茅盾同志故乡乌镇的一个古迹。茅盾同志在一九七七年写给故乡的一首词中,曾有“昭明书室依稀,唐代银杏宛在”两句,表示对故乡文化古迹的关怀。后在《可爱的故乡》一文中又提及这两句佳作,在他晚年的巨著《我走过的道路》(上册)中,又专门提到昭明太子在乌  相似文献   

8.
2015年西安唐代文化史学会学术沙龙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来自西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文博考古系统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隋唐长安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唐代碑志与唐代文化、汉唐文史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热烈讨论,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思想与主张。  相似文献   

9.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是查阅唐代皇室家族传承关系的一个便利的工具,但由于编撰和传承等诸多原因,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存在着许多缺漏和讹误之处。为了使《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更完善,从而使其在唐代文史研究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笔者利用近年所出土的唐代墓志和其它相关材料,对其进行了一次粗略的匡补工作。  相似文献   

10.
唐代之前文史作品中的侠客只有侠义行为,而没有表现出高强武功,因而他们行侠仗义时常常不能自保.而唐代小说中的侠客却有着极为高强的武功,他们既能游刃有余地行侠仗义,又能够全身而退.由此,侠客演变成了武侠,对后世武侠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唐代小说中侠客拥有高强的武功,除了小说家有意识地虚构外,还与唐代社会尚武的风气及武术与宗教的广泛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11.
南京作为著名的六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城市和风景名胜建设历史。相关文献记录从唐朝刘禹锡《金陵五题》到清末徐上添《金陵四十八景》翔实丰富。其中,山岳风景在南京风景名胜的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四十八景中与山岳风景相关的景点多达二十九处,且有明显随着城市建设和时代发展数量增加的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南京风景和城市建设历史的关系,本研究以栖霞山、钟山、石头城的历史文献为基础,梳理了南京民国之前山岳景区的发展脉络及其与城市建设历史的动态关系。首先,南京山岳景区有相对一致的开发序列,大致是三国前的地域性崇拜、南朝的佛教建设、宋代的岩泉景点开发和明清的人文传说;其次,山岳景区距城市中心距离不同,则山岳景区开发初期的定位受城市建设影响程度和人文景点建设时序也会不同;再次,山岳景区同时受上述二者影响,最终根据与城市中心的距离,倾向于发展为城内名城历史怀古、近郊王陵、远郊山水佛寺的三种类型。最后,通过与中国名山风景区基本发展过程对比,发现南京山岳风景区在遵循风景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又受南京城市的历史影响。在六朝时期,佛道繁荣,南京提前进入山岳风景发展的佛道建设阶段。而自六朝后,南京山岳风景始终处于相对落后阶段,这与城市发展和建设历史密切相关。上述规律对于整体把握南京风景格局和补充中国风景发展规律性认知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梧桐与竹分别为凤凰的栖止之所与食物。桐、竹在现实应用、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着更为广泛的并联。桐、竹是弦乐与管乐的代称;桐孙、竹孙是生殖崇拜之物;桐杖、竹杖是母丧、父丧所持之杖;梧、竹是祝寿词中的常见意象。桐竹是"比德"意象,具有风神俊朗、节操高直的复合内涵,体现出"清"、"贞"和合的特点。元代以后,梧竹成为绘画的重要题材,体现文人的笔墨意趣、人格襟怀。宋代以后,梧竹是私家园林的常见景点,其清幽之境是文人对俗世的对抗与超越。梧竹不仅是文学意象,也是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3.
龙与凤是中国传统的图案形象。宫廷艺术中的龙凤 ,是封建社会“帝德天威”的标志。民俗、民间艺术中的龙凤是人类自我理解、自我力量的体现。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龙凤这两种“生物”从萌生到定型 ,留下了自己的历史足迹。生物界并没有龙凤 ,但是 ,如果把龙凤放在一个古老而又光辉的民族文化背景上来考察 ,它们的存在又是无可置疑的 ,它们的形象也一直包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14.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作为著名的先唐诗选本,虽常被引用,但人们注意的只是其中对具体诗作的评论,作为批评家的陈祚明本人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关注陈祚明作为批评家的素质,包括诗学观念的包容性、富有历史感的批评眼光、基于比较的批评方法及细腻的审美味觉的基础上,审视陈祚明的批评成就,同时揭示其诗歌批评中理论与批评的高度融合及其对古典诗歌美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英子 《南都学坛》2006,26(2):61-66
唐代是一个文学空前繁荣的时代,在这些群星闪烁的文人中,有的是父子相承,有的是祖孙相传,也有的是兄弟叔侄翁婿和各种各样的亲属关系。根据史料记载,考证出五组唐代知名文人的亲属关系。他们就是:岑文本与杜易简、杜审言、岑参、徐坚、杜甫;司空曙与卢纶、元行冲、韦述;李白与武则天、许浑、郝处俊、李阳冰;李翱与韩愈、卢求、郑畋、卢渥;徐铉、徐锴与卢郢、徐延休。  相似文献   

16.
千唐志斋博物馆新藏一合形制特殊的卢公亮夫妇墓志,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就形制而言,它是一合龟形墓志;就家族而言,是唐代望族家世和望族婚姻的集中体现;就科举而言,涉及唐代影响最大的长庆元年科举案;就文学而言,卢公亮原本是一位诗人,值得进一步钩稽;就撰者而言,志文撰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殷尧藩,铭文撰者是卢公亮的再从弟卢罕,因而这是一篇志铭分撰的墓志,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文章体式.  相似文献   

17.
唐代的日本留学生与遣唐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西北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一方唐代日本留学生墓志所涉及的日本遣唐使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古代日本派遣大批留学生随遣唐使来中国的历史背景、日本留学生的待遇与生活,阐述了玄、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等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中的著名人物的留学经历,指出了唐代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发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浙东地处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之处,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自然人文环境吸引了丝绸之路上活跃的胡人。唐代有不少西域胡僧、胡商曾进入浙东传法、兴贩;浙东官员中也有不少西域胡族,有的还著籍于此成为地方士族;还有不少胡族文人因为浙东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慕名而来漫游、隐居。浙东本土胡族文学家族和流寓胡族文人的文学创作给浙东文坛增添了特别的“胡声”。浙东唐诗之路上的胡风、胡音创造了唐代胡汉文学和文化交流融合的新典范。  相似文献   

19.
中华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于其总是能与时代的发展相合拍而不断演进。从北京奥运会传递圣火的“凤鸣和谐”起跑仪式,到上海“世博第一金”上翩然起舞的“凤凰来仪”,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凤凰呈现出令人惊艳的和谐之美。凤文化蕴含着道德和谐、两性和谐、风尚和谐、人才和谐等多种和谐因子,弘扬凤文化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孟浩然是唐代的重要诗人之一。唐代在汉语语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这一阶段的汉语语音有许多重要的发展变化。通过对孟浩然诗歌的用韵进行分析,并以之同《广韵》相对比,发掘孟浩然诗韵中所体现的独特语音规律,指出了它与隋唐音系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