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工作日是指劳动者在企业中一昼夜内劳动的时间。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大工业产生时期,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不高,活劳动耗费占整个资本耗费的绝大比重,延长工作日以攫取绝对剩余价值就成为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在一昼夜24小时内都占有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86页)因此,大多数工业国家的工作日长达16至17小时。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迅速提高,活劳动耗费占整个资本耗费的比重大为降低,劳动者的素质对于资本积累的比重日益提高,攫取相对剩余价值逐渐成为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因此,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他的不朽著作《资本论》第1卷第23章中,研究了“资本的增长对工人阶级的命运产生的影响”科学地论证了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根源及其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相似文献   

3.
<正> 在理解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时,有的同志把“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一说视为马列的一贯思想,甚至还以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绝对的永不改变的经济规律。我以为这种认识是缺乏分析的。马列著作确实在不少地方提到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例如,在《资本论》中说:“由此可见,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日趋恶化。”(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708页)。在列宁写的《俄共(布)党纲草案》中也说:“危机和工业停滞时期使小生产者更加陷于破产,使雇佣劳动更加依赖资本,并更加迅速的引起工人阶级状况的相对的而有时是绝对的恶化。”(《列宁选集》第三卷,第737页)在《资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全国人口(特别是劳动力人口)增长速度比美、欧各国快得多。而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急剧提高,又使各产业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这样,迅速增加起来的劳动力人口同相对缩减的劳动力需求之间,便产生了相当尖锐的矛盾。但是,日本经济的发展却使当时被生产现代化排挤出来的一千多万“过剩”劳动力得到了迅速吸收。这种情况,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5.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何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推行霸权主义,对弱小国家和民族实行弱肉强食的强权政治,就成了他们对外政策的集中表现。“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列宁选集》第2卷第805、810页)。中国是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技术进步提出的现实问题 最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称之为科技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革命给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深刻变化。其中这样一些变化与我们研究的问题有直接关系: 第一、随着部门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比重下降,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比重增加。据专家预测,到2000年,在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国,就业人员中将只有10%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工人同职员相比是2比3。二是脑力劳动者日益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军,占全部就业人数比例越来越高。美国1960年这个比例为43.3%.到1977年增长到50.1%。西德在1960年为41.8%,到1975年已达到51.4%。  相似文献   

7.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非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的的总称,从本质上讲,它是以提供劳务为特征的服务性行业。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日益发达,是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二战以后,第三产业几乎在世界所有国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兴旺昌盛,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帝国主义理论主要有两种范式霍布森—列宁范式和熊彼特范式。前者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后者坚持帝国主义自古有之,与资本主义没有必然关系。沃勒斯坦在批评上述两种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范式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恒量,它表现为“非正式帝国”和“殖民主义”的轮替。沃勒斯坦将帝国主义定义为强国对弱国的活动,即中心对边缘的活动。在经济上,帝国主义表现为中心和边缘之间的不平等交换关系;在政治上,它表现为中心通过强大的政治力量捍卫既存的国际劳动分工。沃勒斯坦的帝国主义范式实际上是霍布森—列宁范式的一种变体,因为他在承认“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的同时接受了布罗代尔的资本主义具有垄断性的观点,从而将帝国主义由资本主义的一个阶段引申为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帝国主义出现了相对稳定和发展。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借此宣扬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的理论已经过时,鼓吹现代资本主义将万古不朽,永世长存。面对这些新现象、新问题,不少人在思想认识上不同程度地陷入了迷惘。帝国主义的相对稳定和发展,是否改变了必然灭亡的命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进行分析,就不难作出回答。一、帝国主义的相对稳定和发展没有消除反而深化了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0.
所谓“停滞膨胀”,是指生产停滞(高失业是它的主要标志之一)和通货膨胀的结合。它是二次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现象。 生产停滞、失业和通货膨胀,这本来是资本帝国主义的固有现象。失业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决定的,是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  相似文献   

11.
物质/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就业与物质/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产出之间存在复杂的内生动态耦合关系。文章借助PVAR模型展开分析,结论显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产出对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就业的正向影响表现为拉动效应,且效应显著,体现为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就业不断扩张;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产出对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就业的正向影响表现为需求效应,但效应较弱,极易被创新引发的替代效应抵消,体现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就业不断收缩;拉动效应和需求效应共同抵消了替代效应,是实现“稳就业“”保就业”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当从替代效应、拉动效应和需求效应三个方面理解我国就业结构的演变特征,把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而认识社会总就业水平提升的内在机制,为实现“稳就业“”保就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股份公司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资本的私人所有制形式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随着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形式将日益显示出它的更大作用。马克思在论述股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时,指出在资本关系上表现出以下新特点:第一,大大促进了资本的集中。由于股份公司是资本集中的手段,所以,在股份公司存在的情况下,“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493页)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从五十年代初期到七十年代初期,资本主义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增长得很快。于是,客观现实就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认识列宁所说:“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这一科学结论?如果这一结论仍然是正确的话,那末,帝国主义又为何“垂而不死”? 列宁在其名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  相似文献   

14.
(一) 劳动生产率的不断增长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它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中起着绝对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节约时间,也正象有计划地分配各部门所需的劳动时间一样,将成为在集体生产基础上的第一个经济规律,这甚至将成为更高度的规律。”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的绝对的规律性,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条件。”因此不断提高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最基本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人口的社会构成和自然构成无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对人口自身的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男女性别是人口的自然属性之一,性别构成直接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物质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页)而种的蕃衍过程则同人口性比例状态十分密切。 在人类结束了群婚家庭和对偶家庭之  相似文献   

16.
《战后帝国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发展》 (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一书中写道:帝国主义国家“所有用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开支,都是从工人身上榨取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第92页)这个观点也流行于一些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如有一本教科书是这样写的:“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把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搜刮去,然后用于各种‘福利’措施。”(《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列宁的“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这一论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如何正确估计帝国主义的命运和前途,以及如何正确借鉴各帝国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帝国主义体系并没有出现即将死亡的迹象,相反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经济迅速发展的新的“黄金时期”,因此在一些人中间对列宁的“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这一论断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是不是有根据呢。  相似文献   

18.
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之前漫长的人类历史上,由于人们“完全不知道在物质生产方面运用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619页》,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物质生活资料贫乏,医疗卫生事业落后,因此人口死亡率很高。人们不得不用高出生率来弥补高死亡率,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使得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全部生产力还要大,这样就扩大了人口的扶养能力,改善了医疗卫生,结果死亡率迅速下降。迎合资本积累的需要,世界人口空前大发展。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迎来了“仿佛用法术从地下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以后,它的经济发展必然出现停滞或腐朽的趋势,这是列宁分析帝国主义生产关系运动发展规律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但是在这同时,列宁又指出:“在帝国主义时代,个别工业部门,个别资产阶级阶层,个别国家,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即有的时候表现为停滞,有的时候表现为发展,甚至就“整个说来,资本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停滞腐朽的总趋势中出现的新发展(个别国家是较快的  相似文献   

20.
1 传统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周期性爆发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和千百万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214页)笔者在研读这一观点时,有些不同看法.现提出来与学术界同仁共探讨.显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相对缩小是资本家不断加强剥削的结果.然而,细细想来.劳动群众失去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或购买力),恰恰是资本家阶级增加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或购买力).也就是,就整个社会来看,社会的总需求规模并未缩小,这又何来“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相对缩小”是爆发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