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张树宣一、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什么是爱国主义?革命导师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①换句话说,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在我国,爱国主义的传统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这是人们热爱祖国的崇高思想和忠于祖国的坚贞信念,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是几千年来推动祖国社会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作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中华民族能够经受住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险阻的严峻考验,一直保持着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命力。现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既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又具有时代赋予的鲜明特点。认真总结现代中国的爱国主义的历史经验,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爱国主义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他提倡“孝亲敬祖”、“忠君报国” ,培育了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他主张“用夏变夷”、“和为贵” ,为中华民族大融合奠定了思想基础 ;他关于“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铸成了中华民族要求统一 ,反对分裂的民族心理 ;他崇尚“志气”、“节操” ,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献身精神。在孔子爱国主义思想哺育下 ,形成了中华民族光荣、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 ,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 ,这种爱国主义传统正在升华为实现祖国大团结、大统一、大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精神根深蒂固、源远流长,为民族的自强不息、历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柱。自古以来,爱国主义始终是推动我国前进的巨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武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等名言是爱国者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心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敢因祸福避趋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不同于其他民族爱国主义之处在于其有独特的美德伦理支撑,也因此铸就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德性价值,使其呈现出一种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主义基质,表现为一种仁民爱物、民为邦本的仁爱主义和民本主义特质,具化为一种天下主义的价值追求,并通过崇尚正义、讲求诚信等品质构成一个有机关联的美德伦理体系,不断生成且促进着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广博义理和精神操守,同时也新造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性或民族品格,形成中华民族“旧邦新命”的国德或国家德性。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1],是各个历史时代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所共有的思想情感,是我们的”中国心”和民族魂,是最有号召力和感化力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激发青年一代爱国热情,让情感上升为信念,帮助他们树立献身于…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她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伟大的凝集力和向心力。她是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永远团结、充满生机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哪个国家的人民,他们的爱国主义,都可以溯源到最古老的时代。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产生于何时呢?学术界尚无定论。我认为,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形成于国家产生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爱国主义也不断发展变化。就其内容和特点来分析,可以分为四种形态,即奴隶制时代的爱国主义;封建制时代的爱国主义;资本主义时代的爱国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时代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是在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进步给以巨大的影响。作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使中华民族能经受住无数自然的、社会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而一直保持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正如中共中央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的那样,“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对于爱国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的研究,历来是我国各级党政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此作了研究,本文仅就其中几个重要问题作一些综述和论析。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既是一种情感,又是一种价值标准和信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基于爱国主义情感和信仰而形成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又反过来给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大影响.历史上的中国,历尽沧桑而未亡,兴衰更选而崛起,正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了巍巍华夏的顶天支柱.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础和凝聚国力振兴中华的巨大动力,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首先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要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对肩负跨世纪艰巨使命的大学生进行深入持久和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既为当务之急,又系百年大计.而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他们从爱国主义者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者.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既是一种情感,又是一种价值标准和信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基于爱国主义情感和信仰而形成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张巍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精神支柱什么是爱国主义?革命导师列宁曾经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为人们热爱自己祖国的江河湖海、森林矿藏等自然风光和自然资源;热爱祖...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爱国主义理论建立在中华民族100多年来“救亡图强”的历史主题之上,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主题是“救亡图强”,新中国的成立,“救亡”的任务完成了,但“图强”的历史任务并未完成。实现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的梦寐以求的腾飞,依然是当代最重大最根本的民族利益。邓小平的爱国主义理论正是在这深刻的大背景下形成的。这一理论继承了中国爱国主义的传统,又把爱国主义推到了新的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最深厚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所在。而屈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面伟大旗帜。他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文化原型与精神典范。屈原的爱国和忧国忧民,与他的“九死不悔”的献身精神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和他的生平,构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之所系、基石所在。今天的中国不仅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更需要成千上万富有高尚爱国情操的仁人志士。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高举这面爱国主义的大旗,培育全民的爱国情怀和爱国之心,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的特点是“文以载道”,“道”包罗万象,其中包涵了丰富的、深刻的爱国主义因素。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因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人民和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具有为争取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这就是通过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我们中华民族不仅以勤劳勇敢富有创造力著称于世,而且是酷爱和平自由、富于爱国主义传统的优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支柱.”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而历史学科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重要阵地.因此,在历史教学中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机地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具体的历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一篇争鸣文章。主要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提出了与李康平同志文章不完全相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优良传统。中国近现代之“国魂”呼唤,是这一传统的继承与发扬。鲁迅对“国民性”问题的探讨,是其作品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他的全部创作表现了两大最基本的内容:一是“描写我们民族性的伟大”,二是“提炼了中华民族传统中的病态方面”。这是一种基于对民族深刻认识之上的具有高度哲理化的爱国主义。我国历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招魂呼唤”在鲁迅的笔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民族精神的探讨自此由不自觉认识走向自觉认识。鲁迅创作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已经成为现代民族精神反映的最高点。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凝聚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振兴中华大业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当密切联系实际,在“六结合”上下功夫,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邓...  相似文献   

20.
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为此 ,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 ,必须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必须培育公民的“守法”意识 ,必须大力宣传和弘扬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