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建新 《兰州学刊》2010,(1):210-213
近来,电视剧《蜗居》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蜗居》的走红有点不同寻常,它之所以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仅关乎编剧、导演和演员,更关乎社会转型期受众的集体期待和心理寻唤。文章跳出电视剧文本叙事的范畴,试图从受众社会心理学视角,探寻电视剧《蜗居》热播与当下社会大众集体寻唤心理间的契合关系。借以证实,电视剧的创作,与受众心理的成长与迷失具有微妙的联系,只有契合了时代性的受众心理需求,才可能生产和播出真正的优质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2.
程金福 《江淮论坛》2005,(1):149-152
时代的变迁使得电视剧艺术成为了需要.受众趣味需要的抬头和观赏条件的独特性,决定了电视剧艺术的文本构成.作为大众艺术的电视剧艺术以趣味和快感为重,看轻了"教训"和"使命",淡化了意义的深度,走了一条不同于精英艺术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作为媒介产品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成为人们最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电视剧的密集传播与受众的深度互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受众群体:"电视剧迷".本文从媒介的隐性功能出发,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电视剧迷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作为媒介产品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成为人们最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电视剧的密集传播与受众的深度互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受众群体:“电视剧迷”。本文从媒介的隐性功能出发,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电视剧迷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汪振城 《中州学刊》2014,(3):166-171
演员的日常身体一旦被电影化之后,转化为银幕空间中人物的影像身体,它就具有了生命。演员的影像身体必然首先栖居于影片文本的银幕空间之中,银幕空间是电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幕空间之外,还有一个非银幕空间,它包括观影者的影院空间和基于银幕空间中影片文本的其他媒体空间。非银幕空间和银幕空间共同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电影空间。在银幕空间中,影像身体的建构是电影创作的基石,它不仅是影片人物塑造的基础,也是建构影片故事、推动叙事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影院空间中,正是影像身体引发了观影者的"体感触动",进而诱发电影经验乃至电影意义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其深刻的文化功能制约着社会秩序的建设,她们不但会规范社会人的行为,而且会具有更隐含的操纵和控制的作用,使受众根据传媒所构建的性别意义、模式和特征进行自我塑造和性别意识的定位.以王海鸰最具代表性的电视剧作品《中国式离婚》为个案,分析这些女性角色及其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从观众观赏心理角度,探析电视剧形象是否会成为现实观念建构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戏剧接受理论在剧场理论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必要特别注意布菜希特的批判接受理论.在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中,观众被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布莱希特的批判接受理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反对共鸣"和"批判性参与".在布莱希特的理论中,不但作者已经死亡,甚至连演员也已经死亡,我们看到的是高扬的受众主体性.布莱希特倡导受众的批判性参与,比接受美学的倡导者们要更早,在这个意义上,布莱希特无疑是批判接受理论的先驱性人物.  相似文献   

8.
《琼州学院学报》2019,(1):32-36
2000年以来抗战题材电视剧总体呈现"低—高—低—高—低"发展态势,有两个产播高峰,前者以侧面剧为主,后者以正面剧为主。对国民党部分部队正面抗日进行肯定。电视剧类型程式化、脸谱化、娱乐化。抗战胜利纪念年、钓鱼岛主权争议等,是抗战题材电视剧增减变化的诱因;台海局势的改善及国家领导人公开场合对国共在抗日战场正面、敌后作用的客观定位,是抗战题材电视剧题材转向的外因。制作方追求利益至上是抗战题材电视剧产播高峰的内因;迎合部分观众娱乐游戏心理,消费历史是抗战题材电视剧产播起伏的变因。解决抗战剧产播弊端需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和正确引导,编导、演员提升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担当,电视受众需提高审美意识,需多方搭建精英话语权平台。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的符号三元动力机制角度观察,当下中国电视剧剧情人物正呈现大规模异项翻转局面,即:文化三元的中项向异项偏移,电视剧剧情人物正、异项地位置换。本文尝试运用符号学相关理论,以军人剧、家庭剧以及历史剧三大最具典范意义的中国电视剧类为分析样本,力图揭示中国电视剧人物的标出性历史翻转样态,并一探其背后文化的深层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开始模仿西方的身体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是迄今为止,对于支撑西方身体研究的建构理论缺乏系统的介绍与评析.本文梳理了西方身体建构理论的社会人类学起源,系统介绍了影响西方世界的福柯的权力身体学说以及苏珊·桑塔格的疾病隐喻理论,期望对中国的身体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1.
徐振祥 《云梦学刊》2007,28(6):150-153
电视娱乐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在青少年成长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湖南电视的诸多娱乐节目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付诸了很大的努力,但客观上还是很多娱乐节目存在内容过度成人化、喜欢拿儿童“开涮”、不利于未成年人语言学习、节目价值导向模糊、助长未成年人的浮躁心态等消极影响。湖南电视娱乐节目对未成年人成长的消极影响是媒介道德缺失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大学中介组织开始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制度形式.从组织性质、功能、表现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看似相同的大学中介组织往往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组织行为.概括而言,目前世界各国大学中介组织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早期的缓冲器类型,后来的中间机构类型以及目前大量基于信息不对称而构建的"中介组织"类型.  相似文献   

13.
新古典经济人三重特征的局限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是对现实中的人的抽象,是经济学分析的必要逻辑起点。新古典经济学的经典假设认为经济人是完全自利的,具有无限的计算能力,信息是完全的。显然,这分别是对人的行为动机、行为能力和行为环境三重特征的抽象。但是,这种抽象是片面的,建基于其上的经济理论对一些经济现象缺乏解释力,产生了一些"异象"。实际上,行为人具有自利和利他二维正交的双重动机;行为能力受主客观因素制约,从而具有固有的局限性;行为环境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信息也是不可穷尽的。据此,可以重构出一个"现实经济人"假说。这一假说建立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坚实基础上,它没有武断地假定永恒的人性特征;它抽象出了经济研究中人的三重特征的本质属性,并将新古典经济人作为特例纳入其中。以其为假设前提构建经济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唐宋词体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将词体作为最基本单元的话,则词体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层:词体、种词体、亚范型词体、范型词体。亚范型词体约有六种:花间体、柳永体、东坡体、美成体、稼轩体、白石体。在六大亚范型词体中,只有三种堪称词体范型:柳永体、东坡体和白石体,分别代表了三种词人和三大词性:市井词人、诗人词人和职业词人以及伶工之词、士大夫之词、职业的工艺化词。  相似文献   

15.
网络纪录片频道的出现为纪录片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以搜狐纪录片频道为例,分析了其发展模式。搜狐纪录片频道的片源构成以采购专业纪录片为主、自制精品纪录片为优势,瞄准中高端用户,走多元化的内容发展之路,还与电影、综艺节目等开展跨媒体合作,形成搜狐特有的矩阵宣传营销模式,并且在收费观看的业务上不断开展新的尝试。网络纪录片频道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原本纪录片产业的市场困境,但在重视品牌延伸价值、版权保护等方面仍值得展开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节目仍然任重道远。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农业技术推广节目的作用,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思想观念,多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大众媒介的传播特点,深入挖掘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节目的潜在传播力量,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对四川省两所农村小学儿童电视收视状况的调查报告.经调查我们发现,在收视环境上,农村儿童一个人看电视的情况较多;收视时间多在1~3小时之间,且对电视的依赖程度与年级的增长呈正相关;多数家长对农村儿童的收视状况积极干涉,控制着节目选择的权力;在收视习惯上农村儿童看电视的专注度较高;在收视兴趣方面偏爱动画片、影视剧和娱乐综艺节目,且对不同类型的电视剧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收视心理上则以放松压力为首要目的,次为学习知识,对节目内容有显著的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凝结和表现人类生存图式的一种精神创造过程的文学艺术,是有着其创作主体的。文艺的创作主体包括一切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且能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进行自由的艺术实践或创造活动的人。艺术家在艺术创造的主体中,居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在解释与映证艺术思维与艺术现象过程中,艺术家及其作品常常被当作艺术创造者的代表来作典型阐发。文章对人们在文艺创作主体认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审视与厘清。  相似文献   

19.
从事武术套路运动的女运动员 ,其身体形态具有如下特征 :个小体轻 ,躯干长 ,下肢短 ,大腿粗 ,肩较宽 ,腰较细 ,手足较宽 ,骨盆宽。在培养和选拔该项目的女运动员时 ,应当注意选手的身体形态是否有这些特征  相似文献   

20.
对传统矛盾观理论创新的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坚毅 《齐鲁学刊》2006,1(4):131-134
传统矛盾观是有缺陷的,人们对其提出了商榷意见,并阐述了许多新的观点:三方构成矛盾;矛盾有中间;存在中间矛盾;矛盾本质三位一体;矛盾现象三种形态;正中反论;同异反论;鼎立统一观;立体矛盾观。所有这些创新观点,极大地丰富了矛盾理论,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