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关于中产阶级和中间阶层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在市场转型以后,我国的中间阶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由独立经营者构成的新中间阶层,而且新、老中间阶层的更替速度非常快,作为改革以前典型的中间阶层的由国有企业职工组成的群体出现整体性的衰落。在任何社会中,中间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因此,中国要获得经济稳定的发展,就应尽快实现从经济分化时期向中间阶层兴起时期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对社会中间阶层进行角色定位是社会发展及其自身发展的共同要求。社会中间阶层扮演了多重角色 :他们是定型现代化社会结构、稳定社会形势、引导社会消费、创建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中间阶层进行角色定位是社会发展及其自身发展的共同要求.社会中间阶层扮演了多重角色:他们是定型现代化社会结构、稳定社会形势、引导社会消费、创建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4.
中间阶层作为我国新兴的阶层,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和相对独特的社会要求,因而是影响社会结构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当前我国中间阶层的界定出发,分析我国中间阶层的积极及其消极作用,最后探索出培育我国中间阶层的方法,扩大我国的中间阶层力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左翼政治势力在掌握拉丁美洲多国执政权十多年后,逐渐显现出衰弱趋势,该现象在巴西尤其显著。同时,21世纪前十年里拉美地区中间阶层的人数不断增长。巴西以收入划分的中间阶层已占全部人口的近一半。该阶层在巴西被称为"新中产阶级",在反对左翼政府的游行示威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他们投给左翼政党的选票也逐渐减少。新中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向上流动受益于左翼政党执政期间的经济发展与公共政策,但他们却在近几年里转变了对左翼政府的支持。理解新中产阶级的特征及其政治倾向,有助于从社会支持基础的角度理解巴西近年来的政治形势变化。巴西新中产阶级依然存在的经济脆弱性使其重视工作和自力更生的意义,由此更偏好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此外,原有社会网络的维持使他们在文化上具有保守主义倾向,受家庭主义、熟人网络和福音派教会的深刻影响,重视私人利益且不关心公共福祉,由此加剧对政府社会福利项目的反感。  相似文献   

6.
在法国,新中间阶层是指地位介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受雇佣的中级科技人员、中级管理人员、中级公务员、中级专业人员。新中间阶层是法国知识分子的主体,它的兴起是战后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深刻变化的必然结果。它是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突出表现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进步要求上。本文对产生新中间阶层的七个方面要求的原因作些评述。  相似文献   

7.
刘建伟  禹海霞 《南都学坛》2011,31(3):107-112
在政府、市场和"第三方力量"的影响下,我国的中间阶层形成了三种演化路径,即从事公共事业、依附于体制存在的中间阶层,市场不断完善和成熟而培育的中间阶层和第三方力量介入引起利益配置畸形化而诱发的中间阶层。从事公共事业、依附于体制存在的中间阶层推动社会公共福利最大化,将资源公平公正地配置到各个阶层、各个职业和各个群体中去,并负责执行过程的监管和执行结果的审查,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即努力实现本集团、本单位甚至家庭和私人利益的最大化,或者至少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或边缘化,积极拓展政治参与的渠道和方式,探索将改革的愿望和诉求变为可操作性实践的途径,通过法律允许的、民间的自下而上的呼吁唤起政府对社会矛盾的关切和回应,以达到改革社会现状的目的。市场不断完善和成熟而培育的中间阶层有两种政治取向:一种是具有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对政治表现出强烈的热情,急于改变政治上的依附地位;另一种则习惯于政治上的依附性,对政治漠不关心,甚至刻意疏离政治。第三方力量介入引起利益配置畸形化而诱发的中间阶层,政治倾向上趋向保守,唯恐纵深领域的社会改革将"原罪"揭开或者违法行径被查,社会财富、地位和声望尽失,因而竭尽全力规避被清查的风险,并努力使非法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分析他们的形成历程、特点以及政治取向,以期从微观的视角探析具有异质性、复杂性特质的我国中间阶层在政治上的表征。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某些调整,战后发达国家阶级结构中,旧中间阶层减少,新中间阶层增加,整个中间阶层在数量上不断扩大。马克思所预言的中间阶层的两极分化只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长远趋势,并不意味着否认中间阶层的某些集团衰落而另一些集团兴起的现象。中间阶层的新变化也不表明发达国家出现了一个取代其他阶级的"中产阶级",所谓"中产阶级"是资产阶级人为拼凑出来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9.
作者通过对我国中间阶层的历史变化及其同民主党派关系的分析,认为中间阶层是我国民主党派的合法性基础,同时指出,邓小平、江泽民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为新形势下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实践中民主党派的作用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法国,新中间阶层是影响欧洲联盟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在欧洲联盟建设上,这一阶层表现出支持又动摇的矛盾心态和积极参与又徘徊的矛盾行为。透视这一阶层支持欧洲联盟的深层动因,剖析这一阶层在欧洲建设上出现矛盾心态和矛盾行为的根源及其对欧洲建设的深刻影响,有利于我们科学分析欧洲联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工人阶层是先进文化的支柱 ,这表现在中国工人阶层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 ,也是西方科技文化实施者 ,是主流文化的主要力量。知识分子阶层是先进文化的主力军 ,这表现在知识分子阶层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者 ,是主流文化的传播者、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 ;是西方人文理性思想的引进传播者 ,也是先进科技的引进传播者和创新者。  相似文献   

12.
在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的理论框架中,国家、制度和阶级是劳动力市场分割形成、发展与演变的三个决定力量。而中国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历史特殊性,使其表现为发展战略选择、制度约束与阶层分化。其中,国家通过选择发展战略,决定劳动力市场依存的制度体系;制度体系通过其约束力在劳动力市场形成分割;分割对劳动者不断地分化重组,形成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阶层;阶层分化又通过制度变迁对分割施加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的近代化历程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从市民社会的角度出发去考察:第一,在历史时段上,日本在元禄时代(18世纪前后)市民社会力量就已经成长起来,而中国则是在清末“新政”时期(20世纪前后)才产生了市民社会的萌芽。第二,在社会力量上,日本的武士阶层是市民社会的特殊力量,而中国的士绅阶层,却成为维护封建制度和秩序的顽固势力。第三,在社会经济上,日本的新兴商人作为市民社会的重要力量和反抗幕藩统治的生力军,而中国的商人最终不是作为独立的阶级(或阶层)出现于社会,而只是地主、官僚阶级的附庸而已。中日两国市民社会的不同状况和发展差距,决定了近代化过程中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4.
中间阶层不断扩大所带来的直接启示是贫困阶层和富裕阶层都相对缩小,整个社会在利益分配上的冲突相对减弱,呈现出和谐社会的繁荣局面。同样,只有当社会经济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基本进入比较发达的现代化阶段,有利于社会政治稳定的,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中间阶层才会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前半叶,韩国被日寇侵占后,韩国反日独立运动大多是在中国境内进行的。金九先生是韩国反日独立运动最杰出的领导人。本文分析了金九与韩国反日独立运动左翼派别的关系,以对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职业视角下的传统职业阶层和新兴职业阶层,还是社会地位视角下的强势阶层、弱势阶层和中间阶层,都在频繁地流动。从职业视角看,主要由公有制领域流向非公有制领域,由第一产业流向第二、第三产业;未来一个时期,有的职业阶层将缩小乃至消失,有的职业阶层还将继续扩张。从社会地位视角看,阶层流动既存在阶层成员在不同地位阶层间和同一地位阶层内的个体性流动,也存在着阶层整体的地位流动;未来一个时期,弱势阶层和中间阶层成员的水平流动将是社会流动的主流,强势阶层与弱势阶层间的社会地位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协调阶层关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协调阶层关系的总体思路演进,体现在对协调阶层关系的根本目标、核心理念、基本原则、战略布局、战略举措等认识的逐步明晰和深化。中国共产党协调阶层关系始终坚持做到五个统一,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的统一、矛盾分析与利益分析的统一、处理主要矛盾与处理阶层矛盾的统一。"五个统一"不仅是40年来中国共产党协调阶层关系总体思路成功演进的基本经验,也为新时代协调阶层关系的新的伟大实践提供了重要镜鉴。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回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协调阶层关系总体思路成功演进的历史及其经验对于新时代进一步增进阶层关系和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拉丁美洲的政治发展是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一个历史过程,可以称之为拉美道路,其形成是和拉美独立运动中对民主的追求和为民主而奋斗的目标一脉相承的。拉美道路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拉美经济的发展,但却是拉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其贯穿于整个拉美独立运动中的民主内涵对拉美社会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农阶层是中国农村社会中的治理主体阶层,中农阶层成为维系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社会阶层力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农阶层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结构性位置与农村社会阶层的深层结构有关,农村社会阶层关系的区隔化使得数量庞大的中产阶层不仅无法在村庄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中间价值",反而被吸纳进由富人治村与派性格局所形塑的治理结构之中。在富人治村不可逆的结构性背景下,国家的农村政策制定应充分考虑到村庄社会的阶层结构现状,加大对合适的阶层特别是农村中产阶层的扶植力度,以保障农村社会公共建设具有可供倚靠的治理主体阶层。  相似文献   

20.
发展我国中间阶层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中间阶层正悄然崛起 ,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我国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应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科教文化事业 ,以促进我国中间阶层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