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侗款制试探     
一、侗款制度侗款是侗族社会的基本制度,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中的“部落议事会”。侗族的村落基本上是一姓一寨或数寨一姓,即是不同姓也是有婚姻纽带联接在一起。因此,侗款也就是一寨或数寨氏族的联盟。若干个小款又可以结成一个大  相似文献   

2.
萝卜寨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雁门乡境内。它是羌寨中人口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但又没有碉楼的一个古羌寨,这里遗留着见证古羌族文明历史的文化宝藏。萝卜寨地名有四次大的变更,最后是沿用至今的萝卜寨。萝卜寨地理条件恶劣。全寨有216户居民,人口超过千人。但人均纯收入仅有903元。去年7月才竣工的长9.87公里的盘山公路的开通,让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得以重现其魅力,萝卜寨的优美正是在于它的孤绝和自然。萝卜寨:云朵上的羌寨@魏欣  相似文献   

3.
保安四屯     
闻名遐迩的“五屯艺术”的五屯,并不是一个村子,而是同仁县隆务镇以北呈带状分布在河东西两岸的五个自然村。在历史上不称作五屯,而叫做四屯或四寨子。乾隆时《循化志》称“保安四屯”,有吴屯、季屯、脱屯、李屯。李屯又分上李屯、下李屯,故民间习称五屯,但当地藏族一直称“汉四寨子”。1929年设同仁县后,称“同仁四寨子”,解放初仍这样称呼。五屯的居民是土族。  相似文献   

4.
格朗和     
格朗和——是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一个山区,也是我们哈尼语中“幸福、吉祥、满意”之意。每当婴儿诞生,家人出远门,亲戚来访和婚嫁、上新房、新谷开镰等吉庆事的时候,我们总要“格朗和,格朗和”地连声祝福。哈尼人就这样世世代代追求格朗和,人人希望格朗和。然而,我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切含意是有一次回家途中……我家就在格朗和区南糯乡山里,寨名奇特又不中听——姑娘寨。它坐落在一个山脊梁上,四周翠竹绿树环抱,村中桃李果树遮荫,有着明显的边疆山寨风貌。但在十年动乱中,它却是村穷户贫,群众缺吃少穿的地方。为了养育我的亲人,我这个在百里之外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5.
半截花带     
前,苗家山寨有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叫黛香。一天,黛香到寨外的河边洗衣,被一条蟒蛇精抢到山洞里去了。寨上男女老少都争着跑出寨去救黛香。有两个后生,一个叫巴良,一个叫巴贵,他俩提起斧头、马刀追,追过了几十道小溪,跑烂了几十双草鞋,他们追到一个冷冷落落的寨子,听见一片哭声。巴良问寨子里的人:“你们哭得这般伤心,到底是为什么事?”寨上的男女老幼一齐回答说:“蟒蛇精每年都要我们苗家供它一个年轻肥壮的人吃,不然,就要把全寨人吃光。”巴良想:蟒蛇精是个大害,不除掉它,这一方人就不得安宁,更救不出黛香。他对寨上的人说:“父老兄弟姊妹们,…  相似文献   

6.
阿昌刀     
阿昌族的刀,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远近有名的.它的主要产地是阿昌族聚居的陇川县户撒公社,所以又称为“户撒刀”.据称这种刀“柔可绕指,剁铁如泥”. 户撒坝各寨各以一种名刀而著称.如来福寨的黑长刀、花钢刀,芒东寨的腰刀,新寨的背刀,腊姐寨的锯齿镰刀,等等.背刀也称长刀,齐头的为景颇族和傈僳族所喜欢,尖头的为阿昌族和傣族所喜爱.高明的师付能把刀打得薄韧可弯,平时可以像腰带一样系在腰间,遇事解下,自然伸直,锋利  相似文献   

7.
苦聪山的歌     
她是苦聪山最年轻的女教师 ,在环境险恶的大山上 ,她的母亲因长年劳累成疾倒下了 ,但她却站立了起来!古登寨选中了最年轻的苦聪女老师古登寨的寨门口 ,有一棵高大古老的攀枝花树 ,每逢开春 ,花朵朝天放歌时 ,寨里的长辈们就相聚在花树下 ,祈求上苍赐给他们的后生有好房子住、有好衣裳穿、有好苦笋吃……近几年 ,古登寨的孩子们都纷纷入学 ,要求学文化 ,于是长辈们在花树下的祈求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希望寨里能有个好老师 ,来帮助我们教育子女。”1998年夏天 ,古登寨村委主任陈光明 ,冒着满头大汗 ,赶到者米乡教管会 ,请求乡政府派一个…  相似文献   

8.
环保在侗乡     
黔、桂、湘、鄂四省(区)的侗族地区山青水秀,林海茫茫,植被完好,是百鸟禽兽栖息的乐园。长期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侗家人养成了爱护环境的良好美德。 护寨树 侗旅有句俗话:“大树保村,长老保寨。”在侗乡,不论你走到哪村哪寨,环境都普遍优雅,寨中有竹林,寨后龙山栽树,那些高大挺拔的树郁郁葱葱。四季沉静,时常听到鸟的叫声。为啥侗族环境保护得这样好呢?侗家人早就有爱护环境的意识,侗族原始民间法律“侗款”中严格规定:禁止砍伐村寨龙山上的树木,不准捣树上的鸟窝等,违者会受到谴责和惩罚。树木在侗家人眼里是幸福美好的象征。长期以来,人人栽树、管树、爱树,形成了良好的风气。有趣的是一些人还把大树当“神”,拜大树为保爷,视其为镇邪保平安的“吉祥树”。 护寨桥 在侗乡,“逢山必有路,过水必有桥”。当你来到侗乡时,到处可以见到横跨于河溪之上的木结构楼阁式桥梁,有的称为风雨桥。侗家人建房立寨很讲究地势风水,当村  相似文献   

9.
我们供销社的同志都说我是一个“厉害的姑娘”;还有人说我嘴快舌尖,口头上不让人,因而又管我叫“机关枪”。其实,我既不厉害,也并不是什么“机关枪”,只不过是见到一些不合理的事,爱提意见罢了。爱提意见有什么不好?象采购员  相似文献   

10.
<正> (一) 议榔制是苗族先民进行社会管理的基本制度,民主管理是它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是苗族朴素的民主管理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反映。议榔(苗语),即议订公约之意。议榔有组织和制度之分。作为组织形式,在各个苗区称呼不同。湘西称“合款”;黔东南称“议榔”;广西融水称“埋岩会议”,云南金平称“里社会议”。议榔组织规模大小不一。有一个自然寨,也有几个或几十个自然寨。“议榔组织有大小榔头管理事务,也有称作‘硬手’和‘老虎汉’的军事首领;有‘巫师’(即祭司)作宗教领袖;也有‘行头’‘理老’主持司法,排解纠纷,裁判犯罪”。议榔组织的社会职能是,一方而抵御本民族以外其它民族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统治;另一方面从事苗族社会的内部管理,组织社会经济生活、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秩序、制定和执行习惯法等。它是  相似文献   

11.
翠色池塘     
在峰峦叠嶂的湘西北风栖山中,有两个鲜为人知的山寨。靠左的那个寨子叫古悠池寨,住着一支从云南大理过来的熊姓白族人。靠右的那个寨子叫岩滩寨,住着覃姓土家族人,是这山里最原始的居民。两寨子之间夹着一洼绿茵茵的池塘,被当地一个有学问的人命名为“翠色池塘”。 60年代早期,古悠池寨和岩滩寨刚刚结束大饥荒袭击,他们就在两个寨子间的深涧修筑了一座约十来亩面积的山塘,蓄起一洼水,以解决威胁了一代又一代白族人和土家族人生存的水源问题。三年飞雪,三年春雨,古悠池寨和岩滩寨的山民挑断数不清的桑木扁担,磨穿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的,其研究的单位并不是单个的人,而是群体,即它主要研究不同人群的文化特点。欧洲大陆的学术界将人类学(Anthropology)称为“Ethnology”,其本意是指研究“各种不同的人群”,而汉文将其翻译成“民族学”,并不完全准确。“Ethnic”有“民族”的意义,但又不等同于现代汉语的“民族”。其实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人不是仅以民族为单位,而是以各种不同的人群为单位。这个“人群”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是以职业、地域、年龄、宗教信仰、性别等的不同而划分的不同的人群,所以如果我们将“Ethnology”翻译成“人群学”或许更贴切一…  相似文献   

13.
一不留神,我与苦竹寨撞了个正着。 苦竹寨是一个古集镇,建于唐宋,盛于明清。曾是澧水上游“千帆林立的老码头、商贾云集的古集市、艄公荡魂的逍遥窟……”  相似文献   

14.
卢鹏 《中国民族》2008,(2):73-73
“昂玛突”是哈尼族集祭神、祭租、农耕祭祀为一体的一个传统节日。“昂玛突”是哈尼语的音译。“昂玛”是人名,据传为寨神,“突”意为祭祀,故“昂玛突”译为汉语就是祭把寨神。节日一共进行四天。图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箐口村“昂玛突”节活动片段记录。  相似文献   

15.
清初,散居在今夏河地区的藏族各部落,多被列入“河州口外诸番”之内,名义上归清王朝统治,实际上受青海蒙古厄鲁特部控制。这种状况延续到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才随着“南番二十一寨”的设置而有所改观。“南番二十一寨”是自唐代以后,中央封建王朝首次在今夏河地区设立的基层行政建置。它的设置,对当地社会历史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蛙     
如果不仔细看,会认为它是普通青蛙。其实,它是青蛙家族里形形色色蛙类的一种——虎纹蛙。它生长在东北松花江流域的山林水泽中,是一种罕见、珍贵的小动物,同黑龙江省特产的飞龙、熊掌、猴头并誉为四大山珍。现已正式被中国科学院定名为“中国林蛙”。因为比其它蛙类耐寒,有人又叫它“雪蛤”,还有人叫它“田鸡”,而它最通俗的名字还是“蛤士蟆”。这是三四百年前的满语称呼。  相似文献   

17.
当你走近大寨时,会有一群姑娘将你拦在寨前,递上一杯杯热情的“拦门酒”;喝过“拦门酒”,就会有年轻小伙吹奏着欢快的芦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带领着出来迎接客人。客人们一边喝着香喷喷的油茶,一边欣赏着姑娘小伙子们表演的歌舞,身后是距今1600多年的东晋占杉群随风轻摆……这就是“醉寨”——城步苗族自冶县长安营乡大寨村。  相似文献   

18.
红河南岸彝族与哈尼族在交往的社会历史过程中,通过建构族际间仪式共同体方式,实现了两族“相遇到相融”的社会整合。红河南岸绿春三猛乡哈德村寨神、寨神林是彝族与哈尼族所共有,也是彝族与哈尼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更是哈德村的村寨共同体实践的物质基础、情感基石。寨神是哈德村全体村民共同的建寨始祖与图腾崇拜对象,是他们图腾信仰的基础。而寨神、寨神林物权、产权归哈德村民共有,主要表现于哈德村所有村民对祭祀寨神仪式活动具有同等参与权、仪式祭品的分享权、共同分享寨神灵力以及保护寨神林的日常化职责等。通过庄严而肃穆的仪式共餐与热闹的“流动的宴席”互享,维持着哈德村村落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村寨经济转型的特征与动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据云南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资料 ,对中国民族村寨的经济转型做了历史阶段性的划分 ,并对其结构和动力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提出资源约束的强制性在中国民族村寨的经济转型中日益突出 ,经济转型关联到生活方式的改变 ,动力差异产生了整体性的突发转型和个体选择性的渐变转型两种基本类型。中国民族村寨的诸多经济问题 ,其症结不在于“传统”与“现代” ,而在于它们在市场参与中的地位和方式 ,在于它们对市场的边缘性参与的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20.
披着冬日的艳阳,横过春意萌动的原野,我们寻访着一位82岁的土家老人肖茂荣。肖老的儿孙们也不知道肖老的准确去向,因为肖老平素就难得归家,遇上今天这个大吉大利诸事皆宜的日子,到底此时他在哪村哪寨“坐统子”(司鼓)谁说得清? 走过一坝又一坝,问了一寨又一寨,还不见肖老的踪影。猛然间,一阵催人动情的锣鼓声引出一支披麻带孝的出丧队伍,我们一下子来了劲,肖老肯定在场!果不其然,只见身材高大、精神矍铄、背直腰挺的肖茂荣还真的在锣鼓演奏队伍中,一面发亮的牛皮鼓斜挎腰际,两支磨得铮光的鼓锤上下左右飞舞,“泣颜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