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二元经济结构制约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机制。借助2003年全国31个省区截面数据从静态角度实证分析二元经济结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显示二元系数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1978-2007年二元系数和城乡收入差距指数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二元经济结构是引起城乡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进一步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二元经济结构的持续增长将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刺激作用会增强。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相对低下的问题,关键在于及早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通过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成立;农民收入增长是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Granger原因,反之也不成立.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都对农村收入增长具有不利影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不仅未能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反而起到了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阐述农村产业结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农村产业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角度研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以江苏省为例,选用农村产业结构层次系数考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衡量农民收入状况,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民收入增长变化的Granger原因,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的加快。 相似文献
4.
5.
基于粮食安全的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虽然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并非粮食增产带来的;相反,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国家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虽然在不断加大,但由于方式和方向存在一定偏差,对农民收入影响甚微.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控制农资价格,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国家财政对农民转移支付的方式和方向,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民收入增长因素的VAR模型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了江苏省农村工业化、农民教育水平、地区交通条件以及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这四个因素对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还表明:农村的工业化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具有自我强化的推动作用;农民教育水平初期显示一定负向效应,但一段时期后则是持续的正效应,其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滞后的正向推动作用,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的支持对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更显重要;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农民收入的增长也有持续的正向作用;单纯的收入补贴或扶贫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2005年-2012年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川、滇、黔3省46个市(州)的城镇化率、人均GDP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面板数据,利用横截面、时间和变量三维信息对城镇化率、人均GDP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对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得出46个市(州)的城镇化率、人均GDP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进一步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池州市17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和100户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着眼于探讨在十二五这个关键时期,如何增加池州市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农村消费,以更好地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池州市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总量提高、消费结构优化、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等特征突出,而城乡、地区、人群之间收入差距拉大以及消费贡献率下降等问题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9.
2004年门源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6元,比上年增加131元,增长89%,是连续3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农牧民收人从此进人新的快速增长时期。2005年.我县农民增收仍存在不少有利因素,但由于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化解,加上一些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农民增收的基础比较脆弱、变数较多,继续保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势头困难较大,实现增收目标需通过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1978—2007年间零售额和GDP时间序列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论:零售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不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进而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影响零售业发展的其他主要宏观因素,并给出了加快零售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影响农民工收入质量的因素研究——基于10省份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陕西、山西、湖南、湖北、广西等10省份的农民工调查数据,在推导出农民工收入效用普适性公式的基础上,利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民工收入质量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年龄较大、拥有中高级技能水平、家庭人口较少、收入数量比较充足、工作行业环境较轻松、收入获取成本较小、从事工作对健康损害较小、日加班时间较短的农民工收入质量自我评价较为满意。因此,政府可以从提高农民工知识含量、拓展农民工非农就业行业范围和渠道、降低农民工收入获取成本等方面提高农民工收入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通过构建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测算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利用虚拟增长分布法和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要素投入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构成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认为:绿色技术效率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影响最大,其次为资本深化和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而人力资本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最小;围绕加快绿色技术进步和提升绿色技术效率,提出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缩小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时变消费倾向的城乡居民实际收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8—2005年的官方收入数据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了名义与实际城乡收入比的差别,检验结果表明:价格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显著;根据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构造了含时变结构的消费一收入模型;根据时变边际消费倾向对城乡居民实际收入进行调整,得到了观测期内经调整的实际收入比的时序数据,并表明:城乡居民经调整后的实际收入差距在1978—1988年间呈现缩小的特征,特别是1984—1988年间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时期,1989—2005年间,这一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自2002年起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比超过4;最后对部分学者测算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作用研究——基于六盘山区7县耕地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2):78-84
基于六盘山区7个贫困县5类共665个农业经营主体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共同前沿模型(Mate-frontier)对不同经营主体的耕地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作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组织化水平较高,特别是随着农村"三变"改革推行后农村生产要素资源被激活,其耕地生产效率相对较高,带动贫困户脱贫作用正在逐步增强;小规模农户(包含贫困户)由于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耕地生产效率与新型经营主体存在明显差距,应从积极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提升小规模农户自身发展能力两方面进行政策优化,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带动贫困户脱贫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户消费平滑与收入平滑——基于湖北省农村住户调查月度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农户一年中的家庭经营收入可能非常集中于少数几个月份内,而且由于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交织,这些集中于少数月份内的收入在各年间也波动较大。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往往是临时的不稳定的,且集中于年末一次性付清的现象很普遍。消费的集中性和不确定性同样普遍存在于农村家庭中,一些大额开支在特定季节具有支出刚性,一些不可预计支出则具有不确定性,其发生的次数、发生的时机及每次的发生额都无法估计。消费的波动曲线与收入的波动曲线叠加的结果使农户面临的风险进一步放大。对收入水平低微的农户来说,如果消费平滑手段缺乏,收入的波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