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小田 《河北学刊》2012,32(5):42-47
什么是社会史的整体性?言人人殊.但一个明显的趋向是,社会史总是围绕着完善“历史的结构”书写而展开.与传统史学对历史要素的制度性理解不同,社会史更重视个体意义上的日常生活要素,并以此为中心确定社会结构的边界及其核心要素.在社会边界内尽可能多地充实相关日常要素,使历史趋于全面化,成为整体性的第一重要义;在地方世界中(典型的如共同体)更方便地体现诸多日常要素之间的深层结构性联系,使历史趋于具象化,成为整体性的第二重要义;在人物、事件和时空等历史维度内部和之间更明显地建立起呼应关系,使历史趋于谱系化,成为整体性的第三重要义.以整体性为追求的社会史通过这些方面明显区别于传统史学,亦给未来社会史以“理性的指示”.  相似文献   

2.
社会史的"整体性"与"田野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史学不同 ,社会史着力关注普通民众 ,展现日常生活 ,深入具体社群 ,还历史以“整体性”面目。作为人类学最具特色的研究法 ,“田野工作”可以为社会史学者所借鉴 ,以改变史料搜集的途径 ,丰富历史提问方式 ,重现社会生活情境 ,解读地域性知识 ,从而实现社会史的“整体性”目标。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思想界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也形成了我国报刊业发展旺盛的时期。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封禁一切不同政见的报刊,致使中国的政治思想界出现了令人窒息的沉闷局面,我国的报刊业受到了严重摧残,全国的报刊只剩了100余种,报刊业只是在松散地维持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给中国报刊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时期,中国报刊业新的历史时期也由此开端。各种学会、报刊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各种思潮、流派竞相登台,交锋论战。形成了那时的…  相似文献   

4.
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石方研究员撰著的<黑龙江区域社会史>,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百万字的巨著,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视角、观点和方法,对黑龙江区域社会史做了全面的描述与阐释,提出了许多颇有建树的观点,对认识黑龙江区域社会发展史、社会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是黑龙江区域社会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开拓之作.该专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张翔 《天府新论》2015,(1):149-153
目前的中共党史研究主要遵循革命史研究与国家史研究两种范式.革命史研究范式受限于特定的伦理判断,割裂了中国共产党与之前时代的历史延续性;国家史研究范式则偏离了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心议题的学科规定性.因此,在中共党史研究中,有必要从方法论角度进行一次转型.而政治现代化的范式则有助于突破革命史研究范式与国家史研究范式的局限.一方面,政治现代化的范式以中国共产党作为主要的研究议题,扭转目前国家史研究范式出现的“议题偏离”的趋势;另一方面,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政治现代化的进程紧密结合,弥补传统革命史范式忽视政治生态与立足价值判断的不足.政治现代化的范式存在三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政治现代化的范式是“政治学”与“历史学”的统一;第二,政治现代化的范式是对传统中共党史研究范式的“扬弃”;第三,政治现代化的范式是要从政治生态系统的角度研究中共党史.  相似文献   

6.
社会史研究的整体性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 ,学术界对社会史研究的整体性及其实现过程还没有达成共识。文章分析了新史学“总体史”范畴的发展及其内在联系 ,说明社会史的整体研究的方法应和“社会”的整体联系性相统一 ,只有看到隐藏在社会、社会生活的表象下面的多重结构和相互联系 ,社会史才能实现对社会历史的深层次把握 ,从传统的“事件—叙事”史学模式发展到“问题史学”的新史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陶东风 《河北学刊》2004,24(5):86-92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比较典型的范式,即批判理论范式、现代化理论范式与"新左派"理论范式.批判理论范式的主要理论资源是西方的批判理论,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中国语境意识与具体历史意识,其大众文化批判从而流于抽象的道德批判与审美批判;现代化理论范式的主要理论资源是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而其最大特色在于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社会历史转型中来认识并评价大众文化,肯定其政治意义;"新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范式同样对大众文化持激进批判态度,但是其在研究方法上更强调政治经济学批判,认为大众文化是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体现.这三种范式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劣,应该在综合的基础上形成良性的互补.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陆学术界对区域史有三种界定:一是认为区域史是一种新的史学分支学科或新的理论与方法,是将某一特定时空内具有同质性或共趋性的区域历史进程,或是指将社会诸要素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内作综合的历史探讨;二是将它视为以某区域或地方史为对象的研究;三是将区域社会史研究等同于区域史研究。这些观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片面性乃至是错误的。要科学规范地界定区域史及其区域,应当参照和借鉴地理学与区域学中有关区域界定的均(同)质性、系统性和独特性原则。据此,区域史研究中的区域是指社会历史发展中,由具有均质(同质)性社会诸要素或单要素有机构成的,具有自身社会历史发展特征和自成系统的历史地理单位。区域史(学)就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中由具有均质(同质)性社会诸要素或单要素有机构成的、具有自身社会历史特征和系统性的区域历史,进而揭示区域历史发展系统性、独特性的史学分支学科。同时,区域史研究中的区域界定要考虑区域发展的社会历史性和复杂性,要符合和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及其文化特征。因此,学术界有关区域史的第一种定义与认识比较合理,但是,有待科学化和规范化;而第二种和第三种定义则是片面的或是错误的,不应当将区域史泛化为地方史研究甚至是地方志的编撰。  相似文献   

9.
蒋建国 《东岳论丛》2023,(5):90-103
抗战时期,中国新闻业受到极大摧残。报刊编辑、印刷、发行受到战乱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退步。大量报刊被迫西迁,报刊地理分布发生很大改变。重庆成为战时报刊中心,西部地区报刊业发展较快。而上海、北平等大都市报刊业明显衰减,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积极创办各类报刊,尤其是各种油印报刊能深入基层官兵和乡村社会,发挥了抗战宣传的重要作用。而沦陷区报刊受到敌伪的干预,其负面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史的研究对象: 1、认为社会史突出研究,以人为主体。 2、认为社会史是研究历史上,小概念的“社会生活”,即生产活动的社会生活。 3、认为用社会学的办法研究历史,就是社会史。 4、认为社会生活史和社会形态史共同构成了社会史,后者是骨骼,前者是血肉。 5、认为社会史的中心就是研究社会文明的进化,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意识的进化。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史研究的立场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社会史研究内涵的理解 ,海内外的学者还有所不同。当我们进入新世纪之时 ,回首社会史研究的历程 ,便会发现作为现代史学的社会史研究 ,既产生于 2 0世纪 ,又在上一个世纪经历了不断的变化。概言之 ,欧美史学界在 50年代以前的早期社会史研究重在社会经济史 ,比较强调宏观社会史 ,重视总的历史 ;六七十年代的社会史研究更多的是属于历史的综合研究 ,主张长时段的研究 ,受计量史学影响比较大 ;近一二十年的社会史研究则表现为社会文化史 ,重视微观研究 ,对叙述史学有一种新的回归。我国的社会史研究在 50年代以前主流是社会史大论战 ,50至…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史学界掀起一场改造旧史学运动,为了批判狭义政治史的需要,一种重视社会取向,提倡社会史的新趋势兴起,在与历史教育相关的领域表现尤为明显。在"新史体"置换"古体"过程中,众多新史家超越史体之辨,共同阐扬社会层面的内涵,并深入辨析政治、国家与社会三者关系,加强了社会取向的形成。在论证"社会史观"过程中,结合范式构建,对若干理论问题作深入思考,以寻求突破。20年代历史教本编辑标准之争,在另一个领域助推了社会史的兴起。北伐前社会取向的确立乃至社会史范式的初步构建,为后期深入的探讨提供了浓厚的学术之基。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中国史学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社会史的复兴与发展.30年的中国社会史研究经历了整体社会史、区域社会史、新社会史三个发展阶段,这是一个不断反思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三十而立,回顾与前瞻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刘蓉 《文史哲》2007,(3):135-140
何兹全先生的社会史观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理解:一、以辩证唯物史观作为研究中国社会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二、研究人类社会形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才是社会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三、理论与材料并重是社会史研究的科学方法;四、关注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民众生存状态的影响,关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王笛 《河北学刊》2023,(1):220-22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史研究的兴起及西方理论学说的影响,近代中国红十字会史研究渐次展开。在现代化范式、“国家—社会”范式、全球史范式的指导下,研究理路渐趋成熟,但不同范式下的研究均有侧重点与局限性。未来需要突破单一研究范式的指导,全面把握红十字会在广阔历史进程中的发展。同时,积极引介国际学术成果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从全球化进程及跨文化语境下审视近代红十字会,对于推进近代中国红十字会研究深入发展亦有着重要助益。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人对于现代化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由“四个现代化”转变为现代化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一个包罗宏富的转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革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现代化范式”可以将革命史的内容包含其中,与“革命史范式”相比,“现代化范式”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实际情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可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7.
20多年来,中国史学研究方法不断发生调适和转换,其中社会史方法成为被广泛认可的研究范式。虽然学界对于社会史的有关认识,诸如概念界说、学科定位、解释工具等仍存分歧,但当历史"空间"逐渐受到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社会变革主题转向现代化 ,中国近现代史学中革命史的研究范式不断受到挑战 ,其中 ,最重要的就是在“革命”的传统范式之外出现了“现代化”这个新范式。从现代化的视角对近代中国走向世界所经历的社会巨变进行深刻反思 ,弄清社会革命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主题、中国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基本脉络 ,并为中国革命史研究走向深入提供一个新的理论构架。社会革命是社会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社会革命是指先进阶级运用暴力手段推翻反动阶级的统…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史的研究对象和性质尽管在学术界还存在分歧 ,但社会史研究历史上的社会 ,举凡社会结构、社会阶层、人口、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社会整合和社区等等 ,都在社会史研究的视野之内 ,这应是没有争议的。问题在于 ,我们应当如何运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使社会史研究更加深入、扎实。历史学界对社会史研究倾注了不少心血 ,而社会学界对社会史则关注不够。社会学界要研究现当代的重大社会问题 ,其精力一时似乎还难以顾及社会史研究领域的一些问题。但对社会学界来说 ,社会史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研究领域 ,从长远来看 ,社会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世瑜 《河北学刊》2005,25(1):62-70
社会史研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所谓历史人类学或区域社会史的标志下,不仅体现出一些扎实的新进展,而且在方法论取向上建立了与国际学术界和相邻学科对话的平台。但是,关于社会史今后的开展,还需要从学术史的脉络加以厘清,以便从新旧观念错综交糅的混乱中认清方向;需要对传统史学、对曾与社会史相对立的政治史研究主题进行认真反思,思考其与社会史的关系;还需要思考社会史研究的方式与表达途径等问题。这些,都是今后的社会史研究需要认真对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